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将语

✍ dations ◷ 2025-07-19 07:31:36 #邵将语
邵将语,又称邵将话、闽赣语,是汉语族闽语支的一种语言,流通区域包括中国福建省的邵武、光泽、顺昌、将乐、明溪、泰宁等县、市。邵将语通行地区处于福建、江西和客家三个文化圈交界处,这一带通行的众多方言被中国大陆学者笼统地称为闽赣过渡方言和闽客赣过渡方言。其中,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四县市属“闽赣方言”过渡区,将乐、顺昌、明溪三县属“闽客赣方言”过渡区。邵将语各方言的归属曾存在过争议。语言学界早期曾一度将这一带的众多方言归属于赣语或闽北语之下,但后来被单独划出,列为闽语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这一带地区虽属于闽北的建州管辖,但与建州治所建瓯交通不便。反倒与江西地区交通更为便捷,来往密切。在加上宋、元期间大量江西人南下定居,这一带的闽语融入了大量赣语元素,便被赣化了,形成了今日的邵将语。闽赣方言过渡区中,建宁话赣化最彻底,保留的闽语成分最少;光泽话的赣语成分也多于闽语,与资溪一带的赣语很接近;唯邵武话和泰宁话保留了大量闽北语成分。邵武话和光泽话比较接近,与建宁话、泰宁话之间皆存在沟通困难。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建宁话和泰宁话已被剔出邵将语片区,当作赣语的一种方言。在这区域里,邵武曾长期作为当地的行政中心,因此学界将邵武话定为代表方言。将乐县全境、顺昌县西部以及明溪县北部,则是闽客赣方言过渡区。这一地区属于武夷山南脉,在1.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低山地大约有人口100万。这一地区受到赣语和闽西客家语的影响,但相对于邵武一带的闽赣方言过渡区,保留了很多闽北语的特色。将乐话与顺昌县西部通行的顺昌话相差不远,但明溪县的明溪话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互通。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已将明溪话剔除出邵将语片区,划归客家语汀州片。这一带一直缺乏有影响力的一种方言,而历史上将乐县是最早建县的,因此学界便将将乐话定为代表方言。由于这一带地区方言之间都难以互通,当地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推广普通话。加上外地人口的不断涌入,今日这一带的方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语言地图集》和ISO 639-6,将邵将语(闽语邵将区)划分为以下四种方言:

相关

  • 传染病感染是指由病原体物种在身为宿主的个体内进行有害的复制、繁殖过程。具传染性的生物体会寻找并且利用宿主体内资源,以利自身生存,但这个过程一旦干扰了宿主正常的生理运作,可能
  • 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日(英语:World Population Day),源于1987年7月11日世界50亿人口日。现在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在前南斯拉夫出生了一位婴儿,联合国将其象征性地认定
  • 污水妥善处理率污水妥善处理率是一个城市对污水处理的能力,隐含一个城市的公共卫生、环保能力标准,其包含公共污水下水道用户接管户数、专用污水下水道接管户数及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设置户数
  • 书写书写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文字来记录资讯、表达意向。纪录资讯的工具和方法数之不尽,一般会用笔在纸上书写,但过去也有人在石版、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随着科技发展,使
  • 被子植物花发育被子植物花发育的ABC模型由E. Coen和E. Meyerowitz在1991年提出。这个模型是以对花器官发育有缺陷的突变体的观察为基础的。ABC模型概括了在花的不同部位中,不同类型的转录因
  • 保罗·朗之万保罗·朗之万(法语:Paul Langevin,1872年1月23日-1946年12月19日),法国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有朗之万动力学及朗之万方程。朗之万出生于巴黎,曾就读于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及巴黎高等师
  • 火山碎屑云火积云(flammagenitus、pyrocumulus或fire cloud)是一种相当浓厚的积云,常伴随火山或山火等高温环境中形成。火积云在动力学上与火灾旋风有一些类似之处,而这两个现象可能会一起
  • 髂骨髂骨(“髂”,拼音:qià,注音:ㄎㄚˋ,南京官话:qa4)是构成髋骨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髋骨后半部。人类成年后,髂骨、坐骨、耻骨融合为髋骨。髂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英语:Sacroiliac joint)
  •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最早起源于春秋战
  • 供应链供应链是由一连串供应商和采购商组成的团队,以接力赛团队的模式,完成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及至最终产品,然后将最产品交付用户为功能的,由一系列设施和分布选择形成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