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广播文物馆
✍ dations ◷ 2025-07-19 14:47:59 #国家广播文物馆
国家广播文物馆,前身为1940年兴建的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战后作为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因其电波涵盖范围广大,后来改隶属于国防部,国防部迁出后做为展示广播相关文物的博物馆,以数座巨大天线为明显地标。日治时期1937年,日本政府决定兴建一座大功率广播电台对抗中央广播电台的强大功率,选择于民雄地区兴建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由台湾总督府营缮课课长铃置良一设计,于1938年动工,1940年完工。当时使用的广播塔为两座206米高的T型天线铁塔,装备日本电气(NEC)制造的MB-15-A型100瓩中波发射机,于该年9月28日正式开播,电波涵盖范围远及东南亚和中国江苏省及南京市等地区。民国时期1945年,民雄放送所由原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的中国广播公司接收管理,改为“台湾广播电台民雄播送机室”,使用中央广播电台呼号。嗣后并增添微波传送系统,1954年新建四塔定向天线系统,同年5月20日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民雄机室”并开始对华中地区播音。1980年,因中央广播电台改隶国防部,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第一发射基地”。1998年,中央广播电台脱离国防部,并与中国广播公司海外广播部合并。因本身历史悠久,故于改制前即规划为“国家广播文物馆”,于1999年元月正式开馆。2001年,国家广播文物馆被嘉义县政府登录为嘉义县历史建筑,并被文建会列入台湾历史建筑百景。2005年,国家广播文物馆加入文建会“地方文化馆”的行列,并于11月13日正式挂牌。目前民雄分台拥有四部发射机(三部短波、一部中波,中波发射功率有50千瓦和100千瓦,短波发射功率有50、250千瓦),接收台北总台制播的节目,并使用1206千赫(100千瓦)、1422千赫(50千瓦)、7130千赫(50千瓦)对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及海外播音。原747千赫(250千瓦)已经被注销执照,但频率仍保留。日治时期建成的民雄放送局招待所国家广播文物馆国家广播文物馆的正门国家广播文物馆的天线国家广播文物馆的东南面外貌原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坐标:23°33′53″N 120°25′47″E / 23.56474°N 120.42970°E / 23.56474; 120.42970
相关
- 克非尔克非尔(英语:kephir 或 Kefir,也译为克菲尔、开菲尔),又称为牛奶酒、咸酸 奶,是一种发源于高加索的发酵牛奶饮料。这种饮料是通过在牛奶或羊奶上接种上一批的克非尔粒-或称为克非
- 原子经济性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是绿色化学中的一个概念,首先由斯坦福大学的 Trost 提出。它以化学反应中的“原子转化率”来衡量反应的经济程度:如果反应产物是对映异构体之一,为了达
- 夏朗德省夏朗德省(法语:Charente)是法国阿基坦-利木森-普瓦图-夏朗特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16。夏朗德省是于法国大革命期间,于1790年3月4日成立,为原来83个省份之一。以酿造葡萄酒
- 三磷酸脱氧腺苷去氧腺苷三磷酸(Deoxyadenosine triphosphate,dATP)是一种去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结构与腺苷三磷酸(ATP)相似,但少了一个位于五碳糖2号碳上的-OH基,取而代之的是单独的氢原子。若移去
- 五甲龙成宫五甲龙成宫,是台湾高雄市凤山区五甲庄的一间妈祖庙、祖师庙,在五甲自强夜市里,地址为凤山区五甲二路730巷6号。在五甲众多寺庙中,称得上是规模最雄伟的庙宇,故俗称“五甲大庙”,简
- 威斯敏斯特法令威斯敏斯特法令是英国国会在1931年通过的法案,赋英国各自治领更大自治权。此法案中订明:一旦接受威斯敏斯特法令,自治领实际上相当于独立国家,能够自行外交、国防权利。但当时的
- 19A13EQM、3S79、3S7S、4GL5、4GL7、4KQ8158813075ENSG00000137869ENSMUSG00000032274P11511P28649NM_000103、NM_001347248、NM_001347249、NM_001347250、NM_001347
- 针织编织,在广意上是指将线状或条状的材料,经过重复交叠过程,形成一个平面或立体的技术,透过编织制作出来的作品,称作编织物或编织品。而在狭意上来说,编织是被指作利用纱线,重复交叠型
- 雹雹或冰雹(英语:Hail)属于突发性天然灾害,是一种固态降水物,是圆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 5~50毫米,大的则可达到10厘米以上。冰雹是在对流云所形成的
- 安东尼·雷克安索尼·雷克(英语:Anthony Lake 1939年4月2日-)现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作家、学者,美国前外交官、政治顾问。他曾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和总统候选人担任过外交政策顾问,在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