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达戈贝尔特二世
✍ dations ◷ 2025-09-29 11:49:51 #达戈贝尔特二世
圣达戈贝尔特二世(法语:Dagobert II,652年-679年12月23日),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奥斯特拉西亚国王(676年—679年12月23日在位)。达戈贝尔特二世是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吉贝尔特三世与王后勃艮第的基姆内基尔德(英语:Chimnechilde)之子、克洛维二世之侄儿、克洛泰尔三世、希尔德里克二世及提乌德里克三世的堂兄弟,希尔德里克二世的妻比莉基尔德(英语:Bilichild)的兄长。奥斯特拉西亚宫相格里摩尔德在西吉贝尔特三世无嗣的时候,劝说西吉贝尔特三世收养格里摩尔德的儿子希尔德贝尔特为养子,但是其后,西吉贝尔特三世娶了勃艮第的基姆内基尔德,二人并生下达戈贝尔特二世及女儿比莉基尔德。当西吉贝尔特三世于656年逝世后,格里摩尔德试图篡夺奥斯特拉西亚王位,将当时只有7岁的达戈贝尔特二世剃度而令他失去王位继承资格并送到在爱尔兰的修道院,他的儿子希尔德贝尔特自立为国王。其后,王位辗转落在堂兄弟希尔德里克二世的手上。当希尔德里克二世于675年被弑杀后,奥斯特拉西亚宫相武尔福阿尔德(英语:Wulfoald)支持的达格贝尔特二世继承奥斯特拉西亚王位,但是一些奥斯特拉西亚贵族支持克洛维三世以作对抗。此时,前任纽斯特里亚宫相埃布罗因(英语:Ebroin)从监禁的修道院逃出来,加入克洛维三世的党派。克洛维三世在以喝采方式立为国王,其后不久便去世。达戈贝尔特二世终于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即位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因此变成武尔福阿尔德与重新成为纽斯特里亚宫相的埃布罗因相争之势。达戈贝尔特二世于679年在一次狩猎中被谋杀,可能是埃布罗因指使的 。不久,奥斯特拉西亚宫相武尔福阿尔德亦去世,埃斯塔勒的丕平在此没有国王的情况下于680年成为宫相,奥斯特拉西亚自达戈贝尔特二世逝世后没有国王直至687年赫斯塔的丕平接纳提乌德里克三世兼任奥斯特拉西亚国王为止。其后在斯特奈修道院出现了对达戈贝尔特二世崇拜的仪式,早于1068年被敬仰为“圣达戈贝尔特”。崇拜仪式从那里蔓延到洛陶林吉奥和阿尔萨斯,圣达戈贝尔特其后被罗马天主教会认可,就像他的父亲和许多墨洛温王朝的国王一样,被罗马天主教会封圣,圣日为12月23日。达戈贝尔特在盎格鲁-撒克逊王庭流亡时与盎格鲁-撒克逊公主玛蒂尔德结婚。
相关
-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英语:Gram Staining)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这种染色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可将细菌分成两类,即革兰氏阳性(英语:Gram Positive)与革兰氏阴性(英语:Gram
- 耳耳(耳朵)是动物接收并感知声波,识别方位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为动物提供听觉。耳可以是整个听觉系统的统称,亦可以仅指露出在身体外的部分(外耳)。在大部分的哺乳类动物中,外露在身体
- 心智图心智图(英语: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思维导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
- 安德烈·波伽利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1958年9月22日-)是一位意大利盲人歌手。他是一位古典跨界音乐男高音,和英国女高音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新西兰女高音海莉·薇思特拉等同属
- 现br /象现象(古希腊语:φαινόμενoν;英语:phenomenon,复数型:phenomena)是指能被观察、观测到的事实。通常是用在较特别的事物上。“现象”一词源为“可见的东西”,英文的“phenomen
- 碘酒碘酊又称碘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液。 碘酊通常由2%-7%的碘单质与碘化钾或碘化钠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组成,最早在1908年由安东尼奥·格鲁斯奇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与卢戈氏碘
- 巴哈伊教巴哈伊信仰(波斯语:بهائیت Bahá'iyyat, 阿拉伯语:(阿拉伯文) Bahá'iyya /bəˈhaɪ/;或称巴哈伊教,简称巴哈伊,旧译“大同教”),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
- 罗伯特领地鲁珀特地,或鲁珀特王子地(Rupert's Land),是英属北美的一个地区,包括哈德森湾流域的大部分,在1670年至1870年的200年时间内名义上归哈德逊湾公司所有,实际上由大英帝国所统治。虽然
- 1472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阿曼湾阿曼湾(阿拉伯语:خليج عمان,波斯语:دریای عمان یا دریای پازس)是透过荷莫兹海峡连接阿拉伯海及波斯湾的海域,一般被当作波斯湾的分海,而非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