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伯里尔·安吉尔(英语:James Burrill Angell,1829年1月7日-1916年4月1日),旧译名安吉立或安吉利,是美国的教育家和外交官。他最出名的是作为密歇根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871到1909年)。他促成了密歇根大学从小型大学到面向全国的大学的转变。在他充满活力的领导下,密歇根大学成为一所精英公立大学。安吉尔经常被教育管理人员引用,因为他提出了著名的大学应该提供“为寻常人提供不寻常的教育”的愿景。从1866年到1871年,安吉尔还是佛蒙特大学的校长,帮助这所小学校从内战带来的经济困难中恢复过来。在整个战争期间,他是《普罗维登斯日报》的编辑,并且在美国内战期间是亚伯拉罕·林肯的坚定支持者。
安吉尔于1880年至1881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然后于1897年至1898年担任美国驻土耳其大使。1880年安吉尔作为美国谈判代表,来到中国修订条约。在此前的1868年,清廷委托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签订了《蒲安臣条约》,由此开启了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然而由于19世纪末甚嚣尘上的白人至上主义和黄祸论,美国政府考虑限制华人劳工的移民。1880年11月,安吉尔同军机大臣李鸿藻在北京签订《中美续修条约》(又译《安吉立条约》)。根据新条约,美国政府将暂停移民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工从中国,同时仍然允许专业人员移民。该条约也重申了美国继续致力于保护已经在美国的中国劳动者的权力。一年半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彻底禁绝了华人的移民。在土耳其,安吉尔负责在亚美尼亚大屠杀后的动乱期间保护美国传教士。安格尔是罗德岛著名的洋基家族的成员,该家族的许多成员成为了高级学者。
顾盛(1843-1844) → 义华业(英语:Alexander Hill Everett)(1845-1847) → 德威士(英语:John Wesley Davis)(1848-1850) → 马沙利(1852-1854) → 麦莲(1853-1854) → 伯驾(1855-1857)
列卫廉(1857-1858) → 华若翰(1858-1860) → 蒲安臣(1861-1867) → 劳文罗斯(英语:John Ross Browne)(1868-1869) → 镂斐迪(1869-1873) → 艾忭敏(英语:Benjamin Avery)(1874-1875) → 熙华德(1876-1880) → 安吉立(1880-1881) → 杨约翰(1882-1885) → 田贝(英语:Charles Harvey Denby)(1885-1898) → 康格(英语:Edwin H. Conger)(1898-1905) → 柔克义(1905-1909) → 嘉乐恒(1909-1911)
嘉乐恒(1912-1913) → 芮恩施(1913-1919) → 克莱恩(英语:Charles Richard Crane)(1920-1921) → 舒尔曼(1921-1925) → 马慕瑞(1925-1929) → 詹森(1929-1935)
詹森(1935-1941) → 高思(1941-1944) → 赫尔利(1944-1945) → 司徒雷登(1946-1949)
蓝钦(1953-1957) → 庄莱德(1958-1962) → 柯尔克(1962-1963) → 赖特(英语:Jerauld Wright)(1963-1965) → 马康卫(1966-1974) → 安克志(1974-1979)
布鲁斯(1973-1974) → 布什(1974-1975) → 盖茨(英语:Thomas S. Gates, Jr.)(1976-1977) → 伍德科克(1977-1979)
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伍德科克(1979-1981) → 恒安石(1981-1985) → 洛德(1985-1989) → 李洁明(1989-1991) → 芮效俭(1991-1995) → 尚慕杰(1995-1999) → 普理赫(1999-2001) → 雷德(2001-2009) → 洪博培(2009-2011) → 骆家辉(2011-2014) → 博卡斯(2014-2017) → 布兰斯塔德(2017-2020) → 伯恩斯(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