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二次刚果战争
✍ dations ◷ 2025-07-19 19:24:27 #第二次刚果战争
第二次刚果战争,是主要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一场战争。在第一次刚果战争中被卢旺达扶植上台的卡比拉对迟迟不肯撤离的卢旺达驻军渐生猜忌,在试图强制其撤出后,卢旺达势力开始把枪口转向了卡比拉政权。战争在1998年爆发,至2003年交战双方达成和解并共同组建刚果民主共和国过渡政府才结束。第二次刚果战争是非洲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前后涉及非洲9个国家,20支武装力量,导致总计有超过100万人被迫流亡,大量迁移至周边国家,有“非洲的世界大战”之称。尽管2003年的停战标志着该战争的正式结束,但是整个国家仍然冲突不断,东部地区仍时有激烈的武装冲突。2004年,估计每天有至少1000人死于军事冲突、社会保障不足或食物的短缺。持续不断的局部冲突导致大量人口被迫流亡国外。
相关
- RNA干扰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缩写为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翻译来抑制基因表达。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
- 听觉通路听觉通路(英文:auditory pathway),简称听路,是指与听觉产生相关的一系列解剖结构。听觉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脑)之外的部分称为听觉外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部分称为听觉中枢或中枢听
- 睾丸摘除术睾丸切除术,指去除单侧或双侧睾丸的手术。切除双侧睾丸的手术的经常称为双侧睾丸切除手术。睾丸切除术主要适用于睾丸肿瘤、严重睾丸损伤、前列腺癌等。睾丸摘除术通过医学手
-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英语:malate-aspartate shuttle,也称为苹果酸穿梭)是真核细胞中一个转运在糖酵解过程中传出的电子跨越半通透性的线粒体内膜以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生物化学体
- 石洞壁画石洞壁画是在洞穴或岩石上的绘画,有时也称为岩画。一般多为史前所做。使用的颜料包括红色和黄色赭石,赤铁矿,氧化锰和木炭。最早的石洞壁画可以上溯到4万年前。中国岩画分布极
- 飞轮储能飞轮能量储存(英语:Flywheel energy storage,缩写:FES)系统是一种能量储存方式,它通过加速转子(飞轮)至极高速度的方式,用以将能量以旋转动能的形式储存于系统中。当释放能量时,根据能
- 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英语:Alexander William Williamson,另译:亚历山大·威廉·威廉森,1824年5月1日-1904年5月6日),英国化学家,他被认为是有机合成的先驱人物。有机化学工业中
- 拉尔夫·福勒拉尔夫·霍华德·福勒爵士 OBE FRS(英语:Sir Ralph Howard Fowler,1889年1月17日-1944年7月28日),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福勒最初在家接受教育,而后则进入埃文斯预备学校和温切
- 耿美玉耿美玉(1963年8月-),山东青岛人,中国药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其团队声称成功研发了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名为“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但被PubPeer
- 太医局太医局为中国古代的医疗机构。太医局在秦朝、汉朝时归于少府所管辖,至晋朝时属于宗正所管,而八王之乱后,晋政府南迁,太医局则转为由门下省统领,到了北齐时又于太常之下。 最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