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食主义

✍ dations ◷ 2025-07-19 15:24:58 #果食主义
果食主义(英语:Fruitarianism)是素食主义或纯素主义的一种,主张植物同样具有不可践踏的生命,因此主义实践者只吃植物的果实。果食主义中关于果的定义来自于植物学而非日常用语,也就是说黄瓜、茄子、蕃茄、辣椒等通常不归类于水果的植物学果实是可以食用的。基于各种理由人们选择采取果食主义,包括道德、宗教、环保、文化与健康等等。有些人的当饮食超过75%都是由果实组成便自称为果食主义者。若利用果食节食减重,则是一种盲从饮食(英语:fad diets)。有些果食主义者只吃会从植物上自然掉落的食物,也就是不用伤害植物就能收割的食物 ,这些食物主要包括水果、坚果与种子。根据作者Adam Gollner,有些果食主义者只吃已经掉落的果实 。也有一些不吃榖物的人,他们相信这是不自然的作法 。有些人则认为不应食用会长成植物、坚果、种子及水果之前的一切植物的种子 。还有人相信应该只吃会在被吃掉后散播种子的植物。一些果食主义者采用植物学的定义食用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果实。也有包括生果、果干、蜂蜜、橄栏油在内,或食用水果、坚果、种子及巧克力的人。一些果食主义者为犹太基督徒,根据创世纪第一章二十九节,他们认为果食主义是亚当与夏娃,也就是人类最初的饮食模式。同时他们也相信若要回归一个伊甸园般的乐园,将需要简单的生活与一个完全接纳健康与饮食的方法。有些果食主义者(如耆那教徒)则希望避免杀害包括植物在内的任何生命,而被称为不害的果食主义者。有些果食主义者主张吃植物的果食实际上是帮了它们一个大忙,因为有肉质的果食是演化成适合被动物所食用,借此得以繁衍后代。在1979年,一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古人类学家亚伦‧渥克教授(Professor Allen Walker)回报了一项关于原始人类牙齿珐琅质的初步研究,他发现人类祖先的饮食主要来自于果实。这项发现令他感到非常惊讶。于1971年,一项由B. J. Meyer所主导的短期研究被发表在南非医学期刊(South African Medical Journal)上。内容提到纯果食者其体内的血脂与葡萄糖耐受度都有所进步。根据该研究中更进一步的试验,对于一些过重的试验者在尝试果食法之后,其理想体重有下降的趋势。一些知名的果食主义鼓吹者,或其饮食习惯被认为是果食主义者包括以下人物:其他像是Ross Horne还有Viktoras Kulvinskas 他们似乎只以果食为主。 有些人像是 Johnny Lovewisdom, 实验性地尝试不同饮食方法,包括纯果肉饮食,果饮主义(只食用果汁), 生机饮食主义(只饮用水果、蔬菜和生乳品) 以及食气主义.

相关

  • 布若卡氏区布洛卡区(英文:Broca's area)也译为布罗卡区是大脑的一区,它主管语言讯息的处理、话语的产生。与韦尼克区共同形成语言系统。布若卡氏区与韦尼克区通常位于脑部的优势半脑(通常位
  • 内科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科,几乎是所有其
  • 壳多糖甲壳素(英语:Chitin,IPA:/ˈkaɪtᵻn/ KY-tin),分子结构“(C8H13O5N)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几丁寡糖”、“甲壳质”或“壳多糖”,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物质,为虾、蟹、
  • G·格伦维尔乔治·格伦维尔(George Grenville,1712年10月14日-1770年11月13日),英国辉格党政治家,1763年至1765年曾任英国首相,1765年,为应对英法北美战争的开销,针对英属美洲通过《印花税法》,引
  • 埃及金字塔坐标:29°58′31.58″N 31°07′56.32″E / 29.9754389°N 31.1323111°E / 29.9754389; 31.1323111埃及金字塔相传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但是考古学家从没有在金字塔中找到
  • 化学势在热力学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势指的是,在化学反应或者相变中,此物质的粒子数发生改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在混合物中的某种物质的化学势定义为此热力学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对此
  • 加拿大臂2号移动维修系统(Mobile Servicing System,简称MSS,更广为人知的是它主要的部件加拿大臂2)是连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1个机器人系统。在空间站的装配和保养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在空
  • 扶br /余扶余国,古国名,亦作夫余、凫臾,由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扶余人所建立的国家,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
  • 海南军话海南军话是海南的汉语官话方言之一,是军话的分支。使用人口。分布在儋州、三亚、东方三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因主要由明代戍边军队带来,故名。声母有15至18个。三亚军话的“f
  • 华族大量华人世居于印度尼西亚长达数个世纪。随时间演变,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新秩序时期的社会与政治压力迫使下,多数印尼华人已采用融入当地语言文化的姓氏拼写方式。但历史上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