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癖

✍ dations ◷ 2025-10-05 10:49:19 #拔毛癖
拔毛癖是一种强迫行为,患者会有反复拔除头发、睫毛、胡须、鼻毛、耻毛、眉毛或其他体毛的冲动,有时会造成明显的光秃区块。过程中会试图停止拔毛,不过努力多半会失败。拔毛癖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分类为冲动控制疾患,但仍然有人对本疾病的分类存疑。拔毛癖有时看起来像是一种习惯、瘾、抽动症或强迫症。拔毛癖通常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沮丧或压力都有可能引发拔毛癖。受到社会大众的观念影响,患者往往会隐匿自己的病情,因而很难确切估计拔毛癖的盛行率;美国有250万人可能患有拔毛癖,盛行率约1%。拔毛癖通常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显示,以相反习惯训练(英语:Habit Reversal Training)辅助药物治疗的方法是成功的。在相反习惯训练中,医师会训练患者学习认知自己拔除毛发的冲动,也会教导他们转移这种冲动。相反习惯训练也包括行为记录,医师通常会指示患者制作拔毛事件的日志,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地点、拔下的毛发数量,还有当时在想什么、感觉如何。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发现自己通常会拔除毛发的情况,并发展出避免拔毛事件发生的对策。药物治疗方面,一项小型的双盲实验研究显示,氯米帕明——一种三环抗抑郁剂(现在已少用)——能显著改善症状。氟西汀(百忧解)和其他类似的SSRI型药物治疗拔毛癖的效果有限,而且经常会造成显著的副作用。根据弗莱德·潘索(Fred Penzel)的说法,抗抑郁剂甚至可能加重拔毛癖的病情。拔毛癖患者中,也有仅借由行为治疗、家族治疗及支持性会谈治疗等非药物疗法即痊愈的病例。拔毛癖的患者遍及各年龄层;20岁以前较常见,症状开始发生的年龄平均在9到13岁之间。学龄前儿童中,男女患者各占一半;青春期前至青少年时期,女性患者较多,所占比例在70%到93%之间。现在有证据指出易患拔毛癖的倾向与基因有关。近年来报告的拔毛癖案例增加,或许是因为社会赋予拔毛症状的污名已经减少。全球人口中,拔毛癖患者比例的估计值已经从1-3%上升到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影响。命名由François Henri Hallopeau(英语:François Henri Hallopeau)于1889年所创建,取语源于希腊语θρίξ/τριχ; thrix(原意为“头发”),以及τίλλειν; tíllein(原意为“拉动”)和μανία; 狂热(原意为“疯狂”)。拔毛癖患者的生活相当正常;然而,他们头上的睫毛、头发或眉毛等区域可能会有光秃的区块。在心理上,拔毛癖也有可能造成低自尊, 通常是因为患者的外貌和旁人负面的关注,造成同侪的躲避和患者本身对社交的恐惧。有的患者会戴帽子、戴假发、画眉毛或者为头发做造型,以避免负面的关注。压力似乎是拔毛癖的一项重要成因。有些患者在压力低的环境里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就是拔毛行为)。离开压力低的环境之后,症状又会复发。很多精神科医师将拔毛癖归类为习惯行为,与咬甲癖(onychophagia)或强迫性皮肤搔抓症(英语:Excoriation disorder)同类。这些疾病兼具精神疾病与和身体疾病的特征:精神疾病方面,它们像是强迫症,因为看见或感觉到某个身体部位会引起焦虑;身体疾病方面,则像制式行为疾患(英语:Stereotypic movement disorder),因为患者会不停做出重复的动作,而不会感到困扰,或者他们对这些动作并不完全自觉。有人怀疑目前将拔毛癖与纵火狂、问题赌博、窃盗癖同样归类于冲动控制疾患的分类方式并不恰当,需要修订。有一项研究显示拔毛癖患者的小脑体积较小。拔毛癖患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有焦虑、沮丧、强迫症的问题。拔毛癖患者可能会咀嚼或吃掉自己拔下来的头发,称为食毛癖(英语:trichophagia)。在极端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导致毛石肠梗阻症候群,名称取自格林童话中的长发姑娘,因停滞在消化道中的毛球会从胃部延伸至小肠甚至大肠而得名),甚而致死。因为表明病情的患者比例很低,有些患者会觉得自己是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此疾患可能在家庭内遗传。它更常是会发生在有着强迫症患者的家庭里。拔毛的病征可能是因为焦虑所引发的。人们通常会承认有拔自己的毛发。在检查时,可以找到断裂的发丝。其他可能出现类似条件的疾患包含身体畸形恐惧症,然而在此疾患的人们除去毛发的原因是因为其想要让自己的外表更好看。在一项研究中,被怀疑会引起拔毛癖的基因注射到实验用小鼠体内后,小鼠就开始做出拔除自己和笼内其他小鼠毛发的强迫行为。这显示拔毛癖可能是基因造成的,并且会代代相传。

相关

  • 人体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又
  • 生命演化历程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
  • 螺旋体纲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是一类很有特点的细菌,具有长的螺旋形盘绕的细胞。它们独具细胞全长、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鞭毛,称为“轴丝”(axial filament)。螺旋体可以通过轴丝产生
  • 洗手洗手,是为了清除尘土、污垢和微生物而清洁手的行为。洗手可以使用水、其他液体或者肥皂来完成,也可以不使用这些东西。某些地区没有自来水,人们可以打井来使用井水,也可以将雨水
  • 胆囊癌胆癌是发生在胆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胆管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三种。胆癌并不常见,通常会发生在六至七十岁人士身上。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性别以男性为多。中上腹及右上腹疼
  • 伤口愈合伤口愈合或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创伤后人体皮肤和表皮组织再生的自然过程。正常来说,皮肤的表皮(最外层)和真皮(内部或深层)存在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以形成一个保护伤口的屏障。
  • 黏液囊炎黏液囊炎(Bursitis),或称滑液囊炎、滑囊炎,是黏液囊的炎症。人体有超过150个黏液囊,常位于肌肉、肌腱、骨骼之间。黏液囊炎典型的症状是红、肿、压痛,常见原因为外伤、过度使用、
  • 化学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化学疗法(英语: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
  • 木蹄层孔菌木蹄层孔菌(学名:Fomes fomentarius)是一种多孔菌目真菌。它们生长在北美洲及欧洲的桦木属及水青冈属。单一颗树上就可以有多个子实体。木蹄层孔菌并不能食用,由于其担子果可以
  • 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酶的一种,在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细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一般用于生产的纤维素酶来自于真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