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美拉尼亚

✍ dations ◷ 2025-09-29 13:17:09 #波美拉尼亚
波罗的海 – 黑海 – 北极 – (跳马 – PQ-17船团 – 仙境)1941年巴巴罗萨 – (比亚韦斯托克及明斯克 – 斯摩棱斯克 – 乌曼 – 列宁格勒 – 第一次基辅 – 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 – 罗斯托夫 – 莫斯科) – 芬兰 – 车臣1942年热泽夫战役 – (托罗佩茨–霍尔姆 – 德米杨斯克 – 大卢基 – 火星) – 第二次哈尔科夫 – 蓝色方案 – 斯大林格勒 – (天王星 – 冬季风暴)1943年第三次哈尔科夫 – 库尔斯克 – 第二次斯摩棱斯克 – 下第聂伯河 – 第二次基辅1944年第聂伯河及喀尔巴阡山脉 – 列宁格勒及大诺夫哥罗德 – 纳尔瓦 – 胡贝的包围战 – 克里米亚 – 雅西-奇西瑙 – 卡累利阿 – 巴格拉基昂 – 利沃夫及桑多梅日 – 第二次雅西-奇西瑙 – 波罗的海 – 德布勒森 – 佩察莫-希尔克内斯 – 匈牙利1945年苏联红军行动 巴格拉基昂 (维尔纽斯 – 比亚韦斯托克 – 奥索维茨 – 卢布林–布列斯特) – 利沃夫-桑多梅日 – 波罗的海 – 维斯瓦河-奥德河 – 东普鲁士 – 东波美拉尼亚 – 西里西亚波兰抵抗行动 暴风雨德国国防军行动东波美拉尼亚战略攻势(俄语:Восточно-Померан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是苏联红军在德苏战争对德国国防军实施的攻势。这行动由1945年2月24日-1945年4月4日进行并攻占了波美拉尼亚及西普鲁士。在苏军的角度,它涉及以下数个小型行动: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下,最初是负责沿维斯瓦河西岸向北面的波美拉尼亚及主要港口城市但泽前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由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当时它正向柏林前进。但是在东普鲁士攻势中,罗科索夫斯基被命令直接向北面的埃尔布隆格进攻,当时大批德军正完好无损的在波美拉尼亚集结,他们威胁朱可夫部队的右翼。因此东普鲁士攻势的第一阶段结束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被重新部署从而向北面的波美拉尼亚进攻,消除德军反攻的可能(同样,同时进行的西里西亚攻势中,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南部负责保护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左翼)。由于需要扫荡两翼因而推迟苏军向柏林的最后推进,这个计划由原订在2月推迟至4月才实施。斯大林将向柏林的进攻由2月推迟至4月的决定一直受到一些苏联将军和军事历史学家的争论,其中一方认为苏军曾经有机会在2月份更快及可以付出更少损失攻占柏林,而另一方则认为大批德军在两翼集结可能令德军成功的发动反攻及将战争进一步延长:德军确实曾在2月中旬于波美拉尼亚突然发动反攻,即夏至行动。但这延迟却允许苏军在维也纳攻势中攻占奥地利大部。早在2月13日德国情报部门推断,苏军将设法在进攻柏林前扫荡波美拉尼亚。德国第2集团军正守卫经波美拉尼亚到东普鲁士埃尔布隆格的走廊,要求准许撤退,但被阿道夫·希特勒拒绝,在维斯瓦河的格鲁琼兹,在2月18日被包围(驻军是德军第83步兵师,最后在1个月后投降)。应当指出的是第2集团军的数个军兵力这个时候受到严重削弱,基本上由零碎或特设单位组成。德国第三装甲集团军是利用最近成立的武装党卫队第11装甲集团军的单位重组而成,原本之单位已在立陶宛和东普鲁士被消灭,其残余部队正在防守柯尼斯堡。罗科索夫斯基于2月24日使用刚抵达科兹洛夫的第19军展开进攻,但在经过最初前进20公里后,他们遭到了德军激烈的抵抗。在2月26日他将第3近卫集团军投入到斯德丁的东面,在那里他们前进了40公里,并解救了科兹洛夫。第3近卫集团军在克吉尼亚突破,同时在方面军左翼的斯德丁在2月27日落入苏联第3近卫骑兵军手中。魏斯已匆匆派出第7装甲军,包括第7装甲师的残余,在鲁姆伯格威胁苏联第19集团军的侧翼。但是在3月2日苏军突破科沙林后第2集团军发现自己与集团军群其余部队的连系已完全被切断。朱可夫的右翼势力由第3突击集团军、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组成的一个集群在3月1日投入攻势,向北挺进及其主力集中在鲁兹。整个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的左翼被追个突破切断,原因是海因茨·古德里安拒绝劳斯有关撤退的要求;而右翼则撤向斯德丁。到3月4日,前进中的苏军坦克部队已到达波罗的海,在波美拉尼亚德军被困在了一系列包围圈里。德国第2集团军开始撤向但泽要塞地区,而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中的武装党卫队第10军已被包围在德拉夫斯科拉尼亚。罗科索夫斯基于3月6日展开攻势的第2阶段是在第2突击集团军对玛丽恩教堂的守军做成切断的威胁,守军因此在两天后撤离,而在东面的埃尔布隆格最终在3月10日陷落,魏斯已警告埃尔布隆格口袋里无法坚守,于3月9日被撤职,取而代之的是迪特里希·冯·绍肯。德国第2集团军的部队已混乱地撤至但泽及格丁尼亚,在这里被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包围。而朱可夫的部队,当时正在奥德河下游西岸扫荡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的残余,迫使德军从阿特丹桥头堡上的最后据点撤退。许多难民从波美拉尼亚逃入沿海小镇科沃布热格,这里从3月4日被包围。然而,该镇被成功守卫直至3月18日,当时撤离行动已经完成。但泽—哥腾哈芬(格丁尼亚)要塞地区也是东普鲁士难民逃往西面的主要港口,冯·绍肯尽可能坚守该市以保持疏散路线开放。罗科索夫斯基于3月15日展开了最后攻势,主要目标为格丁尼亚和但泽之间的海岸城市索波特,被第70集团军和第49集团军两面夹击,战斗十分残酷但到3月19日苏军矛头已越过索波特,而德军第4装甲师已被击退至但泽外围郊区。3月22日苏联第70集团军到达海岸,分割了德军的防线。格丁尼亚在3月26日被攻占,守军和许多平民撤退至奥尔登堡的高地,再从那里撤离到海尔半岛。但泽最终在3月28日陷落,第2集团军的残余撤至该市东北部的维斯瓦河三角洲。在这里及从海尔半岛到来避难的平民和军事人员,一直坚持抵抗到5月10日。

相关

  • 芽生菌病芽生菌病(英语:Blastomycosis),也被称为北美芽生菌病(英语:North American blastomycosis)、芽生菌性皮炎(英语:Blastomycetic dermatitis)、吉克力斯氏病(英语:Gilchrist's disease),一种
  • 圣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西班牙语:San Salvador)简称萨京,是萨尔瓦多的首都及第一大城。最早中美洲的比比尔族(pipil)曾在今圣萨尔瓦多一带建立了首都Cuzcatlán,但后来被遗弃。其后在16世纪,西
  • 干眼症干眼症(英语:Dry eye syndrome, DES),又名干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KCS),是一种眼睛干涩的状态。其他的症状包括眼睛过敏、发红、多眼屎或是容易疲劳,也可能出现视
  • 柴又称为薪,是一种燃料。一般先砍伐树木的主干或枝条,然后把它们劈成适合炉灶大小的条状木材,就是柴。柴是古人日常生活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排首位;这里
  • 放牧放牧,又称牧食、啮食,指草食性动物进食植物(例如草)或其他多细胞自营生物(例如藻类)的行为。放牧不同于真正捕食,因为被食用的生物体并未真正死亡。许多小型食草动物会跟随在大型食
  • 阶层式等级制度或称阶级制度(hierarchy)是把所有人或团体分等级的(scalar)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个等级拥有不平等的权利,上层等级权利大,下层等级权利小;而且往往下层等级人数众多,受到人
  • 斯的明类毒扁豆碱(Stigmine),音译为“斯的明”,是一类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英语: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其字尾皆为-stigmine,源自最早被发现会制造该类化合物的毒扁豆(Physos
  • 708年前9世纪 | 前8世纪 | 前7世纪前720年代 前710年代 | 前700年代 | 前690年代 前680年代前713年 前712年 前711年 前710年 前709年 | 前708年 | 前707年 前706年 前705年 前
  • 散弹弹丸霰弹弹丸(Shot)通常由铅制造,主要是霰弹枪用的霰弹弹药中的被发射物。有些给手枪用的定装弹药也会射出霰弹弹丸,如鼠弹(Rat Shot)或独头弹(Bird Shot)。铅弹丸原先是浇注熔铅穿透一
  • 台湾台北地方法院坐标:25°02′12″N 121°30′40″E / 25.036781°N 121.511075°E / 25.036781; 121.51107510048台北市中正区 博爱路 131 号 电话:(02)2314-6871 台北简易庭:100台北市中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