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

✍ dations ◷ 2025-10-03 18:56:57 #佛教术语,瑜伽行唯识学派

阿赖耶识(梵语:आलयविज्ञान,ālaya-vijñāna),又译为阿梨耶识,也称为一切种子识(sarva-bījaka-vijñāna)、异熟识(vipāka-vijñāna)、阿陀那识(ādāna-vijñāna)(即“持身识”之义),即是八识(aṣṭa-vijñāna)、丈夫识。“阿赖耶识”是瑜伽行唯识学派主要依据《解深密经》而提出的学说,是这个学派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如来藏学派进而认为,阿赖耶识是三乘佛法的唯一所依之如来藏,即真如的因地别名之一。也称为八识田、识田,谓其如同诸种子植入田中可育化万有、业报。

阿赖耶识属第一能变识,玄奘《成唯识论》有关有情的八识所属能变识的说明如下:

阿赖耶(ā-laya)在《阿含经》中已经出现,原是用于表示执著的一般术语。根据无著《摄大乘论》,说一切有部所传《增壹阿含经》中,曾提到阿赖耶。说一切有部《增壹阿含经》或《如来出现四德经》都未传入中国,皆已失传。但日本学者月轮贤隆考证,这段经文相当于巴利文三藏《增支部》〈四法品〉第128经,汉译《增壹阿含经》〈四谛品〉第3经,应是源自上座部共有的传承。在《俱舍论》与《清净道论》中,也曾援引类似经文,皆以阿赖耶为执著之意。

在《解深密经》中,将阿赖耶(ā-laya),列为识之一,解释为“住着”“摄受、藏隐”,这个含义可能源自它的梵文词根 √lī 。

佛教界一般将阿赖耶识学说的最早完整论说追溯至《解深密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阿陀那识甚深细,我于凡愚不开演,一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

无著《摄大乘论》中,引证《阿毘达磨大乘经》为阿赖耶识学说的起源。

部派佛教时期对心意识三分理论就有了仔细的研讨,但被说一切有部列为参考异说,在佛教早期的有关论述中,主要采用异熟识或结生识等术语。在瑜伽行唯识学派中,转而使用“阿赖耶识”这个原来作为异熟识别名的术语来表示第七识、意识及前五识的根本。

按佛教界的一般看法,阿陀那识和阿赖耶识,这两个异熟识别名,在佛教初期经论中没有出现,是因为它们以功能得名,而且行相十分微细,如《解深密经》中说:阿陀那识的行相微细,所以佛陀于凡夫及二乘前不演说;又如唐译四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

《大乘密严经》指出“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但其本体藏识却是“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著和世亲遵崇如来藏法义,引入了藏识(识藏)和如来藏释义。后世论师又依据《楞伽经》等,向阿赖耶识增加了别名无垢识即善净八识,如玄奘《成唯识论》:

唯识宗认为,八识在因地凡夫位时阿赖耶性重故名为阿赖耶识,为一切诸法所依。阿赖耶识是唯识学的核心范畴,是根本识、是持身识能持种,其它各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由衪生出。自无始以来,阿赖耶识就含藏着净染万法种子。如果对“万法从心而起”这一真理不明了,就称作“无明”。此“无明”是产生其他无明的根本,所以又称为“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并由此产生人、法二我执等烦恼的“枝末无明”。而这一切都是凡、愚未亲证阿赖耶识前的本能状态。

唯识宗认为:“阿赖耶识所含藏的有漏有为法种可经由所造的善恶业所薰习而转变善染性,以业种子为增上缘而招感异熟果,故亦称为异熟识,它是以阿赖耶识之果相命名。”部分论师称:“当阿赖耶识中之异生阿赖耶性断除后改名为异熟识,或称阿摩罗识,又称第九识”,其实本体同第八识,只是含藏的内容不同而有异名,它仍是因果业报之主体。

依据《大乘密严经》:

“阿赖耶识”就是“藏识”,即“如来藏”。

世亲《唯识二十论》:

其立论依据是《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现代研究者如印顺称:对于阿赖耶识的性质,唯识学中又分两派:

在《大智度论》中,龙树曾提出,佛说六识,意识所缘的诸法都是生灭法,如果存在“我法”的话,应该有第七识去识别它,但是没有第七识存在,因此无我。清辩论师等人解读龙树著作,以真如转依为假名,只立六识。玄奘引证《楞伽经》说八识作为回应。

相传龙树曾为《华严经》作注疏,但在龙树著作中,未曾提及阿赖耶识的存在,因此有人认为,阿赖耶识学说在龙树时代应尚未出现,阿赖耶识的建立,可能是为了回应龙树中观学派提出的质难。

月称《入中论》认为,不需要立阿赖耶识。

有研究者认为(谁?),如来藏学派中,有人因为断章取义佛经的义理而误认为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在讲说如来藏的经典中,如来藏乃实相第一义谛。等同于多个其他名词。如佛性、法身、自性涅槃、真如法性、实际、圆觉等皆与圣谛如来藏同义异名。 而“阿赖耶识、八识、含藏识”等等,皆是有漏法。如来藏乃为法身在缠,而阿赖耶识乃人身五蕴之识主,一为实相圣谛,一为我执妄识,不可与如来藏第一义谛相提并论。

相关

  • 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疱疹,又称阴部疱疹或疱疹二型,可由单纯疱疹病毒第一型及第二型传染,但主要由“单纯疱疹二型病毒”引起,通常是与患者性交时传染得来的性病,潜伏期约五至六天。阴部疱疹主要
  • 王尔德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又译奥斯卡·怀尔德,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他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创作了多种形式
  • 红磷磷的同素异形体有许多种,其中白磷和红磷最为常见。另外还存在紫磷和黑磷。气态磷单质中有P2分子与磷原子。白磷(因商品白磷常带黄色,故又称为黄磷:180),分子式P4,为白色固体,质软。
  • 全真派全真道也称全真教,中国道教的重要派别,由王重阳等人创于金熙宗正隆四年(1159)陕西京兆区终南山刘蒋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以山东宁海军(甯海州)等地为中心。元代,张紫阳一系所创立以
  • 和歌山县和歌山县(日语:和歌山県/わかやまけん Wakayama ken */?)位于日本本州岛纪伊半岛西部,属近畿地方。首府和歌山市。因不少人口迁往大阪府,和歌山县也是近畿地方近四十年唯一人口
  • 逆光逆光一种是由于被摄主体恰好处于光源和照相机之间的状况,这种状况极易造成使被摄主体曝光不充分。在一般情况下摄影者应尽量避免在逆光条件下拍摄物体,但是有时候逆光产生的特
  • 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学,也叫动力心理学,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强调系统研究塑造人类行为的心理力量的心理学方法。包括研究行为、感受、情感及彼此和早期经历的联系。它特别对意识、动
  • 红色恐慌红色恐慌(英语:Red Scare)是指于美国兴起的反共产主义风潮,分为两段。第一段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延续至1920年,恐慌受到欧洲的影响,美国工人以及社会主义者可能爆发政治激
  • Mk 41垂直发射系统Mark 41垂直发射系统(英语:Mar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简称“Mk 41 VLS”)为美国现役舰艇所使用的垂直发射系统。它能够搭载多种不同类型的导弹,包括进化型海麻雀(RIM-162
  • 新野县新野县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白河流域,是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新野县下属8个镇5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五星镇、歪子镇、王庄镇、溧河铺镇、施庵镇、沙堰镇、王集镇、新甸铺镇;上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