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根吉春(日语:藤根 吉春/ふじね よしはる */?,1865年4月28日-1941年3月5日),日本岩手县人,农学家,曾任北海道厅农商课技手:48、台湾总督府台北农事试验场场长等公职,并将蜘蛛百合、白千层、洛神花、古柯等植物引进台湾。
藤根吉春在庆应元年(1865年)和历四月四日出生于陆奥国盛冈藩大泽川原小路(今岩手县盛冈市大泽川原):34,为士族藤根吉受长男。盛冈中学毕业后前往东京,1885年7月4日自横滨赴札幌农学校(今北海道大学)就读,专攻畜牧学,1889年毕业:35。毕业后于真驹内种畜场工作,1891年担任该场主任,1893年任札幌农学校讲师,教授“牧畜及肥料”:35。1894年5月28日在山形县米泽普通中学担任教职,翌年10月16日离任:35,后应台湾总督府之聘:49,于11月17日抵达台湾:35。1896年4月1日担任总督府民政局技手及殖产部殖民挂系长,翌年11月1日担任台湾总督府技师:38-39,1898年7月8日转任台南县技师及殖产课长:48,1901年11月11日担任民政部殖产局台南出张所所长,12月25日任台南农事试验场场长:39。
1895年8月,台湾总督府民政局殖产部长桥口文藏自日本引进水稻名种来台试作:1:39,桥口过世后,藤根奉命继续试作。但其与总督府殖产局技师长崎常意见相左,长崎常提出之计划又获得总督府大力支持,相比之下,藤根之计划并无经费支撑,且成效不佳,还被限制仅能在台湾总督府农事试验场内进行实验:40-41:35。1907年,藤根将“神力”等5种水稻种植在士林及板桥的模范田地,后经台北厅农会人员在台北厅各地试种,发现日本水稻在面山边坡高地生长较为顺利,故仍有少量日本水稻在该处种植。
1903年3月17日担任台湾总督府农事试验场(今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主事:41,任内使该场于1908年完成设置种艺部、农艺化学部、植物病理部、昆虫部、畜产部、教育部、庶务部七个部门,1913年建成的本厅舍也是经其立案才得以完工:9。此外亦招收“总督府农事试验场农事讲习生”,共有农科甲、农科乙、兽医科、林业科四门科目:42,被称为“台湾农业教育之滥觞”:1。1909年4月15日,藤根吉春前往印度及爪哇考察热带农业,翌年返台,引进威氏铁苋、龙舌兰、软枝黄蝉、扇椰子、珊瑚刺桐、洛神花、蜘蛛百合、白千层、印度辣木、福禄桐(英语:Polyscias guilfoylei)、炮仗花、炮竹红(英语:Russelia equisetiformis)、铁刀木、大花田菁、立鹤花、大邓伯花、古柯、锡兰肉桂等植物:44-47。其亦有感于台湾在来猪身躯较小,肉质欠佳,便择定英国巴克夏猪与在来猪配种,借此增加在来猪“生态量”及改善肉质:51。然巴克夏猪食量较大,农民皆不愿饲养,藤根见状后,建议总督府改由农试场繁殖巴克夏猪,再经农会分发给农民,同时改善肉猪的阉割技术:51-52。后建议以印度康古拉牛(英语:Kankrej)及信德牛(英语:Sind)等牛种与在来牛进行配种、改良,其建议皆获得总督府采行:52。
1915年9月22日,因罹患疟疾而辞官,后由总督府农事试验场农事讲习生发起为其铸造铜像,于1916年9月20日在台北农事试验场举行揭幕式:56-60:9。1915年11月13日担任岩手县立盛冈农学校校长,1920年4月8日任总督府农事试验场业务,10月4日任岩手县农会副会长:63-64。1923年1月30日获颁勋四等旭日小绶章,1929年1月15日获叙从四位:64。
1941年2月25日,藤根吉春在自家门前小径中风,27日罹患肺炎,3月1日病况好转,4日病情恶化,后于5日下午7点45分过世,享寿76岁: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