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风洞
✍ dations ◷ 2025-07-19 07:21:00 #黑风洞
黑风洞(马来语:Batumalai Sri Subramaniar Swamy Devasthanam、Batu Caves,泰米尔语:பத்து மலை)是个拥有一系列洞穴与寺庙的石灰岩山丘,位在距离马来西亚吉隆坡北方13公里的雪兰莪州鹅唛县。其名“Batu”来自于山丘旁的巴都河,此外黑风洞也是当地的村名。黑风洞为印度外著名的印度教圣地之一,祭拜室建陀,并且是马来西亚大宝森节庆典的重镇。黑风洞的石灰岩约形成于四亿年前,早期部分洞穴被马来西亚原住民(英语:Orang Asli)用作住所。1860年代,马来西亚华人为了取得鸟粪来做肥料而开凿黑风洞。不过黑风洞真正被世人所知则是直到1878年被殖民者和美籍生物学家威廉‧霍纳迪(英语:William Temple Hornaday)纪录才逐渐成名。黑风洞会建造室建陀的寺庙起因为印度贸易商谭嘘沙我披丽(泰米尔语:தம்புசாமி பிள்ளை)觉得黑风洞的主入口有着室建陀手持圣矛(英语:Vel)的形状;在此之前,谭嘘沙我披丽曾在吉隆坡兴建了马里安曼兴都庙(英语:Sri Mahamariamman Temple, Kuala Lumpur)。1890年谭嘘沙我披丽在今天被称为神庙洞(Temple Cave)的地方建造了室建陀的神像(英语:Murti);1892年黑风洞开始于泰米尔历(泰米尔语:தமிழ் மாதங்கள்)泰月(泰米尔语:தை)(约为公历的一月底、二月初)举办大宝森节。通往神庙洞的木制阶梯则是在1920年建造的,之后整修成目前看到的272级阶梯。黑风洞的寺庙群位于山丘海拔100米以上的地方,主要包含三个主洞,以及其他20多处较小的洞穴,总计整个石灰岩面积达255公顷;最大的被称作神庙洞,其有着超过100米高的的天花板和装饰华丽的印度教神龛,需要攀登272级的阶梯才能到达该处。另外有两个洞穴寺庙位于山脚,分别是洞窟艺术博物馆和艺术画廊洞穴,有许多印度教的神像和彩绘;此洞穴群于2008年重新以岩洞别墅的方式重新开幕。许多神龛是在述说室建陀获得神矛并击败魔鬼苏拉巴当(英语:Soorapadam)的故事,此也是大宝森节的由来。罗摩衍那洞(Ramayana Cave)位于最左侧,其内壁画和雕塑描述印度古代传说中的英雄罗摩(Rama)国王的生平。在通往该洞的路上,有尊50-英尺(15-米)高的哈奴曼神像;哈奴曼是罗摩的助手,为史诗中的神猴;另外还有祭拜祂的寺庙,2001年11月该庙首次开始举办祝圣仪式。一尊位于黑风洞入口山脚、140-英尺(43-米)高的室建陀神像(英语:Lord Murugan Statue)经过三年的兴建时间,于2006年一月的大宝森节揭幕。该神像造价2千4百万印度卢比,耗费1,550立方米量的混凝土,250公吨的钢筋,以及300升的金漆,由15位印度来的雕刻家所完成;目前为世界上最高的室建陀神像,也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印度教神像。黑风洞的寺庙由马里安曼兴都大神庙的管理委员会管辖,该委员会也是吉隆坡马里安曼兴都庙和象头神庙的管理者。另外该委员会也是马来西亚政府的印度教顾问,负责处理印度教相关的历法。黑风洞的重点庆典为印度教社会一年一度的大宝森节(泰米尔语:தைபூசம்);其不只是马来西亚印度教徒参与,更有来自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的印度教徒前来朝圣,使黑风洞成为世界性的印度教圣地。在大宝森节前,信徒得先经过48天左右的禁欲和斋戒仪式。在大宝森节的清晨,信徒会从吉隆坡马里安曼兴都庙一路通往黑风洞,过程持续八小时;信徒会吊挂两壶鲜奶的杆子前往祭拜室建陀,或是手持、肩负巨大并装饰过的架子,该架子被称作“卡瓦第”,为赎罪架或行动祭坛之意。卡瓦第是一道木制或铁制、装饰华丽的拱门,其上有神像或神祇画,有时会用孔雀羽毛和鲜果装饰;此外信徒会将铁架上的细杆、铁钩穿过皮肤、舌头或是脸,以此做苦行以赎罪,以洗净一年来的罪恶。有些较大型的卡瓦第重量达数十公斤,被称作“Vel Kavadi”,只有男性可以背负。信徒会先在黑风洞旁的巴都河洗净身体,之后沿途唱着圣歌前往黑风洞,信众会从楼梯中央爬上,其余非信众则需由两侧扶手处爬上。到达神庙洞内后,由祭司向背负卡瓦第的信徒喷洒圣灰并取下穿刺在身上的铁钩;移除过程不会流血,信徒称之为神的庇佑。2007年的大宝森节吸引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香客,使之成为史上最多人的和平集会纪录之一。现在仍有许多未开发的洞穴,有着一定程度差异的洞穴生物,并有一些特有种,像是八纺器蛛(英语:Liphistiidae)、大长舌果蝠和狐蝠。此外还有著名的大量猕猴;这些野猴会跟游客乞食,往往有被猴子抓伤或咬伤的风险。神庙洞下方为黑洞,黑洞由岩石构成并有一定数量的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动物;其内封闭,蜿蜒长达2公里。其内还有许多需要万年形成的钟乳石、石笋,造出错综复杂的各种岩石地形。为了保持洞内的生态,该洞并不对外开放,由马来西亚自然学会管理,并会举办教育性质的探险活动。自1970年代开始,黑风洞周围开始有住宅开发案,有许多房地产公司到该地建设。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黑风洞周围已经从原本的小村子转变为工业区、新兴住宅区和商业区。此外还兴建了高架陆桥通过高速公路;以及一条于2010年七月通车,造价5亿1千5百万令吉,从吉隆坡冼都延伸过来的KTM通勤铁路芙蓉线,于该地设站黑风洞车站(英语:Batu Caves Komuter station)。2011年1月1日大宝森节期间,政府宣布将于接下的几年内兴建缆车,粗估需要一千万令吉。然而此计划受到质疑,经过评估后,认为该地地形兴建缆车具有高风险,因此计划被议会终止,但该计划仍有重启可能的相关后续讨论。此外黑风洞在二十一世纪也逐渐发展成为马来西亚的攀岩中心;黑风洞总计有超过170条攀岩路线,从地面到150米高的石灰岩山丘,涵盖了整个黑风洞。这些攀岩路线大多简单好爬,而且不收费;比较常见的路线是从东北面起爬,东北区域又被称作达迈岩洞(Damai Cave),而平常人走的主入口楼梯则位于南面。此外当地还有洞穴探险(英语:Caving)跟沿绳垂降(英语:Abseiling)等其他活动。
相关
- 布立吞人布立吞人(英文:Britons)在民族学上的定义随时间改变而衍生多个意思,可以指:
- 惯用音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外子丈夫,是男女婚姻中对男性的称谓,与妻子相对应。古代妻子对自己配偶又称夫婿、夫君、相公、官人,闽南语则称翁婿(闽南语读“ㄤ”(ang /ɑŋ/),字用“翁”)、头家、夫婿。外子则是妻
- 象征象征,是指以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间接表现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观念。对象征及象征性言语的使用,存在于所有的人类文化当中,是普世文化通则的一部分。英语中的“象征”一词为symbol,源
- 能见度能见度又称可见度,指观察者离物体多远时仍然可以清楚看见该物体。气象学中,能见度被定义为大气的透明度,因此在气象学里,同一空气的能见度在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能见度的单位一
- 白铅矿白铅矿是一种矿物名。晶体常呈假六方双堆状、板状及棒状,集合体为粒状或致密块状。产于铅锌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通常是有方铅矿氧化成铅矾,再由铅矾受碳酸溶液作用而成的表生矿
- 三叶葵家纹家纹(日语:家紋/かもん Kamon */?)为日本武家、公家为表示自己的持有物而标上的记号,之后成为个人身份之用。日本战国时代后,家纹定型为象征门第出身的贵族纹章。家纹有过百种式
- 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国家安全会议,简称国安会,是中华民国主理国家安全的专责机构,直属于总统,依据于1993年12月30日制定及公布、于2003年6月5日修正及于25日公布的《国家安全会议组织法》设立。下辖
- 埃尔帕索艾尔帕索(西班牙语:El Paso)是美国德克萨斯州艾尔帕索县县治,位于德州极西部,隔格兰德河与墨西哥的华雷斯城相望。是该州第六大城、全国第十九大城市 (2006年估计人口为609,415)。
- 石墙事件石墙暴动(英语:Stonewall riots),又称石墙起义(英语:Stonewall uprising)、石墙反抗(英语:Stonewall rebellion),是1969年6月28日凌晨发生在美国纽约市格林尼治村石墙酒吧的一连串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