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 (动物学)

✍ dations ◷ 2025-10-07 10:11:25 #生态学,军事学,欺瞒

伪装是动物用来隐藏自己,或是欺骗其他动物的一种手段,不论是掠食者或是猎物,伪装的能力都会影响这些动物的生存几率,主要的方式包括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以保护色而言,有些物种进行季节性的换毛,例如在冬季会变白的雪兔;有些物种拥有固定的花纹,如老虎和斑马身上的条纹;还有一些物种能够根据环境进行快速变色,例如变色龙和章鱼所进行的生理色彩改变。

警戒色则是使本身显的更为显眼,由于许多具有鲜艳色彩的动物具有毒性或攻击性,如箭毒蛙、某些毒蛇和蜘蛛,因此鲜艳色彩对掠食者而言有警戒的效果。

拟态则是以模仿其他生物或物体的型态作为伪装手段,例如竹节虫与枯叶蝶。而且有些拥有拟态能力的动物,也同时具备了保护色或是警戒色。

此外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物种的视力和色彩辨识能力并不相同,因此有时候这些伪装对人类而言反而较为显眼,例如草原上的斑马。伪装的技术也被人类应用在某些场合,例如现代军队所使用的迷彩。

相关

  • 凸透镜本条目介绍的是光学设备,其他领域的透镜不在此处讨论。透镜是一种将光线聚合或分散的设备,通常是由一片玻璃构成,但用于其他电磁辐射的类似设备通常也称为透镜,例如:由石蜡制成的
  • 乌法乌法(Уфа,俄语拉丁字母拼写:Ufa)是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首府,位于别拉亚河畔,占地75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达1,062,319,是西乌拉尔山的工业中心,有炼油、石油化工、电机
  • 环境与资源评论年刊《环境与资源评论年刊》(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是一份1976年起发行的学术期刊。该期刊每年仅出版一次,内容涵盖环境工程、生态学、保护科学(英语:Conserva
  • 盾皮鱼类盾皮鱼纲(学名:Placodermi)是一类已经灭绝的鱼类,出现于4.3亿年前的志留纪中期,灭绝于3.59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共繁衍了近7000万年。盾皮鱼类是脊椎动物,是最原始的有颌鱼类,头部和
  • 维宪期维宪期(英语:Visean)是石炭纪的第二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346.7–330.9百万年前。
  • 张穆张穆(1805年-1849年),名瀛暹,字诵风,一字硕州,号石舟,山西平定人。祖父张佩芳,官寿州、泗州知州,曾纂修《歙县志》、《黄山志》。父张敦颐官殿试收掌官。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十一岁丧母
  • 去甲肾上腺素运转体653020538ENSG00000103546ENSMUSG00000055368P23975O55192XR_933403、NM_001043、NM_001172501、NM_001172502、NM_001172504、XM_006721263、XM_011523295、XM_011523296、
  • 沙鼠见内文。沙鼠(学名:Gerbillinae)是一个包含约110个物种的亚科,生存于非洲、印度以及其他亚洲地区。以下分类群在中文里皆可能被称为“沙鼠”。
  • 人畜共同传染病人畜共通病(英语:zoonoses)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它们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
  • 中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省(印尼语:Provinsi Sulawesi Tengah)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位于苏拉威西岛中部,首府位于帕卢。2010年普查,中苏省共有2,633,420人,2014年1月估计,中苏拉威西省共有人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