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

✍ dations ◷ 2025-07-19 00:05:43 #结盟
德奥同盟(德语:Zweibund,意指两国同盟;也称为奥德同盟)是1879年10月7日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签署的条约。双方承诺在任何一方被俄罗斯帝国攻击时另一方会相助;如果攻击者是另一个欧洲国家,另一方则慷慨地保证中立——此欧洲国家在法俄同盟成立后尤其指法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国首相俾斯麦希望显示国家看似爱好和平、令欧洲维持现状的形象,以确保德国能和平崛起。然而1878年俄土战争结束,俄罗斯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并借着圣斯特凡诺条约企图在巴尔干建立大保加利亚,以期扩张,虽然奥匈与俄罗斯是三帝同盟的成员,但因为此事件而产生嫌隙。德国也是成员国并因此想修补奥俄关系,俾斯麦召开柏林会议,邀请欧洲列强解决巴尔干问题。会后达成的柏林条约,令俄罗斯失去大部分在圣斯特凡诺条约的所得,并让奥匈帝国管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虽然俾斯麦在这次会议中扮演诚实的掮客之角色,但德俄关系仍然变差,基于俄国认为被德国出卖:俄国在俄土战争中损失甚巨,最后却得不偿失,还要眼巴巴看着竞争者奥匈坐收渔人之利,因此第1次三帝同盟瓦解,德国于是跟奥匈帝国秘密结盟并视俄国为假想敌。而另一方面俾斯麦仍然希望与俄国交好,1883年德奥俄三国再度结盟(第二次三帝同盟),但同盟在1887年因保加利亚危机而崩溃,俾斯麦最后在同年企图以再保险条约靠拢俄国。1890年已经登基两年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正式主政并令俾斯麦辞职,他认为俾斯麦同盟制度过于反复,故此废除了再保险条约,专注维持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1882年三国同盟。另外德奥同盟直接地造成日后的法俄同盟,因为奥俄、德法之间的世仇以及德俄之间的关系破裂,令俄国觉得要与法国结盟抗衡德奥势力。德奥同盟从1879年开始,一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双方都战败投降为止。

相关

  •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Pancrelipases),特别是它的缓释剂型(例如: Creon, Pancreaze, Pertzye, Ultresa, Zenpep) 是猪源性胰淀粉酶的商用混合物(作用于淀粉水解酶),胰脂肪酶和胰凝乳蛋白
  • 头孢丙烯头孢丙烯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可以被用来治疗支气管炎或者其他细菌感染。头孢丙烯可以采用片剂或是混悬剂形式。
  • 髓过氧化物酶n/an/an/an/an/an/an/an/an/an/a髓过氧化物酶(英语:Myeloperoxidase,简称为MPO)是一种由人类17号染色体上MPO基因编码的过氧化物酶。MPO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中,并产
  • 弓状核弓状核(英文:Arcuate nucleus),或称漏斗核,为下视丘内侧基底部聚集的神经元,邻近第三脑室和正中隆起。弓状核包含许多重要神经元群,如:神经内分泌细胞、集中投射神经元等等。神经内
  • 泼尼卡酯泼尼卡酯是一种新型外用药物,属于皮质类固醇,其药效与皮质醇类似。和其他局部用皮质类固醇(如倍他米松)相比,重复使用泼尼卡酯不会很快导致皮肤萎缩。皮质类固醇向来是治疗皮肤病
  • 草包族科学货物崇拜科学(英文:Cargo cult science)出自美国物理学家理查·费曼于1974年于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场毕业典礼演说,描述某些事物类似科学,却遗漏了“科学的品德,也就是进行科学思考时
  • 社会科学环境社会科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广泛的跨学科研究课题。环境社会科学家在人类学、传播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术领域中开展研
  • 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学名未定,暂时名称为Homo sp. Altai或Homo sapien ssp. Denisova)是人属内一个已经灭绝、经由古人类化石的DNA所发现的人种。可能在更新世晚期生活于亚洲大陆。2008
  • 结构药物设计药物设计(英语:Drug design),又称理性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根据对于靶点(Biological target)的现有知识,去寻找与发明出新型药物的过程。药物设计根据有机小分子物质(如蛋白
  • 超润滑超润滑(Superlubricity)是指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几乎为零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即使在干摩擦条件下,当两个晶体表面间处于非公度(共度)态接触时,超润滑也可能发生,因此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