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猫传染性腹膜炎
✍ dations ◷ 2025-07-19 12:36:10 #猫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英语: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简称传腹,是一种发生于猫的致命异常免疫反应,由猫携带的猫冠状病毒发生变异而引起。FIP目前仍为绝症,发病后死亡时间不定,但极少活过一年时间。虽然该病名称为“腹膜炎”,但FIP实际上是一种多系统性炎症,并非所有的患猫都一定会表现出腹膜炎的症状。患猫的症状表现通常分为两类,分别为湿性(英语:wet)FIP和干性(英语:dry)FIP,其中湿性FIP占全部病例的70%左右,表现为腹腔胸腔出现积液,异常鼓胀;干性FIP患猫症状不一,取决于病毒侵害的器官种类。作为一种首次记载于1963年的疾病,FIP的预防、治疗等应对措施皆尚在研究中。作为患FIP的先决条件,猫冠状病毒的感染非常常见,惟其变异为腹膜炎病毒的条件尚不明确,因而难以预防;统计结果显示,FIP患猫中高达70%为纯种猫,这很可能与纯种猫较弱的免疫力有关。FIP少有直接的确诊手段,一般需要根据患猫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既往历史等因素来进行推断,加之有一些其他猫的疾病与FIP症状类似,造成FIP有一定的误诊率。而一旦确诊,患猫只能接受以缓解痛苦为主要目的的治疗。作为症状通常极为明显的一种致命疾病,FIP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却没有得到任何记载,动物医学界认为这是由于FIP在战后方才出现。1963年,兽医Jean Holtzworth根据她在波士顿天使纪念医院(英语:MSPCA-Angell)的诊断经历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197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位病理学家John Strandberg和Richard Montali首次研究了FIP在微观层面的发病情况。截至2011年,FIP已位列发达国家宠物猫致死性传染病的第一名。学界认为,发病率的攀升与战后饲养宠物方式改变,猫从田野、乡村搬入了公寓、别墅,同时宠物商店、猫舍与动物收容所等拥挤的运转枢纽纷纷建立,导致猫有更大几率互相传染猫冠状病毒有关;和平时期,人类对纯种猫的需求日益繁盛,近亲繁育使得家猫整体的免疫力愈发低下;另外,防治猫白血病(英语:Feline_leukemia_virus)、猫瘟(英语:Feline_panleukopenia)等以往猫的主要疾病的疫苗得以研发和推行,人类却仍对FIP束手无策,这也导致了其排名的飙升。2012年,Niels Pedersen通过DNA测序确认了FIP由突变的猫冠状病毒导致,而2013年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的一项实验再度证实了这一发现。FIP因猫感染猫冠状病毒,而后猫冠状病毒发生变异而引起。猫冠状病毒是一种胃肠道病毒,通常不会感染至其他系统,此时无症状或最多造成温和的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如打喷嚏,流眼泪等,猫龄5到7周时尤甚,因母源抗体含量会在这个时期降低。任何携带猫冠状病毒的猫都有发展为FIP的潜在危险,但只有少于10%的猫会因猫冠状病毒变异而患上FIP。病毒变异后会扩散至除肠上皮细胞、肺部、血液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渐进性地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尤其是在腹部。截至2018年,动物医学界仍未能就猫冠状病毒会在什么因素影响下突变为腹膜炎病毒、其中病毒本身因素与猫的身体因素的影响分占多少等问题得出明确结论。猫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但变异为腹膜炎病毒后会失去在猫间传染的能力,因此FIP本身并没有传染性。猫冠状病毒通过粪口传播,因此共用猫砂、猫砂铲等行为都可能导致感染。如果一群群居的猫同时确诊FIP,这并非是它们互相传染了FIP,而是它们互相传染猫冠状病毒后,恰好同时变异发病;其体内的腹膜炎病毒是各自独立变异而来,结构上存在区别。猫的密度越高,感染猫冠状病毒的猫的比例越高。在猫舍、动物收容所等猫高密度群居的室内场所,猫冠状病毒的感染非常常见,许多家猫便是在此期间感染了病毒。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澳大利亚34%的家猫呈猫冠状病毒阳性;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瑞典17%的家猫接触过猫冠状病毒。而野生猫感染猫冠状病毒的比例则大幅低于家猫,其种群密度越接近自然状态,病毒感染率越低。FIP的早期患猫会表现出消沉(英语:lethargy)、厌食、发热、体重下降、腹泻、皮毛杂乱无光等症状,但由于这些症状较为常见,许多猫病都会导致上述的异常表现,因此通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持续观察才能诊断为FIP。根据后期临床症状不同,主要分为两种FIP:渗出性(英语:effusive),即湿性FIP,以及非渗出性(英语:non-effusive),即干性FIP,但亦有少数FIP患猫同时表现两类症状。湿性FIP较为常见,约占全部病例的60%至70%,且病情发展较快。湿性FIP的特征为纤维性胸膜炎和腹膜炎,同时伴有明显的胸腔、腹腔积液,严重阻碍呼吸。湿性FIP积液外观粘稠、泛黄,混杂着蛋白质、白细胞、血浆。但积液并非病毒腹膜炎病毒的产物,而是体液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表现;呈现湿性FIP主要是由于患猫的细胞免疫反应较弱,体液免疫反应较强。然而,心血管疾病、乳糜胸(英语:Chylothorax)、肝病、肾病、肿瘤,低蛋白症(英语:Hypoproteinemia)、泌尿道受损以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腹膜炎同样会导致胸腹腔产生积液,因此仅凭积液现象无法诊断FIP。在FIP患猫的体内,免疫系统为了将身体组织中已被腹膜炎病毒入侵的部分隔绝开来,产生肉芽组织对这些部分进行包裹、阻隔。由于腹膜炎病毒可能入侵眼睛、肝脏、肾脏、淋巴结、神经系统等种种组织器官及系统,免疫系统会在种种部位作出过激反应,患猫因而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一般来说,干性FIP患猫的眼部和神经系统较容易表现出异常症状,若眼部出现炎症的同时神经系统同样出现如行走不稳、萎靡不振、抽搐等症状,那么该猫所患很有可能是FIP。同样,干性FIP也存在症状类似的疾病:肝门静脉分流(英语:Liver Shunts),该病患猫可能发生间歇性的抽搐。在此情况下,应进行胆汁酸测定以进行鉴别。除了送往实验室进行逆转录PCR外,目前尚不存在广泛推行的FIP针对性确诊手段,而只能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推断,这导致FIP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一般来说,患猫需在动物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并综合考量所有的检查结果,来确诊或排除所患为FIP。根据患猫体现的干湿症状不同,诊断手段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两种通用的检测项目:若患猫胸腹腔出现积液而疑似湿性FIP,那么常规检测项目有:若患猫满足以下条件则疑似干性FIP:FIP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英语:Immune disorder),因此对FIP的治疗分为两个方向: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使用调节炎症反应药物,但无论是哪种方向都没有明确而公认的疗效。大部分医生建议以缓解痛苦为主要治疗目的,并在舒适的环境中加以细心照顾、丰富喂食和温暖的陪伴。由于引起FIP的腹膜炎病毒是由猫冠状病毒突变而来,“预防FIP”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而应是预防猫冠状病毒。类似于针对FIP的治疗,猫冠状病毒暂无公认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措施,且变异条件不明,导致FIP难以防备。因此,防范FIP需要运用对抗一般传染病的常识:
相关
- 替身代孕代孕或代理孕母是第三方借代孕母亲怀孕生子的过程。代孕母亲和需求方协议,同意怀孕分娩,产下的婴儿成为代孕需求方的子女。寻求代孕的情形有很多种,可能是需求方的夫妻在医学上
- 羟钴胺羟钴胺(OHCbl, or B12a)是维生素B12的一种天然形式,或者叫维生素B12类中的一种。它是钴胺族化合物中的一个基本成员。许多用于商业化生产维生素的产生菌所产生的就是羟钴胺形
- 俄克拉荷马城俄克拉何马城(英语:Oklahoma City)是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首府、第一大城市,俄克拉何马县县治。2005年7月1日人口532,517。俄克拉何马城位于俄克拉何马州的中部。面积621.2平方英
- 背根神经节背根神经节(或脊髓神经节也称为后根神经节),是一群位于脊髓后根神经的神经细胞体(神经节)。背根神经节包含传入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轴突被称为传入神经。在周
- 岛津久光岛津久光(1817年12月2日(文化14年10月24日)-1887年(明治20年)12月6日)日本幕末萨摩藩事实上的最高权力者。玉里岛津家(日语:玉里島津家)初代当主。位阶勋等爵位从一位大勋位公爵。字君
- 大宪章《大宪章》(拉丁语:Magna Carta,英语:The Great Charter),又称作《自由大宪章》(拉丁语:Magna Carta Libertatum;英语:The Great Charter of the Liberties)是英格兰国王约翰最初于1215
- 财阀韩国财阀(韩语:재벌,英语:Chaebol)指大型综合企业集团,主要由家族企业发展起来,后形成大集团公司与跨国企业。在这种企业集团中,通常由一位拥有最大权势的领导者,来控制整个集团的发
- 埼玉县埼玉县(日语:埼玉県/さいたまけん Saitama ken */?)是位于日本关东地方中部的一个县,也是日本8个无海岸线的内陆县份之一,县治为埼玉市。人口约730万,为全日本第5多的都道府县。
- 北齐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国号齐,建元天保,迁都邺城,以晋阳为别都。史称北齐或后齐,以别于南齐。
- 1912第五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V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Ve Olympiade,瑞典语:V Olympiaden),是一场于1912年5月5日至7月2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