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鼬

✍ dations ◷ 2025-07-11 14:27:39 #镰鼬

镰鼬是日本甲信越地方传说中的一种妖怪,会以旋风的形态出现,并用镰刀般的爪子袭击人。被害者的皮肤虽然会被划开很长的伤口,但是不会感到一丝疼痛。

镰鼬在日文中有时也写成“穷奇”,是一种传说中的风妖,原来并没有固定的汉字写法,其原文“かまいたち”(kamaitachi)的解释也多种多样。在鸟山石燕的画作《画图百鬼夜行》的“阴之章”中描绘的“镰鼬”,是一种形似鼬鼠的妖怪,这也就成为了“镰鼬”这一词的来源。

在《和汉三才图绘》中,鼬鼠也视作妖怪的一种。它们在夜里聚集成群,产生出火柱,火柱消失的地方就会发生火灾。还有,当鼬用后腿直立起身体、盯着人的面部看的时候,传说它会像狐狸一样去数人的眉毛,从而使人产生幻觉。

与“会使人受伤的魔风”相关的传说,在日本的中部以及近畿地方都有发现,尤其是冬季较长有积雪覆盖的地区。一些地方甚至把旋风就叫做镰鼬。根据传说,这种妖怪会使人摔倒,并使摔倒的人的腿上留下类似割伤的伤口。在信越地方,镰鼬是与灾神联系在一起的,传说如果踩到了节这种怪物,就会被镰鼬所伤。在飞騨地区的丹生川流域,镰鼬是由3个妖怪构成的。为首的妖怪使人摔倒,第二个妖怪用刀划开人的皮肤,第三个妖怪立刻在伤口上敷药。因此伤口既无疼痛感也不会出血。关于这种三个妖怪的构成,随着地区不同,它们的关系也有兄弟、父母与孩子等等的说法。在奈良的吉野郡,镰鼬会把人推倒并且咬伤,使人留下不流血的伤口。

近代的研究表明,在旋风的中心地带形成的真空或超低压区域中,会发生皮肤以及肌肉撕裂的现象。这种科学的见解很快就随着镰鼬的传说而广泛流传开来。在日本的漫画和动画领域里,经常会出现由于旋风而在物体表面留下类似切割痕迹的描写。但是,事实上皮肤是一层十分结实的组织,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由旋风而产生能使人的皮肤发生撕裂的气压差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在发生过类似镰鼬袭击的事件中,完全没有衣物或相关物品被割裂的报告。从这些事实来看,现代的理论认为,镰鼬现象不是旋风压差的问题,而是由于皮肤表面水分蒸发吸热而导致的皮肤表面变冷,进而产生组织变性后皮肤撕裂的生理学现象。镰鼬传说多发生在寒冷地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理论。

在外国的文献记述中,基本没有发现类似日本的镰鼬现象。

相关

  • 耳鸣耳鸣(Tinnitus)是指外在环境没发出声音却听见声音的一种状况,常被形容成一种铃响声、轻敲声、轻嘶声或低吼声,偶见模糊的人声或音乐声;耳鸣所听见的声响可能轻柔,也可能震耳欲聋,音
  • 日本环境省环境省(日语:環境省/かんきょうしょう,英语: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是日本中央省厅之一。负责地球环境保全、防止公害、废弃物对策、自然环境的保护及整备环境。以下是各部
  • 法语圈国际组织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法语: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简称OIF),简称法语国家组织,也有译名为法语圈国际组织,是以法语作为第一语言、或受法国文化显著影
  • 安曼安曼(阿拉伯语:عمان‎,转写:Amman)是西亚国家约旦的首都,位于该国北部,西侧是阿吉伦山地,广义人口约280万人,在历史上安曼曾经由许多不同民族统治,然而其却是今日中东地区少数伊斯
  • 歹部歹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七十八个(四划的则为第十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歹部归于四划部首。歹部通常是从左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
  • 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犯管教所(英语:Youth detention center)是很多国家犯罪或违反法律的未成年人服徒刑或接受强制管教辅导的场所。不少国家认为被判刑的少年犯问题比其他接受管教的少年严重
  • 斯塔克效应斯塔克效应(英语:Stark effect)是原子和分子光谱谱线在外加电场中发生位移和分裂的现象。分裂和位移量称为斯塔克分裂或斯塔克位移。斯塔克效应又可分为一阶和二阶斯塔克效应。
  • 青年母猪青年母猪指没有分娩过的母猪。在某些情况下,青年母猪也能也包括分娩胎次在两胎以内的母猪。“青年母猪”常与“后备种猪”一词混用,但青年母猪在多数情况下包括没有留种的母猪
  • 狐狸与猎狗2《狐狸与猎狗2》(英语:)是一部由美国的华特迪士尼制作、于2006年12月12日以录像带首映方式发行的动画电影。它是1981年的电影《狐狸与猎狗》的平行续集,由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制作
  • 安卡拉纳保护区安卡拉纳保护区(Ankarana Special Reserve)是马达加斯加北部的一个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保护区境内有由中侏罗纪时期的石灰岩所组成、被部分植被覆盖的高原。 该保护区年平均降雨量约2,000毫米(79英寸), 境内部分岩石已被侵蚀,形成洞穴。这是一种喀斯特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