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20

✍ dations ◷ 2025-09-28 14:56:50 #CL-20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2,4,6,8,10,12-六硝基-2,4,6,8,10,12-六氮杂异伍兹烷,简称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俗称CL-20,是具有笼型多环硝胺结构的一个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分子式为C6H6N12O12,为白色结晶。它由美国的尼尔森(Nielson)博士于1987年首先制得,主要用作推进剂的组分,中国化学家于1998年首次成功合成该物质。HNIW的氧平衡为-10.95%,最大爆速、爆压、密度等几个材料参数都优于HMX,能量输出比HMX高10-15%,自首次合成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在常温常压下有四种晶型:α-、β-、γ-及ε-晶型,其中以ε-晶型的结晶密度最大,最为实用。HNIW有两个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虽然HNIW目前没有应用于武器中,但对HNIW的性能测试、合成路线及生产的研究已初现端倪。现在合成方法大多沿用尼尔森首次合成的线路:用苄胺与乙二醛缩合生成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BIW),脱苄生成乙酰基或其他前体官能团取代物,接着硝解得到α-及γ-晶型,最后转晶为ε-CL-20。也有很多新路线,如用2-氨甲基噻吩、2-氨甲基呋喃等其他伯胺代替苄胺,用乙二酸酯或乙二酰胺衍生物代替乙二醛,以及省去脱苄一步,等等。

相关

  • 北非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联合国定义的“北非”,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包括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
  • 蝮蛇蝮亚科(学名Crotalinae)是蝰蛇科的一个亚科,统称蝮蛇,其主要特征是在眼与鼻孔之间具颊窝。除少数为卵生外,绝大部分品种为卵胎生。详见:蛇岛蝮 其代表为蛇岛蝮,灰褐色,是唯一一种不
  •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或辐射性是指某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另一种同位素(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
  • 互换染色体互换(英语:Chromosomal crossover)也称互换,又译染色体交换。是指两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前期进行配对时,部分的DNA发生交换。互换通常是某一染色体的一部分断裂,并接到另
  • 逃逸速度宇宙速度(英语:cosmic velocity),是指物体从地球出发,要脱离天体重力场的四个较有代表性的初始速度的统称。计算宇宙速度的基本公式如下:航天器按其任务的不同,需要达到这四个宇宙
  • 电灯泡电灯或称电火,是人造光源之一,是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设备,用于指示或者照明。其中,用电流把常常以钨制成的灯丝加热到白炽状态后用来发光的灯叫白炽灯。灯泡内填充了卤素和惰性
  • 眼红眼红是以结膜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体征的眼病,眼科门诊的常见病。临床常见的眼红状态包括: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和混合充血。 眼红是眼科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一种描述性定义
  • 塞提二世塞提二世 Seti II,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200年—约公元前1194年在位)。麦伦普塔赫之子,拉美西斯二世之孙。塞提是他的真名,他的王衔(拉名)是Userkheprure—setpenre,意思是
  • 撒克逊人撒克逊人(英语:Saxons,德语:Sachsen),日耳曼蛮族之一,早年分布在德国境内的下萨克森一带,公元5世纪入侵不列颠岛。中文史学界以“撒克逊人”指登陆不列颠岛的部分,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
  • 甲基叔丁基醚甲基第三丁基醚,英文缩写为MTBE(methyl tert-butyl ether),是一种无色透明、粘度低的可挥发性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含氧量为18.2%的有机醚类。它的蒸汽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与强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