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串

✍ dations ◷ 2025-07-20 23:44:26 #中国戏剧,人类形象,变装,表演艺术

反串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的一种演出方式,主要是指演出与自身本工的行当不同的戏的情形。虽然后来反串一词也被用于男扮女或女扮男的异装情形,但在其原本的意义中,是与演员以及剧中人的性别无关的。举例而言,男性的梅兰芳作为一个旦行演员,演出女性角色是正常,他曾在《辕门射截》一剧中演生角的吕布则反而是反串。除了如上述的旦串生之外,生串旦、生串净、生串丑等情形也都很常见。

行当的概念在元杂剧中已经存在,但当时许多演员常常没有明确的本工行当,例如《青楼集》中记录的一些著名女性演员常能兼“旦末”,因此其无论扮旦或末,都不能算是反串。

比较有明确反串情形的,要到明代中后期的一些传奇剧目,如剧作家徐渭写的《女状元》等戏中,有明确要因剧情的转换以旦行演员来换男装演生角的情形,但未留下其实际表演时情形的相关记录。在明末清初最盛的昆剧中,由于对表演艺术特讲求精致,各行当之间各形成严格的派别,因此反串兼演是不被容许,这种情形到清代中叶更达到极致,因此只有少数特别的剧目,才能反串,如《南西厢》的〈长亭〉一出,所有剧中人均由旦角反串,成为惯例。

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政府开始禁止女性登台表演,女性角色均由男性出演。晚清,天津开埠后,始有女演员公开登台表演。而男女同台合演亦是在天津最先出现。在清中叶才形成的京剧中,反串是较常出现的演出方式。在京剧发展早期由于较多人精通数个行当,因此反串现象较不明显,光绪年间,角色的分工才愈趋细密,这情形发展到民国以后达到极致,由于专精一门成为普遍的观念,而反串的情形才逐渐增加,许多著名的演员如四大名旦、杨小楼、等都不时有反串的演出。

王安祈〈从“兼扮、双演、代角、反串”的演出现象看“当代戏曲”与“古典戏曲”剧场意义的不同〉

相关

  • 毒性毒性(英语:Toxicity)是毒物的化学分子或化合物到达生物敏感部位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毒物的联合作用有以下四种: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
  • 证据证据(英语:Evidence)是刑事诉讼法上,用来确定当事人主张为真实的证明。警察办案或是法院审理案子,一定证据确凿才能破案或将嫌犯判刑。证据之重要,可从华府著名华裔律师陶龙生(蒋介
  • PuPOsub4/sub磷酸钚(II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为钚的磷酸盐之一,化学式PuPO4。磷酸钚(III)可由二氧化钚和磷酸氢二铵在1000 °C反应得到,产物可能由于原料241Pu的衰变而带有很少的镅。磷酸硼和
  • 鼠鸟目small/small鼠鸟科(学名:Coliidae)是鸟纲鼠鸟目(Coliiformes)仅有的一个科,共2属6种。这个目的鸟形态像啮齿类,被笼统地称为鼠鸟,仅分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鼠鸟目的鸟曾在广阔的范围分
  • 赫尔曼·梅尔维尔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是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担任过水手、教师,最著名的作品是《白鲸记》。其作品《泰皮》(Typee)获得社会大众相
  • 绵蟹总科见内文绵蟹总科(Dromioidea)是十足目短尾下目(螃蟹)的绵蟹派之下三个总科的其中一个,其成员主要在马达加斯加发现。绵蟹总科生物最早期的化石是在达宁阶的岩层发现。根据Grave et
  • 拟常染色体区拟常染色体区(英语:pseudoautosomal region),又称伪体染色体区,是在高等动物性染色体(即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一段同源序列,分为PAR1和PAR2两部分,拟常染色体区上已发现至少29个基因
  • 尊室旛尊室旛(越南语:Tôn Thất Phan、Tôn Thất Phiê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
  • 北京市郊铁路S2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斯洛伐克语:Dominika Cibulková,1989年5月6日-),斯洛伐克女子网球运动员。齐布尔科娃在布拉迪斯拉发成长,2005年转为职业球手,在四大网球大满贯赛事中都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