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胜三股站

✍ dations ◷ 2025-07-07 21:17:02 #十胜三股站

十胜三股站(日语:十勝三股駅とかちみつまたえき  */?)是位于北海道河东郡上士幌町字三股,日本国有铁道(国铁)的士幌线车站(废站),为该线的终点站。随着士幌线全线废线,车站在1987年(昭和62年)3月23日废除。

车站大楼西边设有货物站台。站内设有1面1线的岛状单式站台。车站大楼与站台之间设有货物线。车站后方设有2条副本线,在南边设有转车盘和连接车辆段的出入区线。站内铺设了数百米路基,以预留作延伸至留边志部(现时:上川站)之用。后来由于林业兴盛,营林署在周边堆场铺设了路轨连接本线。此外,在堆场处也设有森林铁路的路轨。路轨在堆场以北位置汇合后,一条分支往音更川上流御殿大桥附近,另一条分支往中之川上流。

由于车站周边的人口向外流出。在1978年12月25日时间表修正中,士幌线糠平站至十胜三股站之间列车暂停服务。当时的国铁委托了上士幌出租车开设小巴进行代行。当时的情况不是把线路废除,而是以“代行”的方法运作。在1987年全线废除前,在名义上该区间仍然是一条铁路线,车站还存在。与邻站幌加站一样,于国铁时间表上仍然记载在内。但是直至废除一刻,两站再没有列车到发,因此事实上已经为废站。

车站遗址可看到一片很大的空间,使人想起过往货运(木材)业务的规模。在1998年尾前,车站大楼与站内设施还未撤走。周边还有“十胜三股”巴士站。在大楼内部还遗留了当时使用的黑板,另外在书柜上设有DISCOVER JAPAN(日语:ディスカバー・ジャパン)的车站纪念章。此外,车站附近还有森林铁道车辆段(部分已倒塌)、保育所迹、旧邮局(现时:私人住宅)、上士幌町立三股小中学遗址等,可于该处看见怀旧气息的建筑物。

在线路废除后,由于除了糠平地区外,已经几乎没有人居住,人口十分少的原故,负责代行巴士的上士幌出租车之巴士班次每年减少。在末时只剩下1往返班次。线路更在2003年9月取消,于同年10月,行走于带广 - 糠平 - 旭川之间的城际巴士North Liner三国号(日语:ノースライナー (北海道))新设十胜三股巴士站。

车站附近设有一间由十胜三股的居民经营,建筑物呈木屋风的咖啡店“三股山庄”。店内展出了十胜三股站的模型与士幌线当时营业资料。在出入口旁边设有站名牌的复制品和路轨。由于该店与代行巴士的服务商上士幌出租车关系深切,因此可以获得当时的各种信息。

相关

  • 明郑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明朝至清朝初期间,由郑芝龙家族领导、并以恢复明朝旧有领土为志的政权,也是明朝最后一个政权。关于其创始时期,有以郑芝龙为始者,亦有以郑成功为始者,该势力
  • 圣保罗圣保罗(葡萄牙语:São Paulo,葡萄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卫星上网卫星上网是指由通讯卫星提供的网络存取服务。卫星上网通常需要三大部件。一颗通常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一个地面站,通常作为网关。还有是天线。卫星上网通信可以分为双通
  • 英格丽·多贝西英格丽·多贝西(荷兰语:Ingrid Daubechies,1954年8月17日-),比利时物理学家、数学家。因对应用于图像压缩和信号处理的小波变换的研究而蜚声科学界。英格丽·多贝西于1975年毕业于
  • 秋月理翠 秋月理翠(日语:秋月りす,1957年9月16日-),日本漫画家,本名不公开,现居于奈良县。生于福冈县,小学时全家移居大阪府,关西大学文学部国文学科毕业。1988年以〈太太进化论〉获得Afternoo
  • 丽莎·阿尤·库苏马瓦蒂丽莎·阿尤·库苏马瓦蒂(印尼语:Lisa Ayu Kusumawati,2000年1月15日-),印尼女子羽毛球运动员。2019年4月,丽莎·阿尤·库苏马瓦蒂出战芬兰羽毛球公开赛,与里汉·诺法勒·库沙尔扬托
  • 知里幸惠知里幸惠(日语:知里幸惠/ちり ゆきえ ,1903年6月8日-1922年9月18日)为北海道登别市出身的阿伊努人女性。在短短19年的寿命生涯中,出版其著作阿伊努神谣集,因而复振、抢救灭绝危机的
  • RAW.eip, .erf, .fff, .iiq, .k25, .kdc, .mef, .mos, .mrw, .nef, .nrw, .obm, .orf, .pef, .ptx, .pxn, .r3d, .raf, .raw, .rwl, 原始图像文件包含从数字相机、扫描器或电影胶片扫描仪的图像传感器所处理数据。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们尚未被处理,未被打印或用于编辑。通常情况下,原始图像有宽色域的内部色彩,可以进行精确的调整,可以在转换之前作出一些简单修改,如TIFF或JPEG文件格式存储。方便打印,或
  • 哈尔苏西语哈尔苏西语(阿拉伯语:الحرسوسية‎,)或哈尔西语(哈尔苏西语:Ḥersīyet;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
  • 贵州苗族龙舟节贵州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省东南地区苗族人每年在端午节起至农历五月尾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除赛龙舟外,还有跳踩鼓舞、对唱山歌等其他活动。苗语称这活动为“瓮”,意为划龙船,或叫“娄瓮”,意为吃龙肉。贵州的苗族划龙舟活动独特的龙舟形状和比赛规则,与其他地区的龙舟相比之下显得与众不同,被誉为苗族体育运动的一朵奇葩。苗族人传统上重视端午节,据宋朝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载,湘江、沅江流域之间的苗族人,无论是否与汉人交往密切都很重视端午节,去看龙舟往往花上三天时间。而清朝乾隆年间徐家干所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