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溪镇

✍ dations ◷ 2025-10-02 10:21:12 #大田县乡镇

均溪镇是中国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下辖的一个镇,是大田县县治所在地。

均溪镇人口多数为汉族,部分为回族。地方方言为大田话。

均溪镇因溪流从境内经过并将村庄均分而得名。

周朝时,均溪就有人类定居。

明清时,均溪属于进城乡大田里三十三四都。民国初,均溪镇称坊都。1924年,均溪成为大田县中心区。1946年,改为均溪镇。

1949年,大田县设均溪区。1950年2月,均溪为第一区,1956年,改为均溪区。1958年4月,撤区改为城关镇并于8月起属东风人民公社。1962年,均溪分设城关、均溪、仙峰、建成4个公社。1969年,并为城关公社。1972年,设均溪公社,划出石牌等8个大队设红湖公社以及早兴等6个大队设早兴公社。

1984年,成立均溪镇。

均溪镇共辖8个居委会、22个行政村。分别是:

均溪镇主要文物有文昌阁(大田一中)、镇东桥和芳联堡(又名芳联堂,许思坑村)。

文昌阁,俗称“三层楼”或“八角楼”,后又称为“凌云阁”。文昌阁建于明嘉靖15年,建成时为全城最高建筑物(13米多)。文昌阁原址在城区南郊赤岩。清康熙6年,文昌阁移建至城内凤凰山的明伦堂前泮池东南面。乾隆22年(1757年),文昌阁进行整修并沿到至今。1984年8月中旬,大田县根据规划将文昌阁迁建大田一中科学楼前泮池石桥北花园中。

镇东桥位于县城东郊,建于明成化八年。镇东桥原名大田桥,为木桥,大田置县时改为镇东桥。清乾隆17年,改为石结构拱桥。1985年,大田县政府重修镇东桥。

芳联堡由道光年间太学张应滥、张元梅父子所建,是大田县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堡。

相关

  • 酸酐酸酐是具有两个酰基键合于同一氧原子上的有机化合物。 称为“酐”的原因因为它是由两个羧酸脱水而成。若两侧酰基由同种羧酸衍生而来则称为对称酸酐,分子式可表达为:(RC(O))2O
  •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Agricultural Recreation),泛指农业和休闲游憩相结合的事业,也是农业生活化为主轴,兼顾生产事业活动性和生态环境相容性功能的农业经营。环视世界各国,德国、英国、美国
  • 拉链拉链是把两片织物暂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部件,常见于衣物、旅行箱、手袋、帐篷和睡袋等。拉链在制衣工业和服装中十分常见,它的用途包括了:拉链的基础为两条平行的窄布料,它们通过
  • 分类群分类单元(分类群,德语:Taxon)是指分类学上的一个群体,不管处哪一个分类阶层(taxonomic rank),称此群体为分类群。各个分类阶层皆可能具多个分类群,而其整体亦为一个分类群。分类群可
  • 百慕大元百慕大元 (货币编号: BMD)是百慕大的流通货币。辅币单位为分,1元=100分。于1970年开始发行。百慕大元以一兑一的兑换率与美元挂钩。
  • 湘东区湘东区是江西省萍乡市下属的市辖区,毗邻湖南,故名湘东。面积853.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街),总人口39万人。湘东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萍水、草水两条河流。动物资源:物种多样化,有
  • 镇南节度使江西观察使,唐朝在今江西省设立的观察使。758年,洪吉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下辖洪州、吉州、袁州、抚州、虔州,760年,增加信州。广德二年(764年)改洪吉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为江南
  • 州 (俄罗斯)州(俄语:Область),是俄罗斯联邦一种联邦主体类型。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联邦的85个联邦主体中有46个属于州。按图上编号做列表:按照旗帜做列表:
  • 建成区 (台北市)邻接行政区 大同区、中山区、延平区、城中区建成区为台湾台北市已整并的行政区之一,区名取自老地名“建成街”。位于台北市西侧旧市区之市中心,为当时台北市面积最小、人口密
  • 锡箔帽锡箔帽是用一层或多层铝箔或者类似材料制成的头饰。有人贩卖这种帽子,声称它可以抵挡电磁场对大脑的影响,或抵挡思想控制和/或读脑。佩戴锡箔帽可以防范上述威胁的想法没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