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机载天文台

✍ dations ◷ 2025-07-17 23:08:46 #柯伊伯机载天文台

柯伊伯机载天文台(Kuiper Airborne Observatory)是由NASA操作,用于进行红外线天文学研究的国际设备。这个天文台是由一架C-141的喷射运输机改装的,飞行半径6,000海里,能在45,000英尺(14公里)的高度上进行研究工作。为纪念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Peter Kuiper),所以将此机命名为柯伊伯机载天文台。

柯伊伯机载天文台的望远镜是口径36英寸(91.5公分)的盖塞反射镜,可以观测波长范围在1-500微米的光谱。他的飞行能力几乎使所有地球大气层内的水汽都在他的下方,因此能观察地基望远镜不能观察的红外线辐射,而且可以在飞行到地球上空的任何一个点进行观测。

柯伊伯机载天文台的重要发现,包括在1977年首度观察到天王星的光环,以及在1988年明确的证明冥王星有大气层。他也用于研究在行星形成区与浩瀚的星际空间内,水和有机分子的起源。天文学家也利用它研究一些环绕在恒星周围的盘状物体,这些区域被认为可能是行星形成的场所。

凝视星空深处,天文学家也利用柯伊伯机载天文台研究来自银河核心的强大远红外线辐射。当超新星1987A爆炸后,科学家也利用它追踪铁、钴、镍等重元素的核聚变(熔合)过程。

柯伊伯机载天文台的基地设在美国加州莫菲特菲尔德(Moffett Field)的埃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于1974年开始工作,并于1995年除役。目前被存放在莫菲特菲尔德的211号飞机库,已不再执行飞行任务,未来或许会捐赠给博物馆展示与收藏。

NASA已经计划让一架功能更强大的同温层红外线天文台(Stratospheric_Observatory_for_Infrared_Astronomy,SOFIA)来接替,但截至2006年6月仍未能落实。

相关

  • Fe(Csub5/subHsub4/subP(Csub6/subHsub5/su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常简写为“dppf”,是一种常用取代膦,也是有机金属化学中的常用配体。dppf在其骨架中含有一个铁原子并与另两个桥联二苯基膦密切相连,如 1,1-双(二苯基膦)
  • 亲金作用在化学中,亲金作用(也称金键)是指金配合物通过金-金键形成多聚体的倾向。
  • 秦和人秦霍人(泰语:จีนฮ่อ),今日泰国人惯称云南人(泰语:คนยุนนาน),是指历史上从中国云南经缅甸或老挝迁移到泰国的移民及其后裔。由于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前往泰北的时间最早,商
  • 日置益日置益(1861年12月21日-1926年10月22日)日本伊势国(三重县)人,日本明治、大正时期外交官。日置益于文久元年十一月二十日(1861年12月21日)生于日本伊势国(三重县)。明治21年(1888年)从东
  • 盲蛛目盲蛛目(英文:Opiliones)是蛛形纲跑足亚纲以下的一个目。至2017年4月时,共发现了超过6,650种,不过科学家估计现存种类可能超过10,000种。盲蛛目底下共包含5个亚目:柄眼亚目(盲蛛目)(英
  • 巡逻舰巡逻舰,海军舰艇中,护卫舰以下一级的水面作战舰,吨位数可从数十吨到数百吨不等,功能视设计具体情况而定,可能用于扫雷、反潜、导弹或鱼雷突袭、近岸巡逻、巡河、情报搜集、缉私、
  • 巴斯特人巴斯特人(英语:Basters),是纳米比亚共和国中一个由荷兰男人与布须曼人和黑人妇女混血产生的族群,说南非语。他们通常被认为是纳米比亚阿非利卡人一个次群体,更偏远的有色人。自19
  • 葛宝华葛宝华(1844年-1910年),字振卿,谥勤恪,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同治十二年(1873年),乡试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登进士,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汉章京,升
  • 阿甘正传 (小说)《阿甘正传》(英语:)是温斯顿·葛鲁姆的一部小说,出版于1986年。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弗雷斯特·甘成为美式橄榄球运动员、参加越南战争、与中国的乒乓外交、为宇航局工作等等的一系
  • 热辐射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Thermal Emission Spectrometer),简称“TES”是火星全球探勘者号探测器上的一种仪器。热辐射光谱仪收集两种类型的数据,6至50微米(μm)的高光谱热红外数据和辐射热的可见光-近红外线(0.3至2.9微米)测量。热辐射光谱仪有六台探测器,以2x3阵列排列,每台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的视场约为3×6千米。热辐射光谱仪利用材料中化学键的自然谐波振动来测定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成分。它发现了一大片(30000平方公里)含有橄榄石的区域。在尼利槽沟层中发现了橄榄石。据认为,造成伊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