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伦莫顿假说

✍ dations ◷ 2025-07-21 00:27:35 #行星科学

张伯伦莫顿假说是地质学家汤玛斯·克劳德·张伯伦(英语: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和天文学家弗雷斯·雷·莫顿在1905年提出,用来描述太阳系形成的假说。它被提出来做为替换在19世纪以来已经占了上风的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理论基于恒星在以足够接近的距离经过太阳的附近,可以让早期的太阳从表面产生潮汐隆起,这种延续导致内部过程形成日珥,使得物质从太阳弹射出去。由于经过的恒星的引力效应,将会有两条螺旋臂从太阳向外扩展,大部分的物质会落回太阳,但有一部分将留在轨道上。这些在轨道上环绕的物质会冷却,凝结成许多小团块,较小的被称为微行星(星子),几颗较大的称为原行星。他们的理论提出,因为这些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互的碰撞,行星和他们的卫星逐渐建立起来,剩下的碎片就形成彗星和小行星。在利克天文台拍摄到的"螺旋星云"被认为可能是其它的太阳正在经过这样的历程。现在已经知道这些星云是星系,而不是在发展中的太阳系。

在1917年,詹姆士·金斯争论只有第二颗恒星非常接近太阳才是必要的,而不必要求太阳有日珥弹出。在1939年,莱曼·史匹哲表明从太阳抽出的一系列物质会消散而不是凝结。此刻,这个理论已经不受欢迎而失宠,亨利·诺利斯·罗素在1940年代的工作显示,计算出如果将物质从太阳拉扯出来,所需要的力量将形成有如木星一样大的角动量,因而这些物质将继续向外,完全逃离出太阳系。

虽然,张伯伦莫顿假说已经被摒弃,但微行星的想法依然留存在现在的理论中。

Lankford, John (1997). . Garland Publishing, Inc.

相关

  • 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Christiaan Hendrik Persoon,1761年2月1日-1836年11月16日)为真菌分类学家。
  • 苯二甲酸苯二甲酸(Benzenedicarboxylic acid),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被羧基取代而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6H4(COOH)2。可以指:
  • 雨林雨林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区系。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雨林大多数靠近赤道,在赤道经过的非洲、亚洲和南美洲都有大片的雨林。湿润的气候保证了树和植物的快速生
  • 致病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等腰三角形60° (底角和顶角相等时) 2 α + γ = 180
  • 薏米薏苡(学名:Coix lacryma-jobi),别名:草黍子(东北)、六谷子(四川)、菩提珠(江苏)、草珠子(山东)、薏米(福建)、薏仁米、薏仁(台湾)、沟子米。属禾本科薏苡属。原产于热带亚洲,一年生草本。茎直
  • 鹿目圆鹿目圆(日语:鹿目 まどか/かなめ まどか  ?),是日本电视动画《魔法少女小圆》的主角。鹿目圆亦在动画电影《剧场版 魔法少女小圆》、若干衍生衍生漫画以及同名衍生商品中登场。
  • 保守序列保守序列(英语:conserved sequences)在生物学中是指在核酸序列(如RNA及DNA序列)、蛋白质序列、蛋白质结构或多聚糖序列内相似或相同的序列,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各物种间(种间同源序
  • 三田纲秀三田纲秀(1491年?—1563年)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父亲是三田政定。生年不详。最初仕于关东管领山内上杉氏,在山内上杉氏衰退,后北条氏扩张势力后,投向后北条氏。在永禄2年(1559年)
  • 滇藏斑叶兰滇藏斑叶兰(学名:)为兰科斑叶兰属下的一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