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飞·邵马

✍ dations ◷ 2025-07-12 12:23:05 #拉飞·邵马

拉飞·邵马(阿美语:Lafin Sawmah,1983年—2023年6月23日)是台湾阿美族艺术家,作品以木雕为主。2023年6月23日,拉飞·邵马下海打鱼,搜寻次日长光部落(阿美语:Ciwkangan)的海祭所需要的供品,不过拉飞·邵马没有上岸。次日其遗体被发现。

拉飞·邵马是继承拉飞姨丈的名字,姨丈很会打网、抓鱼跟潜水。拉飞从前北漂生活了好几年,做过各种工作但总觉得不踏实,二十几岁时决定返乡。返乡后,偶然的机会遇见雕塑前辈希巨和拉黑子,接触木雕工艺后迷上木头创作。

对漂流木情有独钟,说漂流木是大地给予的礼物,拉飞认为的一生是泥土与海洋联系在一起的。拉飞会在海边挑选木头,通常都带着山刀或斧头劈砍漂流木。细闻木头的香气,他会挑选想要的木种和木形。 大地并非无声的,他透过自然的声音带来讯息,只是人们通常没能安静倾听。“我之前的工作都是偏劳动性的,原住民大半体力很好、手艺很强,我觉得与其把体力花在工作,不如发挥优势做点其他的。” 台东早期的工艺很生活化,原住民压根没有把这些想成工艺,工艺与生活是同一件事。“工艺在从前原民的生活非常重要,像是牛车、床、房子、衣服和器皿全都是自己手建的。后来因为一次性的塑胶让工艺慢慢没落,好险年轻人开始慢慢留意到从前的好。现在原住民的工艺是在传统的底蕴下结合新的元素、想法和创意,不只要做传统的东西,而是结合当代的思维。”

拉飞的独木舟是完全依靠口传和想像制造出来的,然而这却是鲜少人踏足的“溯源”,因为失传而未有人踏足,这是他给予自己的使命感,他想做出一件作品是关乎整体族群意义的,那是一个精神性的找回。

2021年,拉飞开始启动造船计划,得到许多其他不同原住民族的部落青年协助。近代经过许多学者调查,南岛语系的范围北起台湾,南至新西兰,西至马达加斯加,东至复活节岛,语言、植物、传统仪式等等人类和植物学方向的考证,台湾很可能是南岛语族的出发地,一个人类伟大航程的起点。“我很好奇,如果台湾是南岛的原乡,那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去跟外面的世界接触?我是不是可以用创作的方式做一艘船去找答案呢?祖先留下来的那种勇气与不害怕未知的精神,应该也可以借由这样的方式继承下去。” 最终,拉飞的船,在众人的祝福之下完成,夏威夷的航海国宝级大师Kimokeo Kapahulehua也来到台湾,为新船下海祈福,Kapahulehua 表示7000年前他们的祖先从台湾出发,航海到夏威夷群岛定居。此次他受邀为阿美族的新船祈福,“像是回家一样”。他领着Lafin和一起造船的族人们,走到海边向大海祈福。“我们邀请天上和大海的祖灵们,跟我们同在,请祝福我们,也一起见证这个时刻。” 在祈福的时候他说,“感谢祖先把智慧都留在我的血跟肉里面,感谢各个族群的好朋友跟兄弟,感谢这片土地跟这片海洋,谢谢大家”Lafin语带哽咽。 这是Lafin造的第一艘船,“其实在造船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紧张跟担心,我甚至会害怕它的水性好不好、它能不能带我航行到外海去?”这些烦恼能不能随着歌声忘记呢? Lafin从人群中找到他的孩子,牵起了孩子的手,成功乘上木船,Lafin的船桨顺利地划动,船身轻巧的破水驶向大海,岸边响起了众人的欢呼的声音,以及Kimokeo Kapahulehua为他们吹起的号角。

相关

  • 维特鲁威人维特鲁威人(意大利语:Uomo vitruviano)是列奥那多·达·芬奇在1487年前后创作的世界著名素描。根据约1500年前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的描述,达芬奇努力绘出了完美比例的人体
  • 长江文明长江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是汉文化的一部分,与黄河文明并列为汉文化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区域之广、文化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称世界之最,包括有江苏和上海大
  • 世界难民日每年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La Journée mondiale des réfugiés / World Refugee Day)。世界难民日是联合国难民署(UNHCR)确定的一项纪念日。起初,它是非洲独有的纪念日(原名“非
  • 斜口筒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是一种常见于红山文化的陪葬用玉器,该类型之玉器在红山文化墓葬中经常被发现于墓主头下或胸前。由国立自然科学博物收藏之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之材质为淡绿色闪
  • 康斯坦丁·拉杜康斯坦丁·拉杜(罗马尼亚语:Constantin Radu;1926年4月19日-),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26年,生于罗马尼亚弗朗恰县阿德茹德。1943年,在阿德茹德
  • 周琰周琰是指:
  • 徐德妹徐德妹(1967年5月23日-)生于浙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田径运动员,为本国参加西班牙巴塞罗那的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女子标枪竞赛。她最大的成功是在1991年夺得世界冠军,在铅球
  • 魅影奇侠 (杂志)《魅影奇侠》(英语:)是斯崔特与史密斯出版社1931至1949年出版的美国纸浆杂志,每期都有一部同名系列小说,取材出版社《侦探小说杂志》系列短篇小说经广播节目播出创造的神秘犯罪克星。广播节目台词“人心邪恶谁知晓?魅影奇侠明秋毫”促使听众在报摊询问是否有卖“魅影奇侠杂志”,反过来推动出版商确信根据单个人物发行杂志也能热卖。主编弗兰克·布莱克威尔同意请沃尔特·吉布森创作该系列第一部长篇小说《活着的魅影奇侠》,在1931年4月的创刊号发表。杂志非常热销,很快从季刊改成月刊,后又调为半月刊。约翰·纳诺维奇1932
  • 当众亲热当众亲热(英语: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也称为公开表达情感或公开表示爱意,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公开场合以亲密的身体接触表达爱意。大众对公开场合可接受的身体亲密程度视文化及情形而定。比起在私人场所中,在公开场合(例如路边)的亲热举动比较容易遭受反对。有些组织针对公开场合的不同亲热举动加以规范和限制。而在公开场合的一些身体亲密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身体亲密可以定义为“任何为了唤起双方之间的爱而有的举动”。许多研究指出肢体亲密和浪漫关系中的正面结果有关。例如肢体亲密和依附情结及心理亲密的
  • 禄是遒禄是遒(Henri Doré,1859年4月4日-1931年12月4日)又译亨利·多雷,生于法国,是一位法国传教士,曾就读于勒芒神学院,在苏格兰加入耶稣会。1884年来到中国传教,并研究中国当地的风俗,收集中国各地的年画。他的著作有《中国迷信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研究》)。1931年在上海徐家汇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