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格诺

✍ dations ◷ 2025-10-12 21:29:25 #1903年出生,1976年逝世,勒阿弗尔人,巴黎大学校友,法国小说家,法国诗人,超现实主义作家,后现代作家

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1903年2月21日-1976年10月25日)法国诗人小说家,乌力波(潜在文学讲习班)(Oulipo,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 )的创始人之一。是让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走上文学道路的领路人。

1903年出生在滨海塞纳省的勒阿弗尔市, 为奥古斯特·格诺和约瑟芬·米高诺的唯一的孩子。1919年,他获得第一个学士学位baccalauréat (拉丁文和希腊文专业),1920年再获得第二个学士学位(哲学专业)。然后,于1921年到1923年年间,他在巴黎大学(当时也叫索邦大学)同时学习文学和数学(他曾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中学时代的几何老师),毕业时同时获得哲学和心理学证书。

1925年到1926年雷蒙·格诺在佐阿夫兵团服役,从驻扎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1939年当德国入侵波兰后,他又被征兵入伍,但只在部队呆了一年,1940年部队就让他复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余下的日子里,他们全家和画家埃里·拉斯考克斯(Élie Lascaux)(1888-1969)一起生活在圣莱奥纳尔·德诺布拉 (Saint-Léonard-de-Noblat)。

1928年他和雅妮娜·卡恩 (Janine Kahn)结婚。1934年他们的儿子让·马黑(Jean-Marie)出生。他们的婚姻一直持续到1972年。在那一年雅妮娜·卡恩去世。

雷蒙·格诺一生里大部分时间为伽利玛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工作。从1938年开始,他在那里做审稿人。后来,提升到秘书长。最后,在1956年成为七星文库负责人。在这期间,有时他也在讷伊新学校(中学)教书。1950年他进入了著名的啪嗒学院,他被该校聘为总督(院长)。

这段时间雷蒙·格诺同时也做翻译,值得提出的是1953年他把当代非洲文学的重要作品,尼日尔作家阿摩斯·图欧拉用英文写的小说《棕榈酒鬼》翻译成法文。另外,他还编辑出版了亚历山大·卡杰夫的关于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讲座稿《精神的现象学》。在20世纪30年代雷蒙·格诺曾经是亚历山大·卡杰夫的学生,同一时期,他和作家乔治·巴塔耶的关系也很密切。

作为一位作家,雷蒙·格诺在法国引起广泛注意是因为他在1959年发表了小说《莎西在地铁》。1960年该小说被改编成由路易·马勒执导电影,在法国新浪潮运动中上市。莎西探索对立于“标准”书面法语的口语化法语,也许在这两者间法语比其他的语言区别更明显。该书开头是一个特长的单词,它实际有法文句子发音构成,意思是“他们怎么弄得这么臭?”。法国著名的女表演艺术家兼流行歌手朱丽叶特·格蕾科曾依据此,演唱雷蒙·格诺创作的歌曲《如果你想一想》

雷蒙·格诺在1960年创立乌丽波之前,对数学十分执迷,并把数学当成其创作灵感的源泉。1948年,雷蒙·格诺成为法国数学学会会员。在雷蒙·格诺的心里,文章的元素,包括看来琐碎的一些细微末节。

雷蒙·格诺一部后期的著作《后大卫·希尔伯特时代的文学的基础》从著名德国数学家 大卫·希尔伯特(1862 – 1943)谈起,试图用从文本公理的准数学的推导探索文学。雷蒙·格诺声称他的这部最后的著作会证明“机器人写作中隐藏的主宰者。”在他的对话者,GF的追问下,雷蒙·格诺吐露说,“文本可能永远不会出现,但是为了隐藏起来,以彰显不存在人的操纵。”讨论这一主题的研讨会将在佛罗里达州举行。

雷蒙·格诺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风格的练习》,这本书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即一个人在一天里两次见到同一个陌生人。该书通过以99种不同的方式,讲述同一故事题材。以证明在讲故事时可有非常多种不同的风格。根据这本书的概念,美国著名的笑话书作家改编成一本插图的故事集,叫《用99种方式讲同一个故事:风格的练习》。

雷蒙·格诺于1976年10月15日在巴黎去世。他的遗体埋葬在法国埃松省的一座古老的公墓里,和他父母埋在了一起。

1924年,雷蒙·格诺开始与超现实主义者接触,并短暂地参加了他们的阵营。但他从未百分之百地赞同他们的自动化写作的方法,和他们极左的政治主张。像许多超现实主义的作家一样,他也使用心理分析,然而,他不是为了用此去激发他的创作力。像莱里斯、巴塔耶和克勒韦尔一样,是由于个人的原因。

米歇尔·雷希斯在他写的(竞争)中描述了1942年他第一次见到雷蒙·格诺时的情景:那是一次在法国小镇内穆尔和昂德黑·马松、阿芒·萨拉克鲁和胡安·格里斯一起度假。一位我们共同的朋友罗兰·杜雅尔(Roland Tual)在从勒阿弗尔(Le Havre)开到内穆尔的火车上碰到了雷蒙·格诺,就把他带过来了。雷蒙·格诺比我们只年轻几岁,但是,人们感觉他还不够渊博。他没给这些不拘小节的年轻艺术家们留下特别的印象。大约在1926-7年,雷蒙·格诺从部队回来,他和米歇尔·雷希斯在巴黎歌剧院附近的塞赫塔咖啡馆(Café Certa)再次会面。塞赫塔咖啡馆(Café Certa)是超现实主义者们常去的地方。这次会面,当话题接触到探索东方哲学的时候,雷蒙·格诺的评论不激不燥,但明显具有优势,给人们留下博学、多思的印象。后来,在为乔治·巴塔耶编辑的超现实主义刊物《文献》(

1926年,雷蒙·格诺对前苏联对超现实主义者的支持提出了疑问。雷蒙·格诺与昂德黑·布莱顿André Breton(法国作家,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保持着真心的友好关系,尽管,当昂德黑·布莱顿与西孟娜·卡恩(Simone Kahn)分手以后,雷蒙·格诺也继续还和西孟娜保持联系。尽管昂德黑·布莱顿通常要求他的追随者们排斥他的前女朋友们。但雷蒙·格诺却很难回避西孟娜,因为,西孟娜是他太太雅妮娜(Janine)的姐姐。在布莱顿离开西孟娜的那年,西蒙娜有时和雷蒙·格诺到法国各地旅行。

到1929年,雷蒙·格诺明显的与昂德黑·布莱顿和超现实主义者们分离开。1930年,克勒韦尔(Crevel)、艾吕雅(Eluard)、阿拉贡(Aragon)和布莱顿(Breton)加入了法国共产党。而雷蒙·格诺则参与了《一具尸体》(Un Cadavre)-一本激烈地反对布莱顿的小册子的编写,参加这本小册子的编写的还有巴塔耶、雷希斯、普黑外(Prévert)、阿莱霍·卡彭铁尔(Alejo Carpentier)、雅克·巴洪(Jacques Baron)、雅克-昂德黑·布瓦法尔(J.-A. Boiffard)、罗伯特·德斯诺斯(Robert Desnos)、乔治·兰布赫(Georges Limbour)、马克思·莫黑兹(Max Morise)、乔治·里伯蒙-德萨涅(Georges Ribemont-Dessaignes)、和侯杰·维特哈克(Roger Vitrac)。

雷蒙·格诺给鲍里斯·苏瓦林(Boris Souvarine)办的《社会批评》的杂志('La Critique sociale) (1930–34)写了大量的短评。比如,在其中他写道雷蒙·鲁塞尔(Raymond Roussel)的特点时,他说,“他的想象力是数学家的激情与诗人的推理的结合。”他对科学文章写的评论比对文学文章的多,比如:对巴甫洛夫、对维尔纳茨基(Vernadsky)(从维尔纳茨基那里他学到了科学的循环理论)的理论的评论。他还为一位炮兵军官写的关于马术家的历史的书写过评论。他还为巴塔耶的文章《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的批评》写过有关黑格尔和数学辩证法的有关章节。

相关

  • HDS《瑞士历史辞典》(德语:Historische Lexikon der Schweiz;法语: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Suisse;意大利语:Dizionario Storico della Svizzera;罗曼什语: Lexicon Istoric Re
  • AIMAIM(美国在线即时通信、AOL即时通)是一个由AOL出版以广告收入来支持的个人即时通信软件。由AOL发布于1997年5月,使用OSCAR立即传讯协议和TOC协议。 于2017年12月15日停止服务。
  •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是通过利用对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定向诱导分化等,能够培养出一种全新的、正常的、更年轻的细胞、组织、器官等。通过特殊的移植技术移植到体内,代替那些正常
  • 疫症流行病(Epidemic)指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疾病,但不一定为传染病。流行病可以只是在某地区发生,亦可以是全球大流行。欧洲语言中,辞源均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epidemic,法语的épidémie
  • 丛林奇谭《丛林奇谭》(英语:The Jungle Book,1894年,又称《丛林之书》、《丛林故事》等,其中毛克利的故事又称做《森林王子》)是由鲁德亚德·吉卜林著作的故事集。本故事集第1次刊登在1893
  • 原则“原则”英文译为:Principle反译回来也包括“定律”、“原理”一词,是在“方法论”中我们所认知的集合范围内可以预测现象的自然规律,常是客观存在的。使用原则概念的有科学、
  • 劳动之王黄腾浩、安唯绫、古斌、邓九云、罗思琦、张静之《劳动之王》( 错误:{{lang-xx}}:文本有斜体标记(帮助)),2017年台湾偶像剧。由黄腾浩、安唯绫、古斌、邓九云、罗思琦、张静之领衔主
  • 吴于诗吴于诗(1533年-?年),字以兴,四川嘉定州荣县人,四川叙州府富顺县灶籍,治《诗经》,年二十七岁中式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六名进士。十二月二十九日生,行一,曾祖吴堂;祖吴可依
  • 拉基普尔拉基普尔(Lakhipur),是印度阿萨姆邦Cach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708(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9708人,其中男性4976人,女性4732人;0—6岁人口1052人,其中男542人,女510人;识字率78.29%
  • 偶遇《偶遇》(英语:An Encounter)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短编小说之一。一群学生因为学校教育过于死板,打算逃学,于下每人存够六便士,约好早上十点钟在运河桥碰头。他们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