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重复

✍ dations ◷ 2025-10-09 16:06:55 #记忆,学习方法,心理学

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是一种利用心理学间隔效应,通过不断复习所学内容并逐步增加两次复习间的时间间隔来提升效率的学习技巧。

间隔重复适用于诸多学习情境,特别是学习者需要牢固记忆大量知识的情形,比如外语词汇的学习,尤其是在目标语言的基础词汇数量很大的时候。


间隔重复可以用于改善学习的观点最初是由塞西尔·阿莱克·梅斯(Cecil Alec Mace)教授于1932年在()一书中提出的:“也许最重要的发现是那些有关于学习时间分布的结果......对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应该反复多次,并且逐渐增加时间间隔,比如一天,两天,四天,八天等等。”

1939年,H.F.Spitzer在爱荷华州对3600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实验,验证了间隔重复方法的效果。这一早期工作一直未引起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Melton,Landauer以及Bjork再次研究了间隔时间对于复习效果的影响。大概在同一时间,罗皮姆斯勒语言课程(Pimsleur Language Programs)率先决定将间隔重复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1973年,瑟巴斯坦·莱特纳(Sebastian Leitner)发明了他的"莱特纳系统"(Leitner System)——一种基于抽认卡(Flash Card)的全功能间隔重复学习系统。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基于间隔重复方法的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通过软件的自动发放和统计,学习者可以通过间隔重复的方法辨认数以千计的抽认卡。 为了使用户达到目标水平(例如,在任何给定时间点正确辨认90%的卡片),软件会调整重复的时间间隔。难以辨认的词汇经常出现,并且简单词汇出现频率较低,其词汇难度由软件根据用户的辨认正确率确定。

相关

  • 酸碱平衡酸度系数(英语: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又名酸解离常数,代号Ka、pKa、pKa值),在化学及生物化学中,是指一个特定的平衡常数,以代表一种酸解离氢离子的能力。该平衡状况是指由一种
  • 生技生物技术(英语: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科技,指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细胞)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进制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根据不同的工
  • 巴布萨族巴布萨族(巴布萨语:Babuza)为台湾平埔族原住民,即荷兰人所称的虎尾垄(Favorlang),主要分布在大肚溪以南至浊水溪之间的海岸区域,包括彰化平原地带。还存有属于彰化地区的虎尾垄语词
  • 功能主义在建筑中,功能主义(英语:functionalism)是指建筑应该仅根据其用途和功能进行设计的原则。按照此原则设计的建筑称为功能主义建筑。该原则在行业内是一个令人困惑且有争议的问题,
  • 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是指大致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之间的古希腊世界的戏剧。当时古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雅典城同时也是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也包括在全世界
  • 相似 (几何)数学上,相似指两个图形的形状完全相同。严格来说,若存在两个点的集,其中一个能透过放大缩小、平移或旋转等方式变成另一个,就说它们相似。两个图形相似,可以以一个“~”符号连接它
  • 河西区 (天津市)河西区是中国天津市的市辖区,面积41.2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6万,因地处海河西岸而得名。天津市人民政府、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友谊路金融街、天津市文化中心等都位于该区域内
  • 西拉巴提伽拉姆《西拉巴提伽拉姆》(泰米尔文:சிலப்பதிகாரம்,,宽式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
  • 秋山登秋山登(1934年2月3日-2000年8月12日),日本棒球选手、教练,出生于冈山县冈山市,选手时期皆效力于日本职棒大洋鲸队,于1967年退休,生涯通算193次胜投。 50 杉下茂 | 51 杉下茂 | 52
  • 沃尔芬登报告沃尔芬登报告(英语:Wolfenden report),全称有关同性恋和卖淫问题特别调查委员会报告(英语:Report of the Departmental Committee on Homosexual Offences and Prostitution)是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