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物质主义

✍ dations ◷ 2025-07-08 12:19:54 #社会学理论,政治学理论,可持续性,唯物论,社会经济学,经济意识形态,文化研究

后物质主义(英语:Post-materialism)是后现代的新理论:指由个体及社会所带动的持续转变,使他们从基本的物质需要中释放出来的持续革命。“后物质主义”这个概念及相关连的“宁静革命”是由政治及社会科学家朗奴·英高赫(Ronald Inglehart)于1970年代在他的著作《宁静革命—后物质主义价值变迁》()里所提出。

英高赫的理论的最主要的假设,是个体对多项目标的追求,是依从一个循序的等级。因此,个体会首先追求基本生活需求标准的保证。一旦基本生活所需保证了,他们的焦点会转移到非物质的物品。所以,根据英高赫对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诠释,经常经历经济上缺乏(scarcity)的人,会把经济需要,经济增长和安全需要例如强大的国家保卫系统、法律与规矩等,放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物质生活上过得丰足的人,会认为个人进步,自由、政府所给予的公民权等比较重要,从而放到一个较高位置。他们要求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并且希望维持一个清洁而健康的环境。虽然这些未可尽归功于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确实提供了机会,让群众转型为有组织的市民,有实力要求更公平的资源分配(Ronald Ingelhart,1990)。

“后物质主义”出现,标志着整体社会变得富裕之余,中产阶级却慢慢消失,与及贫富悬殊的加剧。中产阶层的消失在于整体社会变得富裕,使中产阶级从中撕裂,并向两极化发展:中产阶层中能力较佳的继续移往社会的上层,而能力较差的,慢慢与社会上的低下阶层结合。

“英高赫指数”是有关后物质主义的指标,量度居民对保持低通胀抑或保持社会秩序的偏好。

虽然现时有愈来愈多奉行后物质主义者针对大幅占有物质或资源,但我们不可把后物质主义与禁欲主义或一般的抗拒消费者相混淆。在某些场合,后物质主义被批评是一种超级的物质主义,在德国,有资料显示在年青人间、经济状况比较稳定的公共服务业者及中产的管理阶层都有超级物质主义的倾向(Pappi and Terwey 1982)。


相关

  • 电流密度在电磁学里,电流密度(current density)是电荷流动的密度,即每单位截面面积电流量。电流密度是一种矢量,一般以符号 J
  • 悬浮物质悬浮固体(英语:Suspended solids、SS;日语:浮游物质)指的是悬浮在水中的固态粒子,可能是以胶体方式存在,也可以是因为水流速度而悬浮在水中。悬浮固体是用来判断水液品质(英语:water
  • 孝淑睿皇后孝淑睿皇后(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ᠨᡝᠮᡤᡳᠶᠠᠨ ᠰᡠᠩᡤᡳᠶᡝ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hiyoošungga nemgiyan sunggiyen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nemgiyan su
  • 埃克谬尔在埃克谬尔战役,由于法军长期行军,加上拿破仑错估了敌军主力位置,而使得法军处于疲惫且错估情势的状态。这次战役之所以获得胜利,全靠拿破仑能临危拼凑战术,迅速反应让敌军措手不
  • 盲点 (眼)视网膜的后方称为眼底,在正对视神经起始处,有一呈白色的圆形隆起,称为视神经盘(又称视神经乳头)。此处是神经纤维进出的地方,没有感光细胞,不能感应到光线,故称为盲点。影像能够在盲
  • 哥伦布首航舰队哥伦布首航舰队是指哥伦布于1492年-1493年,奉西班牙王室命令,首次航行至美洲的舰队。舰队筹建费200万马拉维迪铜币,航程约1.6万公里,历时224天后解散,途中建立了欧洲人在美洲大陆
  • 球椅球椅 (Ball Chair),又称作星球椅,由芬兰家俱设计师Eero Aarnio在1963年所设计的现代风格椅子,它因外型超脱而闻名,并且被认为是工业设计的经典之作,后来的版本增加了整体的大小和增
  • 不需要爱情 (电影)《不需要爱情》(韩语:사랑따윈 필요없어,英语:)是一部拍摄于2006年的韩国电影,改编自日剧《不需要爱情的夏天》(原创剧本:龙居由佳里)。导演是李澈河,主要演员有文瑾莹、金柱赫等。主
  • 菲利普·班菜克菲利普·班菜克(捷克语:Filip Bandžak,1983年9月10日-),捷克歌剧演唱家,男中音。班菜克1983年9月10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帕尔杜比采。他在1995年开始职业生涯。9岁那年,他就表现出
  • 里斯托·亚尔瓦里斯托·亚尔瓦(芬兰语:Risto Antero Jarva,1934年7月15日-1977年12月16日)是一位芬兰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亚尔瓦通常在他的长篇电影和短篇记录片里去剖析一些社会问题,并提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