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离心
✍ dations ◷ 2025-10-19 01:43:25 #离心
离心机是一种机械,可借由电动机或其他机械的带动而高速转动,产生数千倍于重力的离心力,以加快液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把样品中不同沉降系数和密度质量的物质分离。离心力的大与小,转动速度、旋转半径岱以及物质的融质量而决定。离心机广泛运用于化学工程、石油、食品加工、制药、选矿工程、炭、水处理、核能工业和船舶等部门。利用向心加速度公式得知,密度较大之物体在下,密度较小之物体在上。相对离心力(RCF, 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以重力加速度
g
{displaystyle g}
的倍数来表示;rpm(revolution per minute,或r/min)表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数。rpm与
g
{displaystyle g}
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RCF
=
1.119
×
10
−
5
×
r
p
m
2
×
r
{displaystyle =1.119times 10^{-5}times rpm^{2}times r}其中
r
{displaystyle r}
表示离心机转轴中心与离心管中心的距离,单位为公分。
离心管的位置由转子(rotor)决定,因此
r
{displaystyle r}
必须查阅相关转子的参数而得。批次离心机(或瓶式离心机)是实验室常用的离心机型。如果具超强之离心力,则可应用于超离心技术(微分离心技术)。
此即分离混合物中各成分,已成功应用于细胞内胞器如线粒体、微粒体、溶酶体等之分离,或各种蛋白质及核酸之分离。超离心技术是研究遗传工程学、酶工程学必须的基础。以气体离心法进行同位素的加工制造,核武所需的浓缩铀即可借由此方法制造出来,因此离心机在国际间列为受管制的设备。以离心力模拟重力加速度,以探求生物在极端状况下体内物件位移。此作动机械虽泛称远心分离机,为区分工业用机械,取之离心式分离机或离心式过滤机,离心机应用极广,切削液过滤系统主要用途是分离切削液/冷却液里在研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与切屑,可分离的杂质不限于金属,非金属材质如: 硅晶、玻璃、石墨、不锈钢、石英、钨钢、粉尘...等非磁性切屑也可过滤。借由离心力将杂质高速分离,使切削液能迅速的重复利用。不仅提升加工品质也友善环境。经由离心力分离的设计结构,可减少耗材滤袋的使用,具备环保与绿色经济的设计是现今产业的发展趋势。衡量离心分离机分离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分离因数。表示为被分离物料在转鼓内所受的离心力与其重力的比值,分离因数越大,通常分离越快,效果越好。最大转速,离心机在空载情况下的转速。根据最大转速的不同,离心机可更细分为:
相关
- 人脑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二者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相连。人脑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脑结构相似,但是容量却很不寻常,和人类相同体型的哺乳动物的比较,人的大脑要大得多,智慧的当然
- 强酸强酸,是指在水溶液中接近完全电离的酸(硫酸这类多元酸不在此限),或以酸度系数的概念理解,则指pKa值 < −1.74的酸。这个值可以理解为在标准状况下,氢离子的浓度等同于加入强酸后的
- 伊拉斯谟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鹿特丹姆斯(德语: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1466年10月27日-1536年7月12日),也译作伊拉斯姆斯、埃拉斯默斯、艾拉思姆斯、伊拉斯默斯,史学界通称鹿
- 三级会议在法国旧制度中,三级会议(法语:États généraux)指的是法国全国人民的代表应国王的召集而举行的会议。参加者共分成三级:第一级为神职人员、第二级为贵族、第三级为除前两个级
- 感叹词感叹词是用于表达各种感情的词。它与后面句子的其余成分无语法联系。现代汉语的感叹词有“啊”、“哎呀”、“天呀”等。例: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感叹词有“呜呼”、“嗟夫”、“
- 性别生物性别(英语:sex)又称生殖性别或生理性别、生物中有许多物种可以划分成雄性及雌性,不过也有些会是间性。有性生殖是指雄性和雌性生物将其基因特质混合重组,繁衍后代的过程。配
- 锥形瓶锥形瓶(德语:Erlenmeyerkolben,英语:Conical flask,又名鄂伦麦尔瓶、三角烧瓶),为一种在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玻璃瓶,外观呈平底圆锥状,下阔上狭、从侧面看去呈等腰三角形,有一圆柱形颈
- 阿凡达阿凡达航天飞机(梵语:अवतार )(Avatar "Aerobic Vehicle for Transatmospheric Hypersonic Aerospace TrAnspoRtation")是印度的航天飞机计划,预定2025年实现,2001年前就
- 金门高粱酒金门高粱酒,产于台湾金门县的高粱酒,是一种烧酒,使用金门特产旱地高粱并引金门水质甘甜的宝月神泉与金门、芳香浓郁”而著名。这也是一个高粱酒品牌。制造方法始于江苏洋河,后传
- 达姆亨利克·达姆(Henrik Dam,全名Carl Peter Henrik Dam,1895年2月21日-1976年4月17日,生卒于哥本哈根)是一位丹麦生物化学家与生理学家。由于发现维生素K与此分子在人类生理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