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摩·海赫

✍ dations ◷ 2025-07-22 18:28:19 #1905年出生,2002年逝世,二战狙击手,芬兰军事人物

席摩·海赫(芬兰语:Simo Häyhä,1905年12月17日-2002年4月1日)是一位已故芬兰陆军狙击手,被苏联部队称为“白色死神”(俄语:Белая Смерть;芬兰语:Valkoinen kuolema)。

原本是农民兼猎人的海赫于1925年开始服兵役,接着加入芬兰志愿民兵白卫队(英语:White Guard (Finlan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赫于1939年至1940年在冬季战争的柯拉战役中对抗苏联红军,用SAKO M/28-30步枪和KP-31索米冲锋枪创下505名至542名经确认的击杀记录。1940年3月6日,海赫脸部中弹重伤昏迷,等他清醒时柯拉战役已经结束。

战后他改当驼鹿猎人与育犬员,并在芬兰小镇鲁奥科拉赫蒂度过晚年。2002年4月1日,海赫于哈米纳一所退伍军人护理之家逝世,享年96岁。

席摩·海赫于1905年12月17日出生在芬兰大公国维堡省劳特耶尔维(今属芬兰南卡累利阿区)。他生在一个传统信义宗农村家庭,在家中八个孩子里排行第七,绰号“Simuna”。海赫是一位农民兼猎人,长期待在野外让他打好了射击底子。他在17岁时加入当地保卫队,进一步锻炼了射击能力,并于21岁时成为芬兰志愿民兵白卫队(英语:White Guard (Finland))的一分子:88。1925年,海赫加入芬兰军队,在雷沃拉(英语:Roshchino, Leningrad Oblast)(Raivola,今俄罗斯的罗西诺)服一年的兵役,服完兵役时海赫已升上下士。海赫在维堡省的射击比赛中屡获佳绩。据报导,他家中摆满了射击比赛的奖杯:8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于1939年至1940年间爆发冬季战争,海赫在其中的柯拉战役担任芬兰陆军第34团第6连的狙击手,对抗苏联红军。海赫全身穿着白色迷彩服,在介于−40 °C(−40 °F)至−20 °C(−4 °F)间的低温作战。由于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在1930年代对军事人才进行大整肃,红军的秩序混乱,且在大多数战役中,苏联军队都没有分发到白色迷彩服,使得芬兰方的狙击手能轻易发现他们:145-146。

海赫使用的步枪是白卫队发放的芬兰国产步枪SAKO M/28-30。该步枪是莫辛-纳甘步枪的变型,身高偏矮、高160公分的海赫与之搭配得很好:79-80。他只使用枪身上的铁制照门与准星。因为不使用瞄准镜,所以他不需要像有使用的狙击手一样抬头对准瞄准镜,从而缩小自身轮廓,大幅降低暴露及中弹的几率。不使用瞄准镜还让他从不用担心日间作战时会被阳光暴露自己的位置,因为瞄准镜会反射光源,很容易暴露狙击手的位置。海赫不熟悉其他步枪,所以不愿意换用苏联的步枪(如m/91-30 PE或PEM):79-80。海赫经常在他的狙击点前方堆起雪堆来隐蔽身体,同时减少步枪开火时扬起的雪:79-80。他在狙击时还会将雪含在口中,避免呼出的热气暴露行踪:79-80。据传,海赫的狙击距离最远达450米。

在不到100天内,海赫平均每天击杀5名苏联士兵:44-45:167:117-118。1939年12月21日,海赫创下他的单日最高击杀数,共杀了25人。当时狙击手的击杀数需要狙击手自己计算,战友也要予以确认才算。据书籍《白色狙击手:席摩·海赫》()的资料,海赫用M/28-30狙杀了259名苏联士兵。然而,由于被狙杀者都在苏联方,导致海赫的实际狙杀数无从考证。1940年2月17日,海赫获所属单位的指挥官A·斯文松(A. Svensson)颁发“荣誉步枪”。另外,海赫也是KP-31索米冲锋枪高手,且他在冬季战争期间的击杀数大多来自这把枪。被问到他是如何成为如此厉害的射手时,海赫回答道“多练习”。

海赫令苏联军闻风丧胆,苏联军称他为“白色死神”(俄语:Белая Смерть;芬兰语:Valkoinen kuolema)。苏联军使用反狙击手战术(英语:Counter-sniper tactics)和炮击等,努力想杀掉海赫。一次,有一枚炮弹落在海赫的狙击点附近,让他受了点轻伤。1940年3月6日,海赫在一场近距离突击战斗中被红军的一枚爆破子弹(英语:High-explosive incendiary/armor-piercing ammunition)击中左下颚,重伤昏迷。他到3月13日才逐渐清醒过来,刚好与柯拉战役结束同一天。海赫的伤口共开了26刀。多年后,海赫表示,他在被击中的当下仍拾起他的步枪击杀了那名射中他的苏联士兵。战役结束后不久,芬兰陆军元帅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将他从下士直接晋升为少尉,是芬兰军事史中晋升最快的军人。他还获得自由十字勋章、自由勋章和柯拉战役十字勋章。据统计,海赫在冬季战争共击杀了505名至542名敌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击杀数最多的狙击手。

中弹后的海赫失去了下颚大部分的功能,且左脸颊也没了。不过他伤势痊愈的状况甚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成为成功的驼鹿猎人与育犬专家,还曾与前芬兰总统乌尔霍·吉科宁一同打猎一天:79-80。海赫故乡的邻居送给他一座农场,其位在芬兰东南方靠近俄罗斯边界的小镇鲁奥科拉赫蒂。海赫在农场里盖了一栋小房子,度过晚年。2000年,海赫住进哈米纳的一所退伍军人护理之家,并于隔年加入屈米残疾退伍军人协会。《赫尔辛基日报》采访海赫时问他是否对于那些枪下亡魂感到内疚,海赫回答:“我不过只是尽责地做到交代我做的事”。他也曾说过,“打仗不是一次愉快的经验,但我们不上战场的话,那谁来保护这片土地?”2002年4月1日,海赫于退伍军人护理之家逝世,享年96岁,遗体葬于芬兰南卡累利阿区的鲁奥科拉赫蒂。海赫是芬兰人眼中的战争英雄,在芬兰还有一座席摩·海赫博物馆。

有不少人努力想找到海赫的枪。据推测,海赫中弹后将步枪遗落在战场上。至今,海赫的枪仍未寻获。2018年3月,海赫伤后撰写的回忆录首度被公开。他的生平事迹曾改拍成电影《白色死神》(),由大卫·麦克艾洛伊(David McElroy)执导。海赫也是瑞典力量金属乐团萨巴顿收录在专辑《纹章(英语:Coat of Arms (album))》的一首歌曲《白色死神》()的灵感来源。

除另行注明外,以下资料皆为英文。

相关

  • 精子发生精子发生(英语:spermatogenesis)是有性生殖的雄性动物的睾丸中,生殖细胞从精原细胞一直发育到成熟的精子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精原干细胞的有丝分裂,邻近生精小管的基底膜。繁殖
  • 假交替单胞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是一类海洋细菌。该属细菌在深海沉积物中广泛存在,且多数具有较强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在实验室培养该属细菌时,菌落生长较快,一般是乳白色菌落
  • ddTTP双脱氧核苷酸(英语:Dideoxynucleotide)是DNA聚合酶的链终止性抑制剂,应用于DNA测序桑格法。这些核苷酸亦被称为2',3'-双脱氧核苷酸,常被简写为ddNTPs(ddGTP、ddATP、ddTTP与ddCTP)
  • 车臣战争车臣战争通常指1994年之后俄罗斯车臣地区发生的两场当地分离主义武装同俄罗斯联邦之间的战争:其他历史上发生在车臣的地区的战争包括:
  • 闽中闽中郡,战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治所在东冶(今福建省建瓯市),亦有观点认为今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城村汉城遗址是郡治所在。辖境约当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宁海县及灵江、瓯江、飞
  • 西来大学西来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UWest)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柔似蜜的一所私立大学,1990年 由佛光山和西来寺释星云法师成立。该大学隶属于美国西部学院和大学协会,虽然是佛教
  • 通化行署通化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已撤销的地区,在今吉林省南部。大致为今天的通化市和白山市。
  • 艺术家联合名录艺术家联合名录(英语:The Union List of Artist Names,缩写ULAN)是一个使用受控词表的在线数据库(英语:Online database),目前约有293,000个艺术家的名字和其他信息。ULAN中的名称可
  • 新型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MERS)是一种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前称“2012年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新型人畜共患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喉咙痛或胸痛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箭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射箭比赛首次出现在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被列为表演项目,及后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样被列为表演项目,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列为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