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贝柳斯

✍ dations ◷ 2025-07-19 14:42:04 #1865年出生,1957年逝世,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友,芬兰作曲家,浪漫主义作曲家,20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赫尔辛基大学校友,19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芬兰

让·西贝柳斯(瑞典语: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出生名约翰·尤利乌斯·克里斯蒂安·西贝柳斯(瑞典语:Johan Julius Christian Sibelius),芬兰作曲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

西贝柳斯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父亲为一名医生,但在他3岁(1868年)时便因长年照顾饥荒灾民而惹上伤寒而过世,后随母亲回娘家生活。因历史因素、地域原因及文化差异,西贝柳斯自小便在瑞典语的环境下长大,反而是后来因想考进一所能直升中学的芬兰语学校,才开始学习芬兰语。

童年时期外婆为西贝柳斯提供了不少学习音乐的机会,转入芬兰语学校后,西贝柳斯开始学习小提琴,亦参与了学校的乐队训练,也开始写了一些小品乐曲,中学毕业后,他考进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同时也获特别安排,于赫尔辛基音乐学校(今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师随马廷·韦盖柳斯(英语:Martin Wegelius)学习作曲;米特罗凡·瓦西列夫(Mitrofan Wasiljeff)学习小提琴。西贝柳斯对音乐的兴趣与日俱增,最后决定留在赫尔辛基音乐学校学习。24岁(1889年)时赴柏林和维也纳深造。三年后回芬兰作了第一首音乐诗《萨迦(英语:En saga)》(“传奇”),立即轰动。34岁(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芬兰颂》。西贝柳斯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选择居住在乡村,靠政府的年金过着舒适的创作生活。46岁(1911年),他接受了喉部大手术。61岁(1926年)后,基本停止了创作活动,其原因成为音乐史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西贝柳斯的创作重心是管弦乐作品。他善于使用管乐器营造出阴郁,幽森的气息,令人联想到芬兰的自然风景,同时也善于表达雄壮,恢弘的音乐效果。虽然许多人将他归类在民族乐派下,在音乐语言上,基本上呈浪漫主义风格,但后期部分作品的和声有所突破。西贝柳斯是一位较为保守的作曲家,其优秀作品虽然数量较多,水准也很高,但大部分其他作品,特别是非管弦乐作品则多数属于沙龙音乐性质,意义不大。

西贝柳斯的音乐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尤大,在英美两国他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许多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尔兰等都曾模仿西贝柳斯的创作风格。另外,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但是,随着浪漫主义的退潮,对西贝柳斯的评价也逐渐归于理性化。

一款著名的作曲软件“Sibelius(英语:Sibelius (software))”以西贝柳斯的姓氏命名。

相关

  • 公理在传统逻辑中,公理是没有经过证明,但被当作不证自明的一个命题。因此,其真实性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且被当做演绎及推论其他(理论相关)事实的起点。当不断要求证明时,因果关系毕竟不
  • 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英语: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是美国于1975年规定学校须针对每一位身心障碍学生所设计的计划。为依照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学业成就、认知风格作综
  • 光呼吸光呼吸(英语:photorespiration)是所有使用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固定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卡尔文循环中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过程中氧气被
  • 爱德华·吉本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5月8日-1794年1月16日),英国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吉本出生于伦敦附近的普特尼,父亲是国会议员,他是家中独子,10岁时丧母,由姑母抚养,年
  • 丝裂霉素C丝裂霉素(Mitomycin),属抗生素类的抗肿瘤药,用以治疗癌症,如:胃及胰脏的腺癌、膀胱癌。作用在于减缓或停止体内癌细胞的生长。卤化/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克拉屈滨、克罗拉滨、氟
  • 偶联化合物偶联反应,也写作耦合反应、偶合反应或耦联反应,是两个化学实体(或单位)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有机化学反应。狭义的偶联反应是涉及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碳-碳键形成反应,根据类型的不同,
  • 团练团练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民兵制度(在乡间的民兵亦称“乡兵”)。孙鼎臣据《周礼》:“今之团练乡兵,其遗意也”,“无比闾族党则伍两卒旅为乌合之兵;无保甲则乡兵为乌合之民”。源于周朝
  • 东莱城釜山镇 – 多大浦 – 东莱城 – 尚州 – 忠州弹琴台 – 玉浦 – 泗川 – 临津江 – 唐浦 – 唐项浦 – 闲山岛 – 龙仁 – 梨峙 – 平壤 – 釜山浦 – 北关
  • 染色 (生物学)染色是用于增强显微图像对比度的一项辅助技术。辅以不同类型的显微镜,染色和染料常在生物学和药学领域被用于提高生物组织的可见度。染色常被用于观察大块组织(如肌肉组织和结
  • 伊特鲁里亚文明伊特鲁里亚文明(Etruscan civilization)是伊特鲁里亚地区(今意大利半岛及科西嘉岛)于公元前12世纪至前1世纪所发展出来的文明,其活动范围为亚平宁半岛中北部。迄今为止,考古学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