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

✍ dations ◷ 2025-07-18 09:47:54 #人治
人治(英语:rule of man),指政府权力不受限制,依靠执政者的贤明来治理国家的方式和理论主张,其理想化的最佳政治模式是“贤人政治”。人治是一个用来特意表明跟法治相反情况的词汇,当用抽象的讲法,说法治是法律在人之上,则会说人治是有人在法律之上。除了没有人管治之无政府状态,不是法治的情况则是人治,包括“依法治国”而立法权不受约束也是人治。人治不是文化或修养观念,人治和法治是法学和政治学观念。台湾社会有误解,例如认为“‘人治’,是与法治相对的一种社会秩序,社群中人内在守法精神较低,不尊重法律,执法的人自己也不太公平地施法。”又例如认为“西方法治社会认为人有原罪,人本质上是不能完美的,必须要受约束规范,人的伦理道德必须靠与神的誓约而规定,人生活在社会中也须靠法律以维持合理的关系。”和认为“中国没有原罪观念,认为人是可以自我完美的,神大多也是人升华而成的。中国文化强调用内心修持的方法,使人循规蹈矩,不须以誓约、律法等外在形式的东西,来约束人的行为。要靠外在法律和契约来约束人,看低人的本质。”西方并不是一直都是法治,反而一直是人治,后来还有主张人治的潮流。西方主张人治的经典著作有古典时代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最理想的政治是由哲学家(或者译造贤者)统治而这统治者不受法律限制。西方的改变源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和英国的法治革命成功并且后来显示出法治的优势和好处。中华思想家并不是只有对人性乐观,例如春秋战国的法家就是对人性悲观。而儒家强调人治,并没有就比较少规则。中华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法固然不可缺,但执政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张君主以身作则,施德行仁,并尚贤使能,任用得力官吏推行礼治,以达“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境界。主张把人治与礼治、德政结合起来。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中国人崇尚的是“德治”或王道,即是由贤德的人治理国家。在人治社会国家中,

相关

  • 万丹省万丹省(印尼语:Banten)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位于爪哇岛最西部,隔巽他海峡与苏门答腊岛相望。2000年自西爪哇省分出。面积9,160.7平方公里。首府西冷。下辖三市和四区。2005年人
  • 运动鞋运动鞋,又称球鞋,原意是用于进行体育运动穿着的鞋,由于运动鞋穿着舒适,且有不同款式,也是流行文化、时尚服饰之一。运动鞋分为钉鞋、羽毛球鞋、跑步鞋、篮球鞋等,部分鞋款还可细分
  • 德摩根奥古斯塔斯·德摩根(Augustus De Morgan,1806年6月27日-1871年3月18日,英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
  • 世界旅游日每年的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1971年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应非洲官方旅游组织的建议,拟设立“世界旅游
  • 埃德蒙·比彻·威尔逊埃德蒙·比彻·威尔逊(Edmund Beecher Wilson,1856年10月19日-1939年3月3日)是一位美国动物学家、遗传学家。他写就的《细胞》(The Cell)一书是现代生物学上里程碑式的教科书之一
  • 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指一种群体,这种群体倾向从一处移居到另一处,甚少定居于一地。游牧是最早的人类社会形式,主要为狩猎采集。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农业产生之后,游牧民族逐渐定居
  • 提布鲁斯提布鲁斯(英语:Tibullus),(前55年-前19年)。古罗马诗人之一。生平不详,著有二卷本挽歌诗作,他最喜爱的主题是浪漫爱情诗和田园生活之趣。
  • 欧几里德欧几里得(希腊语:Ευκλειδης,前325年-前265年),有时被称为亚历山大里亚的欧几里得,以便区别于墨伽拉的欧几里得,希腊化时代的数学家,被称为“几何学之父”。他活跃于托勒密一
  • 五角大厦五角大楼(英语:The Pentagon)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南方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由于其特殊的职能,所以有时“五角大楼”一词不仅仅代表这座建筑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国
  • 汉斯·斯隆汉斯·斯隆(英语:Hans Sloane,1660年4月16日-1753年1月11日),17世纪英国博物学家、内科医生、收藏家。去世后他的71000多件藏品根据遗嘱捐赠与国家,这也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