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棕熊

✍ dations ◷ 2025-07-07 03:18:25 #阿特拉斯棕熊

阿特拉斯棕熊(学名:)是棕熊一个已灭绝的亚种,也是非洲唯一的熊科物种。

阿特拉斯棕熊是唯一生存至全新世的非洲熊科物种,曾栖息于在摩洛哥至利比亚的阿特拉斯山脉地区,但现已灭绝。体色呈棕黑色,吻部不具有白斑,腹部的毛则呈桔红色,毛长约4-5英寸(102-127毫米)。吻部与爪的长度均较美洲黑熊短,躯干也较为粗壮。阿特拉斯棕熊的体长可达9英尺(2.7米),体重可达1,000英磅(450千克)。它们主要以植物的根、橡实及坚果为食,主要为植食性。但由于现存大多的熊均为杂食性,因此推测阿特拉斯棕熊也会食肉,可能会以小型哺乳动物或腐肉为食。

针对距今10,000年至800年前阿特拉斯棕熊骨头中线粒体DNA的分析显示它们可以被分类为两个独立的演化支。名为"Clade V"的演化支与栖息于伊比利半岛棕熊之间几乎相同,而名为"Clade VI"的演化支则能与棕熊能明显区别,相较之下更接近于北极熊或阿拉斯加棕熊。阿特拉斯棕熊与中东的棕熊之间亲缘关系并不接近,尽管地理分布位置相近,这代表棕熊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于非洲繁殖生衍。另外被罗马人带到北非野放的棕熊也可能与阿特拉斯棕熊产生杂交。

阿特拉斯棕熊的习性可能与现存其他棕熊类似。共域(英语:Sympatry)的掠食者包括巴巴里豹与巴巴里狮'。

阿特拉斯棕熊数量的减少可能与罗马帝国有关,当帝国的势力范围逐渐拓展至北非时,罗马人大量捕捉阿特拉斯棕熊及其他大型动物,用于他们的休闲与竞技活动上。捕捉持续了数世纪,许多熊被捉到竞技场中,被迫与角斗士、狮、虎对打。它们多半被惨忍对待,透过禁食与营养不良来提高它们的攻击性。其他棕熊则被用于狩猎、甚至是用于在兽刑中处决犯人。阿特拉斯棕熊在现代火器发明不久后即灭绝,过度狩猎导致它们的数量大幅下降,其他个体则被捕捉至动物园作为收藏品,而这些个体多半没有机会繁殖下一代。 阿特拉斯棕熊最终于19世纪晚期绝种,最后一头个体在1870年于北摩洛哥的得土安遭到猎人射杀。总而言之,人类的活动是导致阿特拉斯棕熊灭绝的主因。然而,于1950年代,阿尔及利亚卡比利亚的当地居民仍声称有目击到阿特拉斯棕熊。

相关

  • 战役史从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一个小城邦,到逐步征服北非、南欧、西欧以及近东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中海帝国”,直至最终分崩离析,古罗马的政治史与其军事史密切相关。从王国及共和
  • 有机肥有机肥指用作肥料的粪便、秸秆等有机物,包含粪肥、堆肥等。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改良酸碱性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功能。
  • 卡岑巴赫湖 (普法芬霍芬)坐标:49°03′04″N 8°56′21″E / 49.051244°N 8.939202°E / 49.051244; 8.939202卡岑巴赫湖(德语:Katzenbach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西南部,由巴登-符腾堡州负责管辖,处于
  • 盗蜜盗蜜是指昆虫、鸟类或其他动物在植物的花冠筒上直接打洞取食花蜜,但不给花授粉的现象。被盗蜜植物主要是具有长花管或花上有蜜腺距的产蜜植物。存在盗蜜现象的植物大约有59科
  • 应用社会学应用社会学(英语:Applied Sociology)是社会学的应用科学,从本体论上讲,应用社会学是实用主义与社会科学的完美结合;从方法论上说,应用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理论(如经验主义、批判理论)和
  • 姚僧垣姚僧垣(499年-583年),字法卫,吴兴郡武康县人,南北朝时代的官僚、医师。姚僧垣僧垣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声誉既盛,连远方的各个藩邦外族都有人请托求访。著有《集验方》十二卷、《行
  • 曹如结曹如结,字继鹏,号云门,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其先世自凤阳徙居徐州之砀山,复自砀山而居永城。公生聪颖好学,事亲孝,抚幼弟在襁褓中,教诲婚娶无不周至。性俭
  • 阿尔乔姆·多尔戈皮亚特阿尔乔姆·奥列戈维奇·多尔戈皮亚特(希伯来语:ארטיום אולגוביץ' דולגופיאט‎,1997年6月16日-)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是一名以色列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多尔戈皮亚特拥有犹太血统,父亲曾从事体操运动,他也正是受父亲的影响在六岁的时候开始练习体操。2009年,当年12岁的他随家人移居至以色列。成年后他加入以色列国防军,成为一名士兵。
  • 刷手护理师刷手护理师(英语:scrub nurse)又称器械护理师(英语:instrument nurse),是指在手术室的无菌护理师。主要是给予医师器械。刷手护理师在进入手术室前前要进行刷手,故称刷手护理师。属于手术团队的成员之一。刷手护理师的工作包括开无菌包的内包、整理器械、在手术前、中、后与流动护理师点清器械及纱布、协助医师穿着手术衣、帮病患铺上治疗巾、大单及洞单、帮医师拉勾、拉线、抽吸、给予医师器械以及维持无菌环境。
  • 加努妄传说加努妄传说(布农语:Qanuvang/日语:カヌヴァン)是台湾布农族丹社群塔马罗湾社(位于今南投县信义乡地利村)流传的鹿起源神话,“加努妄”一词在布农语中为“鹿”的意思。据说原本世界上没有鹿,但某天有对父子外出打猎后,父亲先行回家,却迟迟等不到儿子,他觉得情况不对劲而沿着回来的路过去查看,结果目睹了自己的儿子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鹿,绑成辫子的头发还变为鹿的尾巴,从此鹿就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在布农族的卡特克兰社(位于今南投县信义乡地利村)另有一则人化鹿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性欲旺盛的男子,他不仅是人、连动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