三魂七魄

✍ dations ◷ 2025-07-09 11:25:03 #道教,死后生命

三魂七魄,是中国道教对于人魂魄的说法,谓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爽灵、幽精;七魄计有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老子河上公章句》主张安“魂、魄、神、精、意”,以涵养五脏;天之鬼为魂,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影响性情,地之鬼为魄,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影响身形,口鼻为玄牝之门,是人身通感天地之门户。

《黄庭经》主张食气,存养太和,以“还魂返魄”“摄魂还魄”,可不死而得入黄宁。务成子注《黄庭经》,谓诵读黄庭,能调和三魂,制炼七魄;除去三尸,安和六腑;五脏生华,色返孩童,百病不能伤,灾祸不得干。

三魂七魄之并称,最早载于《抱朴子》。谓守一存真,即可金水分形(分身之术),自见人身中有三魂七魄,更能接见天地神灵。

上清道书《灵书紫文上经》中有详细解说,谓三魂七魄于特定时日,飘荡不定,道士须拘制之,以安神定形。七魄名号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乃身中浊鬼,当制止其伐身,三魂名号为爽灵、胎光、幽精(与上元宫泥丸之赤子、中元宫绛房之真人、下元宫丹田之婴儿,以及命门玄关之大君),皆为身中长生之神,当存守身内。太平经钞甲部三魂七魄之语,当为从灵书紫文所增补。

陶弘景所编《真诰》载有种种法术摄受三魂七魄,能出恶梦,守魂魄,炼身形。

唐朝道书《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叙述“炼阳魂而制阴魄”之法,并说学道者,当须顺魂灵制尸魄,以阳消阴,令魂炼魄,阴秽渐减,乃长生之道。

《云笈七签》引正一真人语,对三魂又增以新说,谓胎光,属之于天,常欲得人清净,久居人身,则能长生;爽灵,属之于五行,常欲人机谋万物,令人心劳气散,多生祸福灾衰刑害之事;幽精,属之于地,常欲人好色嗜欲,令人秽乱昏暗、耽著睡眠,精华枯竭而名生黑簿鬼录。并说有三魂会日,于此本会之日,诵人善恶。又说三魂,一主命,一主财禄,一主灾衰;一常居本属宫宿,一居地府五岳,一居水府。人身唯七魄常居不散,至本命日,一魂归降与魄相合。若三魂循环不绝,则百神交会,人安稳无病,若三魂不归,则魄与五鬼为徒,令人行事昏乱,耽睡好眠,灾患折磨。道教有种种法术,能拘魂制魄,使人渐至长生。

朱熹以及宋末道教学者俞琰认为三魂七魄非真指实数,以医家谓肝属东方木而藏魂,肺属西方金而藏魄,九宫数以三居左,七居右,主张三七为九宫数,虚指五行。隋代萧吉《五行大义》则提有多种异解,认为魂魄之数,乃配合种种阴阳五行八卦天地人之数,而为魂三魄七。

道教的三魂

道教古称“胎光、爽(或作‘奭’ㄕˋ)灵、幽精”,丹鼎派称之为“元神、阳神、阴神”等。三魂生存于精神中,所以人身去世,三魂归三线路。

直到再度轮回,三魂才会重聚。

从西方(亚里士多德)引入的三魂:灵魂、觉魂、生魂。

明代传教士利玛窦的论述:

鸾书的三魂

另有说法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灵魂主宰,而不是觉魂。

灵魂若有毛病,人就会痴呆。觉魂若有毛病,人就会发疯,神经就会散乱。生魂若有毛病,人就容易生病。

人若死后生魂会消灭,灵魂就依因果循环六道之中轮回。如果善业大于恶业便投胎至天界或人界,至天界灵魂和觉魂便会合一,至人间则旧觉魂消灭,再新生一觉魂一生魂投胎。如果恶业大于善业就至地狱道,灵魂会在地狱受刑受苦。只有农历七月十五日才能至人间,觉魂则留在世间排徊,直到灵魂受苦完投胎至人界(人道和畜生道)觉魂便消灭,留在人间的觉魂有时可以受神主牌位让人拜,有时在墓园流浪,有拜公妈的人比较不容易受觉魂作弄,没拜公妈的人较容易受外来孤魂作弄。

马偕(George L. Mackay)经由生活观察指出,汉人认为人有三个灵魂,人死后一个灵魂到看不见的精神世界(天堂、地府,或转世),第二个灵魂进入坟墓里,第三个则在家附近徘徊。第一个灵魂由道士负责,另两个灵魂则由子孙照顾。亲人整修墓地照顾第二个灵魂,第三个灵魂则安置在木制的神位中。

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生存于物质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之后再随新的肉身产生“肉体及魄”则属于“阳世的物质世界”。

七魄为人身的血,第一就是眼睛的血,眼睛的血是涩的,第二就是耳朵的血,耳朵的血是冷的且不容易凝固,第三就是鼻子的血,鼻子的血是咸的,第四就是舌头的血,舌头的血是甜的,第五就是身体的血,身体的血是热的比较容易凝固,前五项为五根的血,分别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五根以外就是脏腑内脏之血,我们的脏腑分成红内脏和白内脏,红内脏就是心脏、肺和肝等,白内脏就是胃、大肠和小肠等,红内脏的血是腥的,白内脏的血是臭的。

“儒宗神教”的鬼神观里,人是万物之长,因此认为草木仅一魂,曰生魂,禽兽有二魂,一曰“生魂”能知生长走动,二曰“觉魂”能知痛苦与喜乐哀鸣之情。人则有三魂,生魂、觉魂、灵魂。人死之后,如系在世作恶多端之人,乃下地狱,按其罪过受种种磨炼。

由于“儒宗神教”主张阐发“五教”(儒、道、佛、基、回)圣人之奥旨,其三魂之说或源自天主教神父利玛窦《天主实义》中所叙述的三魂观:

“西士曰:人有魂、魄,两者全而生焉;死则其魄化散归土,而魂常在不灭。吾入中国尝闻有以魂为可灭,而等之禽兽者;其余天下名教名邦,皆省人魂不灭,而大殊于禽兽者也。吾言此理,子试虚心听之。世有生、觉灵三魂彼世界之魂有三品:⑴草木之生魂下品名曰生魂,即草木之魂是也。此魂扶草木以生长,草木枯萎,魂亦消灭。⑵禽兽之觉魂中品名曰觉魂,则禽兽之魂也,此能附禽兽长育,而又使之以耳目视听,以口鼻啖嗅,以肢体觉物情,但不能推论道理,至死而魂亦灭焉。⑶人类之灵魂上品名曰灵魂,即人魂也。此兼生魂,觉魂,能扶人长养及使人知觉物情,而又使之能推论事物,明辨理义。人身虽死,而魂非死,盖永存不灭者焉。”

《天主实义》的三魂之说,则源自于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英语:On the Soul)》,生魂即vegetative/nutritive soul,觉魂即senetive soul,灵魂即rational soul。这种划分与中国传统的“魂气”思想不同,与佛教对“有情世间”和“无情世间”的划分以及“六道轮回”的思想也相冲突。

相关

  •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亦称为保守疗法(conservative therapy),指相对于有创操作(即有创伤的操作,如手术)的疗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 近代早期近世(英语:early modern period),又译近代早期,历史学上的一种分期法,指中世纪之后,现代(modern,又译近代)之前这个时期。起源于欧洲历史学界,将人类历史分为四阶段(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
  • 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大小。如果是按质量来判定一般被称为比能。此表给出了完整系统的能量密度,包含了一切必要的外部条件,如氧化剂和热源。实际回
  • β-谷固醇β-谷固醇(英语:β-Sitosterol,24β-乙基胆固醇,简称为谷固醇)是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的多种植物固醇中的一种。β-谷固醇是具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蜡状粉末,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
  • 沃楚西特礁沃楚西特礁(Wachusett Reef)是由“沃楚西特”号的船长兰伯特(Lamber)所回报,在1899年6月4日他穿过了一个暗礁,似乎是由珊瑚礁组成,大约位于32°18′S 151°08′W / 32.300°S 151.1
  • 硝酸氧锆硝酸氧锆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ZrO(NO3)2。硝酸氧锆可以用于制备二氧化锆和其它含锆化合物。硝酸氧锆的无水物可由四碘化锆和四氧化二氮在四氯化碳中于室温反应得到。水
  • 包多镇包多镇(缅甸语:ပေါက်တောမြို့နယ်;英语:Pauktaw Township)为缅甸若开邦实兑县的镇区。2014年人口145,957人,区域面积927.83平方公里。包多为该镇之首府。
  • 赵佑宸赵佑宸(1817年-1886年),原名有淳,字粹甫,号蕊史,浙江鄞县人。清朝官员。道光二十年(1840)优贡。咸丰二年(1852)举人。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同治三年
  • 洛马里卡牧场 (加利福尼亚州)洛马累卡牧场(英语:Rancho Loma Rica)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尤巴县的一个非建制地区。该地的面积和人口皆未知。洛马累卡牧场的座标为39°18′32″N 121°21′15″W / 39.3088
  • 徐贤 (明朝)徐贤(1405年-1463年),直隶华亭小蒸(今青浦区)人,明代嘉隆时期内阁首辅徐阶曾祖。徐贤生于永乐三年(1405年),一生性格都非常温顺,甚至有些懦弱。只要乡里有争斗,徐贤必然会避开。别人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