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康斯坦丁·穆拉德热亚·多桑

✍ dations ◷ 2025-10-04 19:45:36 #1779年出生,1851年逝世,瑞典外交官,瑞典东方学家,亚美尼亚人,乌普萨拉大学校友

亚伯拉罕·康斯坦丁·穆拉德热亚·多桑(Abraham Constantin Mouradgea d’Ohsson,1779年9月26日-1851年12月25日),亚美尼亚人,生于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瑞典东方学家、外交官。

多桑是生于君士坦丁堡的亚美尼亚人。其父伊格内修斯·穆拉德热亚·多桑(Ignatius Mouradgea d’Ohsson,1740年-1807年)是瑞典王国的外交官,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1784年离开土耳其赴法国巴黎任外交职务,一直在巴黎居住至1807年逝世。多桑自幼在巴黎接受教育,后来也担任瑞典外交官,历任瑞典驻法国巴黎(任至1814年)、荷兰海牙(1816年至1835年)、德国柏林(1835年起)公使。1851年12月25日,多桑在柏林逝世。

多桑精通欧洲各国语言以及土耳其语、波斯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又获得了利用巴黎收藏的东方文献的机会,从而具备了研究蒙元史的条件。他是第一个全面检索关于蒙古史的穆斯林文献的西方学者,还利用了波斯文、阿拉伯文、拉丁文、亚美尼亚文等各种文字的史料,又利用了法国传教士宋君荣(Antoine Gaubil)、冯秉正(英语:Joseph-Anne-Marie de Moyriac de Mailla)(Joseph-Anne-Marie de Moyriac de Mailla)翻译的汉文史料,最终用法文写成四册本《蒙古史》。《蒙古史》的第一册初版于1824年,后来又根据德国施密特(德语:Isaak Jakob Schmidt)(Isaak Jakob Schmidt)的《蒙古源流》德译本、俄国俾丘林(Иакинф)的《元史》前三卷俄译本,进行了较大补充,于1834年到1835年在荷兰的海牙—阿姆斯特丹出版。《蒙古史》全书分4册(共七卷),1852年出齐。 多桑的《蒙古史》一书标明了许多原始资料的出处,此书长期是学者研究蒙元史及有关史料(特别是波斯文、阿拉伯文史料)的主要参考书。俄国东方学家巴托尔德称赞此书说:“汉学家的蒙古史著作无一能与多桑书相匹敌。”多桑不懂汉文,所以未能广泛利用汉文史料;多桑所用的一些穆斯林文献并非最好的写本;和其他早期西方蒙元史著作一样,此书中的人名、地名、部族名的译写不大规范。

相关

  • 膝跳反射膝跃反射,或称膝跳反射(英:Knee jerk reflex)是一种反射动作,当膝关节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敲一下膝盖骨下方,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小腿就会往前踢的反应。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途径
  • 染色单体染色单体(英语:Chromatid)又称染色分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两个染色单体叫作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每个染色单体是由一条脱氧核
  • 诺基亚诺基亚公司(瑞典语:Nokia Abp;芬兰语发音:、英语 /ˈnɒkiə/)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伐木、造纸为主,后
  • 查莫洛语查莫罗语(Chamorro 或 Chamoru),又称查莫洛语,是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上查莫罗人使用的语言,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查莫罗语在关岛是官方
  • 文顿·瑟夫文顿·格雷·瑟夫(英语:Vinton Gray Cerf,1943年6月23日-),美国互联网先驱,被公认为“互联网之父”之一,与TCP/IP共同发明者罗伯特·卡恩共享了这一头衔。他的贡献一再得到承认和赞
  • 盛行风盛行风,是一个地区某一时段最常刮的风。其风向称为盛行风向。该风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貌的影响。观测和了解盛行风有助于预测当地天气,也有助于研究当地气候、土壤风化、沙丘移
  • 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英语:Leslie Richard Groves,1896年8月17日-1970年7月13日),美国陆军中将,189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1918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常年于美国陆军
  • 怀卡托怀卡托 (英语:Waikato),是位于新西兰北岛的一个地方行政区。行政地名是从境内的“怀卡托河”为命名由来。区域境内的最大城市为汉密顿市。该城市也是新西兰最大的内陆城市,以及全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设有六系
  • 檀园 (上海)檀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檀园原为明代文人李流芳的私家园林,因李流芳号檀园,故以此得名,后毁于明清易代之际。2011年重建后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