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塔马姆

✍ dations ◷ 2025-10-07 16:45:53 #804年出生,845年逝世,阿拉伯语文学,叙利亚作家,大马士革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者

哈比卜·本·奥斯·本·哈里斯·塔伊(阿拉伯语:حبيب بن أوس بن الحارث الطائي‎,804年-845年?),以阿布·塔马姆(阿拉伯语:أبو تمام‎)之名闻名于世,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叙利亚诗人,原为基督徒,后为逊尼派穆斯林。

阿布·塔马姆生于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附近、太巴列湖东北方的一个叫贾塞姆(阿拉伯语:جاسم‎)的村镇,其父是一位非阿拉伯血统的商人,本名塔杜斯(阿拉伯语:تدوس‎),信奉基督教,可能是希腊人。

阿布·塔马姆幼年时随父亲迁居大马士革,当过织布工人,后又迁居霍姆斯,并在那里写下了第一首讽刺诗,从此显露出创作诗歌的才能。

阿布·塔马姆17岁时前往埃及首府开罗,可能迫于生计。他在一座清真寺内当杂役,并皈依伊斯兰教逊尼派,改父名“塔杜斯”为“奥斯”,并归属塔伊部落。在当时,清真寺是学者和求学者云集之所,他在工作之余,通过勤奋自学,熟练掌握了阿拉伯文学以及伊斯兰教的经训、教义。

在埃及,阿布·塔马姆首次以诗人的身份出现,但过得并不好,因而回到大马士革,又去了摩苏尔(今属伊拉克)。后来他到亚美尼亚(当时是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拜访总督,得到了很好的资助。833年以后他大多在帝国京城巴格达的哈里发宫廷内,马蒙时受聘为御用诗人,得以专心创作,但并不得志。穆阿台绥姆执政时对他倍加尊崇,但他仍然不断到汉志、呼罗珊和阿塞拜疆等各地游历,拜师求学,为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在呼罗珊期间,他与塔希尔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拉·本·塔希尔·呼罗珊尼相交甚欢。大约在845年他遇到了布赫图里,后者拜他为师,后来也成为一名大诗人。阿布·塔马姆大约于845年在摩苏尔去世。

阿布·塔马姆编选过多部诗集,有两部传世,分别是《坚贞诗集》(حماسة‎,或译“激情诗集”)和《辩驳诗集》(或音译为《穆法德勒诗选》)。其中,《坚贞诗集》影响最大,也是诗人最著名的作品,被誉为阿拉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集之一。相传,该诗集是诗人在哈马丹(今属伊朗)的阿布·瓦法·本·阿比·萨拉迈家中编撰完成的。当时他去呼罗珊拜访塔希尔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拉·本·塔希尔·呼罗珊尼,归途中被大雪困在哈马丹,就住在阿布·瓦法家中,而主人家里有一间非常棒的图书馆,诗人得以博览群书,以便编撰诗集。该诗集收录了伊斯兰史前至阿拔斯王朝近四百年间的优秀诗篇882首,分为10大类,各类均有主题。后来他的学生布赫图里也编撰了一部同名的诗集。

由于阿布·塔马姆编撰的诗集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己做的诗歌如今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但在当时,诗人自己的诗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诗人深受希腊哲学影响,形式上沿袭阿拉伯古诗风格,以长律为主,语言纯正,辞藻华丽,且富于哲理。在题材上,其作品多歌颂王公贵族的功德及战争,兼长写景。例如描写伊斯兰圣战的长诗《阿穆里耶战役》,即取材于838年阿拔斯王朝军队攻占拜占庭帝国重镇阿莫里昂(阿拉伯人称“阿穆里耶”,今属土耳其)一役,详细描述了战争的经过,并对穆斯林军队的战功加以颂扬。

阿布·塔马姆的诗是对当时普遍流行的以口述传承为基础、多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阿拉伯诗歌的一种风格上的突破。这些诗在风格、品味和待物上都称得上是杰作,并且反映出阿拔斯时期普遍流行的穆尔太齐赖派哲学的影响。

同为叙利亚诗人的阿多尼斯认为,阿布·塔马姆“开创了一种通过语言创造世界的诗歌,他把诗人与世界的关系比作恋人关系,把作诗比作做爱。”

相关

  • 渗透压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是施加到溶液上以防止溶剂经选透膜内流的最低压力。在U型管实验时,当渗透持续进行至两液面高度不再变动时,此时两液柱之压力差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
  • 多核糖体多核糖体(Polysome)是一束或一组核糖体。这些核糖体可以附着在mRNA上,同时进行转译,使得蛋白质的转译速度大大加快。这一现象最早由 Jonathan Warner, Paul Knopf 和 亚历山大
  • 说岳全传《说岳全传》,全名《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描写了宋金战争时期南宋岳飞率领宋军抵抗金军南下入侵的英勇事迹,由清代作家钱彩、金丰在各类“岳传”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后世一般
  • 苏禄海苏禄海(Sulu Sea),位于西南太平洋的一个海域,周围被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以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地区围绕,连接南海和苏拉威西海。该片海域是海龟的繁殖场所,盛产海龟
  • 联邦直辖区联邦直辖区(马来语:Wilayah Persekutuan, 英语:Federal Territory)是马来西亚由联邦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由吉隆坡、纳闽、布城三个地区组成。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于1974年成立;纳闽
  • 凯里学院凯里学院,为中国贵州省凯里市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公立高等大学。该校全日制在校生10568人。占地面积1659亩,图书馆藏书57万册。设有17个教学分院(部),开设35个本科专业(方向)、26个专
  • 齿列齿列(亦作牙列、齿系、牙系)指的是动物口腔中全套牙齿的发育和排列模式。除单孔目、贫齿目、穿山甲属和鲸目以外,所有哺乳动物都具备四种类型的牙齿,而且每一类型的牙齿,与物种相
  • 中国四大盆地中国四大盆地指中国境内的四个大型盆地,自北向南分别是:四大盆地均位于中国西部;前三大盆地位于西北地区,四川盆地位于西南地区。
  • 对苯二甲腈对苯二甲腈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4N2。对苯二甲腈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酰胺、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盐。它在催化下被氢气还原,可以得到对苯二甲胺。它在
  • 葛旸葛旸(1900年-20世纪?),字夷父、夷谷、夷之,以葛夷父或葛夷之名于世,民国时期书画篆刻家、鉴赏家、学者,风格上可归为浙派或海派,二者风格兼之。宁波府慈溪县慈城镇人,生于宝兴巷,现为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