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 dations ◷ 2025-07-19 18:32:40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原来是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馆。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位于沙滩北街路西的沙滩北街15号院内。此处原来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傅恒的家庙。院内原来立有傅恒征伐金川的功绩碑——傅恒征西川碑(乾隆敕建碑),1986年该碑迁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中华民国时期,此地是傅恒的裔孙松椿的松公府房产,称“松公府祠堂”。1931年,国立北京大学购得此处房产,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在此建成地质学馆。1930年12月,蒋梦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北京大学将汉花园(北京大学红楼老校区)以北的松公府全部买下。胡适等人又经努力,争取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设立了合作研究特款。北京大学利用其中部分款项先后在松公府新建了图书馆、地质学馆、灰楼宿舍等建筑。这座地质学馆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于1934年设计,1935年8月建成。该楼西南角下方的墙上嵌有一块奠基石,上面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1920年代至193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同复古折衷主义斗争,大胆创新。被后人视为“民族形式-复古主义”领军人物的梁思成设计的地质学馆采用了现代主义风格,故该建筑对全面认识梁思成的设计思路具有重要价值。在设计时,鉴于建设资金有限,梁思成设计了这座别致的现代主义建筑。建筑平面呈曲尺形,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外形完全服从内部功能。体形仅微量曲折,打破了立面的平直感,大玻璃窗洞使该建筑的外形显得清新、轻巧。建筑的主入口设在东南角,门洞宽大内凹,混凝土挑檐简洁;门洞两侧的墙的线脚、灯箱,以及台阶花池,都将入口突出为这座建筑的重点。主入口立面左上方的女儿墙局部高起处,设有旗杆,强调了入口的位置。建筑整体设计精细,窗间的墙上以砖块砌成简洁的凸凹横线,门窗比例、楼梯扶手、墙角的弧线等设计,都形成了明快和谐的现代造型艺术风格。根据记载,这座地质学馆“自民国二十三年五月间起工,至二十四年七月竣工,计土木工程费用并暖气卫生工程、电气工程及工程师设计费共六万余元。合其他设备计五千五百余元,合共六万六千余元。经费由本校与中基会合作特款及本校经常费拨付,并由本校地质系李四光、丁文江二教授捐薪资助。”地质学馆的“建筑式样为L形,占地七百九十一平方米。南部为三层,北部除地窖外为二层。除楼板屋顶及四周大料用铁筋洋灰外,其余均用砖砌,由梁思成工程师设计,北平卫华、海京两厂承包建筑。”地质学馆的“地窖层用为磨片室、储藏室、锅炉室等;第一层用为教室、古物陈列室、地史陈列室、暗室、阅览室、学生研究室、教员室、职员工作室等;第二层为教室、大讲堂、化验室、显微照相室、矿床实习室、矿物岩石陈列室、教员室等;第三层为教室、地质陈列室、教员室等。”1935年8月,北京大学地质系由北京大学二院(马神庙街的京师大学堂旧址)北楼迁入地质学馆,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首个拥有独立教学实验楼的理科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地质学馆连同北京大学工学院校舍都变为北京地质勘探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校舍。后来,该建筑又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使用。该建筑保存较好。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在该建筑的外墙增建了抗震框架,对原先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有所损害。室内装修也受到局部改造。1990年,该建筑作为“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被列为第四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该建筑作为“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多地起源说现代人类多区域起源说(Multiregional origin of modern humans,又译多地起源说)是一个用来解释人类演化的科学模型。该学说的现代版本称为多地进化(英语:multiregional evolution
  • 卵菌纲见内文卵菌门(学名:Oomycota)或卵菌纲(学名:Oomycetes),俗称水霉 (water mold),是一种与真菌很相似的真核微生物,不具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需将养分在体外分解后,再进行吸收。但根据亲
  • 塞擦音塞擦音(affricate consonant),或破裂摩擦音,辅音发音方法的一种。由塞音及同一器官产生的摩擦音(经常是同一器官发出的辅音)构成。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
  • 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国的政权,是首个稳固建立的共和政府。共和国采用议会制民主模式并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国因
  • CBS NewsCBS新闻(CBS News)是指美国的电视广播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新闻部门,也可以指出其制作播出节目的总称。CBS新闻的现任主席是杰夫·法格尔(Jeff Fager),他也是60分钟的执行制作
  • 汪集旸汪集旸(1935年10月11日-),中国水文地质学家。出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1962年7月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
  • C69/D31ICD-10 第二章:肿瘤,为WHO规定的各类已发现的肿瘤。恶性肿瘤(C00-C97)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C81-C96)原位肿瘤 (D00-D09)良性肿瘤 (D10-D36)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
  • 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德语:Carl Ludwig Willdenow,1765年8月22日-1812年7月10日)为德国植物学家、药剂师及植物分类学家。他被认为是植物地理学的开创者。他也是早期著名植
  • 德川家纲德川家纲(1641年9月7日-1680年6月4日),德川幕府第四代将军。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长男,母亲是侧室阿乐之方(宝树院),幼名为竹千代。御台所为伏见宫贞清亲王的女儿浅宫显子女王。据说家
  • 乔卡·沙尼耶夫沙尼耶夫兄弟,指塔米尔南·沙尼耶夫(俄语:Тамерлан Царнаев,罗马化:Tamerlan Tsarnaev,1986年10月21日-2013年4月19日)和乔卡·沙尼耶夫(俄语:Джохар Цар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