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 dations ◷ 2025-10-06 19:05:43 #神秘学,冥想,新纪元运动,心灵哲学,蔷薇十字会,灵性,Shabd,神智学,金刚乘佛教,眼睛

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

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要使用简体的“消歧义”;名称繁简混用的页面将会被快速删除,但如果条目名称的繁简写法是相同的话,可任选其一。

第三只眼(或称内在眼、天眼)是东西方某些神秘主义与神秘学的概念,探讨眉间轮的特殊潜能。第三只眼被认为是通往深层内在与高层意识的门路。新纪元思想认为第三只眼象征着开悟或心像的深层灵性启发。第三只眼也代表着意义深长的心理现象。第三只眼常与下列事物相关连:异象、透视(能透视脉轮与灵气)、预知以及出体经验。能够运用这些能力的人便是“透视者”。

现代科学并不认为人类有第三只眼,过去松果体曾被称为第三只眼,但在现今,提及第三只眼时,一般指的是在演化上与松果体相关且存在于鲨鱼、七鳃鳗、一些种类的硬骨鱼、青蛙、蝾螈、喙头蜥、蜥蜴等一些动物种类身上,但不存在于人类等哺乳动物身上的颅顶眼(Parietal eye)。松果体并不是第三只眼,人类并无第三只眼。

在印度教和佛教里,第三只眼象征着开悟(参见解脱与涅盘)。在印度传统里,第三只眼被称作“智慧之眼”(gyananakashu),是“内隐导师”(antar-guru)的所在。第三只眼是人体的眉心轮。印度及东亚的神明或开悟者的图像上经常绘有第三只眼,例如湿婆、佛陀或是瑜珈士、圣者、菩萨。在佛教里,第三只眼被称为白毫。印度教相信湿婆的第三只眼能够毁灭整个宇宙。白教强调修气脉明点。

许多印度教徒在眉心上装饰著提拉克,象征第三只眼。

《奥义书》指出,人类如同一座拥有十道门的城市。九个门(眼睛、鼻孔、耳朵、嘴、尿道及肛门)通往外在的感官世界。第三只眼是第十道门,通往无限的内在意识。

玫瑰十字会成员韩德尔的著作提出,人体的脑部有个小器官,一个是脑下垂体,另一个是松果腺。医学上又称松果腺为“萎缩的第三只眼”;韩德尔的理论认为不管是脑下垂体还是松果腺都没有萎缩:它们至今都还没有演化,但也没有退化,只是处于潜伏状态。他认为,当远古的人们接触了内在世界时,这两个器官提供了途径。它们连接着交感神经,并借由连结中枢神经系统进入内在世界(唤醒脑下垂体与松果体)。当脑下垂体与松果体启动之后,人就能感知到高层世界的存在(如透视)。

Samael Aun Weor的诺斯底主义著作提出,《启示录》不仅象征性地描述第三只眼,也多次描述其功能。这个解释与亚洲七大教会的第六个教会费城教会所讲的毫无二致。

许多冥想与武术团体都运用第三只眼,如瑜珈、气功、中国武术、禅宗、空手道与合气道等也是。

相关

  • 紫色色杆菌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及无芽孢的球杆菌。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水中及土壤植物可以找到。它们会生产出紫色杆菌素。它们可以在营养琼
  • 犹大·哈-纳西犹大·哈-纳西(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
  • 约翰·汉考克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1737年1月12日-1793年10月8日),美国革命家、政治家,富商出身。他曾于1775年-1777年任大陆会议主席, 是独立宣言的第一个签署人,美国开国元老之一。由于他
  • 鬼片鬼片是恐怖电影的一类。鬼片还可以指:
  • 世界粮食会议第一次的世界粮食大会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主持于1974年在罗马举行。在此次的会议上,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亨利·季辛吉表示在10年内将会没有孩子会饿著肚子上床睡觉。这
  • 时光网时光网(英语:Mtime)是一家中国大陆的电影及电视剧在线数据库,包括资讯、预告片、海报、写真和影评,开办于2004年。网站也提供影讯查询、博客、相册和群组等服务。截止至2008年第
  • 对比度对比度是画面黑与白的比值,也就是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比值越大,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就越多,从而色彩表现越丰富。对比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对比度越大,图像越清晰
  • 印度饥饿指数印度饥饿指数(英语:India State Hunger Index (ISHI) )是一个表现印度局部地区饥饿和营养不良程度的指数,它是以2008年全球饥饿指数(GHI)为模板,统计了印度的17个邦,超过全国95%的
  • 甲龙属甲龙属(属名:,意为“僵硬的蜥蜴”)是甲龙科恐龙的一个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约6800万到6550万年前,甲龙分布
  • 褐藻糖胶褐藻糖胶(Fucoidan)也称为岩藻黄质、岩藻多糖、褐藻多糖,是一种硫化的多糖(分子量:平均约20,000),常见于许多褐藻纲及海藻类的植物(例如水云、海带、墨角藻(英语:Bladderwrack)、裙带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