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长梦少

✍ dations ◷ 2025-07-09 08:17:24 #夜长梦少

《夜长梦少》是一句汉语成语,源自于《后汉书·杨震传》,原文为:“心戚之志,夜长梦少。”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对事业或情感的志向远大,因此感到夜晚很长,时间很短,形容心情急切,希望早日实现理想。

《夜长梦少》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历史著作《后汉书》中的杨震传,全文写道:“自蓟北来,求见皇甫冉,具见冉意,遂戚急志迟,夜长梦少。”意为“在夜长的时间里做的梦很少”,比喻时间过得很慢。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为成语,用以形容人们对理想或目标的追求十分渴望,希望能够尽快实现愿望。

“夜长梦少”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常常用于形容对事业、学业或感情的追求和期盼。无论是在日常口语中还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都能够见到这个成语的身影。在表达对未来充满期待、渴望早日实现愿望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会用到这个成语。

  1. 夜长: 指夜晚的时间很长,形容时间过得很慢。
  2. 梦少: 指在夜晚做的梦很少,暗示希望实现的愿望或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1. 形容追求目标的决心: 在追求事业、学业或感情方面,人们常常会用到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决心和努力。

    例如:“他对学业的渴望像是烈火一般,每当夜幕降临,心中便感到夜长梦少。”

  2. 描述对未来的期待: 在期待未来美好的生活或事业发展时,也会用到这个成语。

    例如:“虽然眼下的处境很困难,但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却是充满希望的,夜长梦少,我们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1. 形容时间过得很慢: 除了表示追求目标的决心外,“夜长梦少”还可以用来形容时间过得很慢,常用于描述无聊或焦虑的状态。

    例如:“等待的时间总是夜长梦少,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特别漫长。”

  2. 比喻急于求成的心情: 有时候也可以用来比喻急于求成的心情,希望尽快实现某种目标。

    例如:“他们对这次考试的成绩十分在意,每天都焦头烂额,总觉得夜长梦少。”

“夜长梦少”这个成语生动地描述了人们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和期盼。无论是在事业发展还是感情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深刻的含义。

相关

  • 彼得二世彼得二世·阿列克谢耶维奇(1715年10月23日-1730年1月30日,1727年—1730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大帝的皇储阿列克谢和布伦斯威克·沃尔芬布特尔公国夏洛特郡主之子。叶卡捷
  • 施波尔路易斯·施波尔(德语:Louis Spohr,1784年4月5日-1859年10月22日),原名Ludwig Spohr,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施波尔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小提琴协奏曲的数目很是惊人。其歌剧
  • 礼烈亲王代善礼烈亲王代善(满语:ᡩᠠᡳᡧᠠᠨ,穆麟德:Daišan,太清:Daixan;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元妃佟佳氏所生,1583年七月初三出生,清太宗皇太极之兄。他的后裔可以无
  • 电子亲合能在一般化学与原子物理学中,电子亲合能(或电子亲和势、电子亲和力,electron affinity,Eea)的定义是,将使一个电子脱离一个气态的离子或分子所需耗费,或是释出的能量。在固体物理学之
  • 宓道生宓道生,(James Joseph Meadows,1835年9月1日-1914年12月12日),基督教中国内地会传教士,1862年1月8日,他和妻子Martha乘坐挑战者号(Challenger)快速帆船启程,同年5月24日到达上海。他们
  • 比斯哈马卡泰克比斯哈马卡泰克(Bishama Katek),是印度奥里萨邦Rayaga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40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7407人,其中男性3721人,女性3686人;0—6岁人口847人,其中男434人,女413人
  • 拉道尔拉道尔(Radaur),是印度哈里亚纳邦Yamunanag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173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1737人,其中男性6164人,女性5573人;0—6岁人口1397人,其中男806人,女591人;识字率7
  • 拉姆吉班普尔拉姆吉班普尔(Ramjibanpur),是印度西孟加拉邦Medini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36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7363人,其中男性8922人,女性8441人;0—6岁人口2375人,其中男1215人,女11
  • 宇野正高宇野正高(日语:宇野 正高/うの まさたか ,1946年3月26日-),是出生于爱知县日进市的前日本拳击手。现为业余拳击爱好者指导教师。最高得奖为日本雏量级第一名。隶属于东海拳击健身
  • 蔺新江蔺新江(1946年8月28日-),出生在山东省。已退役足球运动员,前中国国家足球队球员,著名教练。15岁时入选河北青年队,之后随球队在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中不断征战并获得过较好的成绩。1970年入选国家队,在此期间多次随队参加国际比赛。1971年访非洲,1972年迎战来华访问的智利国家队。1974年参加第7届亚运会和第6届亚洲杯预赛,并取得决赛权。1976年退役并开始从事教练工作,曾执教过北京部队,天津泰达队、厦门厦新队以及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