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崂山
✍ dations ◷ 2025-07-20 01:02:35 #崂山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位于中国青岛市,黄海之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主峰巨峰(崂顶)海拔1132.7米,为山东省第三高峰。1982年被国务院设为中国名胜景区之一。其上道教宫观太清宫1983年获称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崂山历史悠久,距离市区距离远近适中,小路众多,因此在官方开辟的旅游景区外,民间登山活动也很活跃。每到周末就会有大量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到崂山进行登山、野营等活动。他们有些是自发的,也有些通过网络论坛或是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活动。比较著名的俱乐部活动有动力巅峰的“走遍崂山”活动(一般每周举行)。
在齐鲁大地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说法,足见崂山之盛名。
常见的登山线路有:崂山地处中原东部,在齐鲁文化大地,而山海连接,很早就被人注意到,在古已经出名。所以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也很多。明末清初淄川人,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曾经多次游览崂山,为崂山写文做诗,并在他的志怪体小说聊斋志异中写了两篇关于崂山的短篇小说:崂山道士、香玉。而香玉的主人公之一绛雪就是崂山太清宫三官殿园内东侧的耐冬树(又名山茶、曼陀罗、玉茗),树龄已有500多年。故事中耐冬、牡丹的动人故事也随聊斋志异而广为留传。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香玉为耐冬旁的一株牡丹花,但“白牡丹已经憔悴而死”,只剩绛雪流芳在崂山。全真教第五任掌教,全真七真之一,龙门派的祖师。曾经三次上崂山传教布道,并在崂上留有多处石刻。上清宫有丘处机衣冠冢。康有为1927年病逝于青岛,死后葬于崂山枣儿山西麓。崂山分布有佛教和道教两派宗教,而以道教为盛。目前崂山道教以全真教为主流。春秋时期已有方士在崂山修身养生。到西汉时期,张廉夫到崂山授徒布道,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崂山分布有太平道和天师道,宗派主要为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宋代崂山道士刘若拙的华盖派为盛。金元时期,是崂山道教的兴盛时期,全真教这一时期在崂山大兴。太清宫为全真第二大丛林。崂山分布的道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可见其道教的影响力。目前崂山还存在道观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佛教在崂山的影响力远不及道教,到现在残存的寺院也只有法海寺和华严寺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起来。
相关
- 葛伦克劳狄乌斯·盖伦(129年-200年)是一位古罗马的医学家及哲学家。他的见解和理论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里是欧洲起支配性的医学理论。出生于别迦摩,逝世于罗马。盖伦出生于一个建筑师
- 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梵语: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英语:The Treatise on the Great Perfection of Wisdom),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亦称《摩诃般若释论》、《大智
- 甲基丙烯酰辅酶A甲基丙烯酰辅酶A 英语:Methacrylyl-CoA 是一种缬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
- 半闭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半闭元音(close-mid vowel、mid-close vowel、high-mid vowel、mid-high vowel、half-close vowel)是一种用于口语中的元音。半闭元音的特征
- 美美,哲学概念,汉字“美”是由“羊”和“大”所组成的,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义。但是各个时代或者民族对于美的定义是不同的。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与“每”同源,都
- 雨影区雨影或雨影区是指沉降幅度较小的地区,如山脉背风坡的干燥区域。例如,中加州东部的白山脉位处内华达山脉的雨影中。而形成雨影的地理现象叫雨影效应。这效应出现再背风坡海洋的
- 绿松石绿松石,又称松石,也被称为突厥玉(法文与英语:turquoise)、土耳其石、土耳其玉。是一种水合铜铝磷酸盐矿物,属于磷酸盐矿物。分子结构式:CuAl6(PO4)4(OH)8·4H2O。一般是由水流沉淀
- 佩塔卢马佩塔卢马(英语:Petaluma)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诺玛县的一个城市,2010年人口普查后的人口是57,941,其中80.4%为白人,其他种族包括亚洲人、黑人和拉丁裔等。总面积为37.6平方公里,气
- 狸猫貉(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又称貉子、狸,犬科动物,棕灰色毛,耳朵短小,嘴尖,两颊长有长毛。生活在山林中,昼伏夜出,以鱼虾和鼠兔为食。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现在已开始大规模圈养
- 芡实芡(学名:Euryale ferox),又名䓈,民间俗称“鸡头莲”,是属于睡莲科芡属的水生植物,芡属是个单型属,只有这一物种。芡的种子称为“芡实”或“芡米”、“鸡头米”。是“勾芡”用的“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