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梵语:Kuśala-mūla),佛教术语,意指好的根性、善良的根性,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将能够增长善(Kuśala)的各种思想及行为,譬喻为树根(mūla),故名善根。有时又可用善本、德本来指称。如依《俱舍论》所说,则善根是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
汉传佛教所说的根性、根机、根器,所谓的“根”都是善根,谓众生之善根与习性,如木之根能生发善心。根性优者,能解佛陀甚深法义,或能持戒坚固、行善顺利,谓之利根;根性不优者,不能听受佛陀法义,持戒屡受屡犯,或善心乏少,谓之钝根、劣根;两者合称“二根”。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善根有三种:一福分善根、二解脱分善根、三达分善根。”
依善根能对治烦恼之轻重分成上中下三品:
三善根:谓善之自性,可对治“三不善根”的三种心所。
相对于于有情能于不起三毒而有善果福德的世间善根,另有三种出世间的善根是不可穷尽,依此三种善根可以令渐至涅槃解脱,即三宝。
顺解脱分的善根就是种决定解脱的种子。以此来分四种众生的种性:
声闻法中的四加行是四种顺决择分善根,可令入苦法忍正位
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五根
有八种可以让善根出生增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