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尔巴尼亚

✍ dations ◷ 2025-07-21 15:11:40 #阿尔巴尼亚

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语:Shqipëria e Madhe)是一个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所提出的概念。该思想主张按照历史上及目前阿尔巴尼亚族裔的分布来重新划定国界,建立一个更大的阿尔巴尼亚族国家。阿尔巴尼亚人称这一想法为“民族阿尔巴尼亚”。除了阿尔巴尼亚本国之外,科索沃、希腊局部和马其顿局部也有大量的阿尔巴尼亚族居住。这一思潮最早出现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阿尔巴尼亚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意大利在1939年春占领了阿尔巴尼亚,1941年4月,意大利军队在南斯拉夫战役及希腊战役均战胜后,为和意大利形成君合国的阿尔巴尼亚傀儡政府统治范围包括了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黑山局部和马其顿局部。

20世纪初期的巴尔干战争之前,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地区曾是土耳其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阿尔巴尼亚人的独立运动始于1878年,以科索沃为据点的普利策伦联盟,其目的是继续留在奥斯曼帝国,但要求取得阿尔巴尼亚人在文化和政治上的自治。然而奥斯曼帝国并未回应普利策伦联盟的要求。奥斯曼帝国的反对使得阿尔巴尼亚人的独立运动升级为阿尔巴尼亚全民族起义运动及革命,最终阿尔巴尼亚人于1912年11月28日正式从奥斯曼帝国独立,民族主义领袖伊斯梅尔·捷马利立国名为阿尔巴尼亚亲王国。

民族阿尔巴尼亚是指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者指代阿尔巴尼亚人在历史上居住的土地。范围包括了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塞尔维亚的部分地区(普雷舍沃、梅德韦贾、布亚诺瓦茨)、马其顿共和国西部、黑山南部的乌尔齐尼。希腊统治的伊庇鲁斯的部分地区被阿尔巴尼亚人称为卡美里亚,有时也被算入“民族阿尔巴尼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南斯拉夫王国及希腊王国败北后,意大利军队除了占领了南斯拉夫的阿尔巴尼亚人地区,也占领了斯洛文尼亚西部以及黑山和希腊,而南斯拉夫的阿尔巴尼亚人地区和希腊的阿尔巴尼亚人地区将置于法西斯意大利的傀儡政权阿尔巴尼亚王国的统治之下。这一地区包括了科索沃和马其顿、黑山的部分地区。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联合国虽不认可独立的科索沃与其他国家合并,但有人认为科索沃独立是为了大阿尔巴尼亚主义实现的步骤之一(将大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地区独立,再和阿尔巴尼亚合并)。尽管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群占全国人口约95%,但在2007年3月,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的调查,居住在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中只有2.5%希望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合并。

阿尔巴尼亚是科索沃的多数民族,科索沃人口的95%是阿尔巴尼亚人,分布于除了米特罗维察以北地区外的全国广泛地区。

黑山也有一定的阿尔巴尼亚人口,主要居住 .在其南部的波德戈里察、乌尔齐尼(Ulqini)等地区。

伊庇鲁斯(卡美里亚)在1912年11月28日,随着阿尔巴尼亚独立及奥斯曼帝国撤退,伊庇鲁斯被划入刚独立的阿尔巴尼亚。不过在1913年的伦敦会议中被划入希腊统治。在战间期,因合并阿尔巴尼亚的意大利在1943年战败,有众多穆斯林多的卡美里亚人(Çams)替代意大利军队,加上占领卡美里亚的德国军队组建了卡美里亚人部队。其他的卡美里亚人社区加入了希腊的反抗组织民族解放战线。希腊民族解放戦线在1944年时约有2500人。1944年,希腊另外一个反抗组织得到了英国特殊作战执行部的指导。希腊民族共和同盟将卡美里亚的阿尔巴尼亚人从希腊境内强制驱逐出境。据1928年希腊的调查,伊庇鲁斯有约18600人~19600人穆斯林。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调查中,只剩123名穆斯林卡美里亚人还在这一地区生活。逃往阿尔巴尼亚的穆斯林卡美里亚人(约有20万人在阿尔巴尼亚居住)声称约有3万5千名穆斯林卡美里亚人直到战前都居住在南伊庇鲁斯。他们虽然被以伊庇鲁斯的阿尔巴尼亚语名称“卡美里亚”(Çamëria)来称呼,被称为卡美里亚人(Çam),不过伊庇鲁斯这一名称仍在使用。很多卡美里亚人都要求希腊赔偿希腊接收的他们留在伊庇鲁斯的财产。而希腊则认为不存在这个问题。

马其顿共和国的西部地区有阿尔巴尼亚人为多数民族的地区。马其顿共和国全国人口中,阿尔巴尼亚人则大约占23%-25%。阿尔巴尼亚人口较多的都市有泰沃托及首都斯科普里(Shkup)等等。1992年,阿尔巴尼亚人活动家斯托尔卡宣布在马其顿共和国内部建立自治国家伊利利达共和国(Ilirida)。宣言只带有象征性质,伊利利达共和国的自治实际上在马其顿共和国居住的阿尔巴尼亚人中也没有获得接受。

普雷舍沃(Presheva、塞尔维亚语:Preševo)、布亚诺瓦茨(Bujanoci、塞尔维亚语Bujanovac)的各村镇和梅德韦贾(Medvegja、Medveđa)的一些村镇也有阿尔巴尼亚人居住。据2002年的调查,普雷舍沃的阿尔巴尼亚人比例超过了90%。布亚诺瓦茨有54.69%、梅德韦贾有48.17%。随着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民族关系的紧张及科索沃战争后升高的相互憎恶,普雷舍沃·梅德韦贾·布亚诺瓦茨解放军(Ushtria Çlirimtare e Preshevës, Medvegjës dhe Bujanocit, UÇPMB)宣告成立,并发展为武力冲突。“解放军”的活动目的是将这些地区从塞尔维亚中分离,编入科索沃领土范围内。

希腊的激进主义者主张是查梅里亚,伊庇鲁斯的一部分,历史上的贾尼纳省。

阿尔巴尼亚人将西北希腊的塞斯普鲁提亚沿海地区称为“ 查梅里亚”),有时也包括在大阿尔巴尼亚设想内。 根据1928年希腊国家进行的人口普查,塞斯普鲁提亚县大约有20,000个穆斯林察姆阿尔巴尼亚人。 在很大一部分轴心国中的阿尔巴尼亚人合作之后,他们在二战结束时被迫前往阿尔巴尼亚避难,并在1941年至1944年期间察姆阿尔巴尼亚人与纳粹一起犯下了许多罪行。 在第一次战后人口普查(1951年)中,该地区只剩下123名穆斯林察姆阿尔巴尼亚人。 被流放的穆斯林沙姆人的后代(他们声称现在已经有170,000人生活在阿尔巴尼亚)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有35,000穆斯林察姆阿尔巴尼亚人人居住在伊庇鲁斯南部。 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正试图寻求法律途径,要求赔偿希腊所没收的财产。 对于希腊来说,这个问题“不存在”。尽管有查岔姆阿尔巴尼亚人引起争议,但希腊总统康斯坦丁诺斯·斯蒂芬诺普洛斯在2004年10月中旬访问阿尔巴尼亚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阿尔巴尼亚人的问题对希腊不存在,要求恢复希腊和阿尔巴尼亚两国人民提出的财产,阿尔巴尼亚的希腊少数民族属于过去的历史时期,他认为这是封闭的。 他说:“我不知道是否有必要为阿尔巴尼亚裔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因为我认为这不需要解决。” 他说:“双方都有主张,但我们不应该再谈这些问题。察姆阿尔巴尼亚人的财产问题不存在。” 在谈到双方的主张时,斯蒂芬诺普洛斯(还)指的是希腊对北伊庇鲁斯的主张,其中包括阿尔巴尼亚南部的相当一部分。

在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人问题是西侧列强诸国决定所导致的结果。有观点认为,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试图在19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退潮后的巴尔干地区维持微妙的均衡。

以实现大阿尔巴尼亚为目标的政治集团只有少数民族主义过激者及相关团体支持,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一思想在过激派之外有阿尔巴尼亚人支持。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希望和邻国和平共存,互相尊重对方,唯独与塞尔维亚因科索沃主权问题有争议而例外。然而,阿尔巴尼亚人和阿尔巴尼亚政府也希望在马其顿共和国、塞尔维亚、希腊的阿尔巴尼亚人的人权能够得到保障。

例子:

阿尔巴尼亚-黑山关系

阿尔巴尼亚和黑山两国维持着友好关系,黑山在中央政府、议会、地方政府和商务领域均设有阿尔巴尼亚人代表,也没有有组织地对阿尔巴尼亚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任何歧视。

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共和国关系

马其顿政府也有对阿尔巴尼亚人融入社会提供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援,但马其顿人在科索沃战争后普遍对当地的阿尔巴尼亚人感觉一般。

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关系

自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独立后阿尔巴尼亚人与塞尔维亚人就因科索沃独立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两国不时就领土主权问题发生严重的政治冲突及示威者互骂情况,且阿尔巴尼亚人对塞尔维亚人是最反感的,到了现时双方关系仍较为紧张,在足球比赛上和其他运动项目上更能突显他们两族的不和情绪。

总括而言阿尔巴尼亚与邻国黑山关系良好,且阿尔巴尼亚与同属巴尔干半岛的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关系也很好,皆因这些国家政府团体会致力保障当地的阿族人权利。至于阿族人对马其顿人的关系则较为一般,但当地的阿尔巴尼亚人普遍对马其顿政府协助当地阿族融入社会普遍也感到满意。而其他邻近国家如塞尔维亚和希腊,特别是塞尔维亚,政治家和一些当地民族主义者对“大阿尔巴尼亚”这一名词带有反感,对阿尔巴尼亚人任何政治活动及政治主张抱有警戒,他们将侵犯阿尔巴尼亚人少数民族人权和政治权利正当化的行为也时有所闻。

国际危机组织实行了针对泛阿尔巴尼亚主义的调查,并以"Pan-Albanianism: How Big a Threat to Balkan Stability?"(泛阿尔巴尼亚主义 - 对巴尔干半岛的安定有多大程度的威胁? )的名称在2004年2月发表。在他们的报告书认为“泛阿尔巴尼亚主义的主张广为人知,比起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对大阿尔巴尼亚主义或大科索沃主义实现而倾注热情的典型领证,其实际更为复杂且多层化”。报告书还提到在阿尔巴尼亚人中“大阿尔巴尼亚及其他导致国境线变动的暴力并不是政治上的多数,也不为道德所容许”。国际危机集团针对阿尔巴尼亚和希腊政府表示,1945年希腊驱逐卡美里亚人的问题已被极端民族主义者政治利用,为了避免卡美里亚人合法的诉求被其他民族性抗争所埋没,两方都应该更加努力和冷静。而且国际危机集团的调查认为,阿尔巴尼亚比起科索沃独立,更关心加强两国经济和文化关系。

相关

  • 虍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一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虍部归于六划部首。虍部通常从左、右、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宪法修正案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287.4M (2011) €319.9M (2014)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语: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或译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缩写为TU/e),原埃因霍温技术学校,是一个坐落于荷兰埃因霍温
  • 美琳达·盖茨梅琳达·盖茨女爵士(英语:Melinda Gates,1964年8月15日-),DBE,婚前原名梅琳达·安·法兰奇(英语:Melinda Ann French)。美琳达·盖茨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并在达拉斯长大,其丈夫
  • 玄菟郡玄菟郡(谚文:현도군)是汉四郡之一,其疆域屡屡因为战争及行政重组而有所改变。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设立时疆域最广阔,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个, 大约是今北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
  • 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市(原名德都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因境内有著名的五大连池湖而得名。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五大连池市境内的五大连池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
  • 始新世始新世(英语:Eocene)是地质时代中古近纪(Paleogene)的第二个主要分期,大约开始于5600万年前-终于3400万年前,介于古新世(Paleocene)与渐新世(Oligocene)之间。始新世(Eocene)之名,字源来自
  • 索尼LSI设计索尼LSI设计(日语:ソニーLSIデザイン,英语:Sony LSI Design)是一家索尼旗下从事半导体产品设计与制造的企业。1986年6月25日,该公司以索尼技术软件为名成立,是索尼旗下专门进行微型
  • 羌方羌方又称羊方,是古代亚洲部族落。羌方在今陕西、甘肃一带。武丁时期,商朝国力强盛,由于羌方侵扰商王朝边境的属国,妇好统率13000名士兵与羌方作战,俘获大量羌人,被作为祭祀时的牺
  • 江西小檗江西小檗(学名:)是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1,8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密林中、岩石缝中、山坡路边以及水沟边,目前尚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