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 dations ◷ 2025-07-20 18:09:47 #中欧关系,汉朝外交,古罗马外交关系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是指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两个帝国之间的关系。

虽然汉朝和罗马帝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两端,但是两大帝国之间依然有小幅度的接触,不过,贵霜帝国等一些国家在地理上阻隔了汉朝和罗马之间的交流,这导致了两国对对方的了解并不是非常透彻。

97年(永元九年),东汉名将班超曾经试图派遣甘英由陆路出使罗马,但是由于安息国的阻挠,甘英没有成功抵达罗马。汉朝的史书中也记载了罗马皇帝安敦宁·毕尤曾经派遣使者出访汉朝,他的继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也曾经派遣过使者,并于166年(延熹九年)登陆汉朝日南郡后前往洛阳。

汉朝与罗马帝国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汉朝出口精美的丝绸到罗马,而罗马则出口玻璃器皿和高品质的衣服布料到汉朝。

在古典时期的文献中,塞里斯这个拉丁名词意思浮移不定,而且可以涵盖自印度、中亚以至中国的亚洲人,导致西方对古中国的辨识出现严重的扭曲。在中国的纪录中,罗马帝国被命名为大秦,即甘英所言“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明显地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认为罗马帝国就像另一个中国一样位于世界的另一端。“秦”最初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范围以外比较落后的西方诸侯国,其文化、经济和修养都比周边山戎,犬戎、狄人高。汉学家蒲立本认为“需要强调的是,在最初,‘大秦’这中国概念乃受到对西方的古代虚构想像而被混淆”。公元96年—192年为罗马治世,又叫作五贤帝时期或五贤帝时代,即罗马帝国的顶峰时期。

汉朝与罗马之间的丝绸贸易,使得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追求丝绸制品。因为汉朝与罗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贸易联系,贵霜帝国等中亚国家则扮演了贸易中介的角色,从汉朝与罗马的贸易中赚取利润。

在古罗马作家、科学家老普林尼的著作《自然史》()中就有许多关于丝绸制品和丝绸贸易的记载:

老普林尼也曾估算过罗马与东方诸国进行贸易的贸易额:

由于进口丝绸制品导致大量黄金从罗马流向其他国家,罗马元老院决定出台一些法令来禁止人们穿戴丝制衣服:

罗马历史学家弗罗鲁斯也曾多次描述过被派遣访问丝国的使者:

公元1世纪,罗马人已经知道了抵达汉朝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和扶南国的海上航线,用此航线进行商业贸易。1940年,法国考古学家路易斯·马勒莱就在越南南部金瓯角的古海港喔㕭遗址中发现了古罗马帝国的钱币。

精美的罗马玻璃经由亚历山大和叙利亚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此外,罗马的黄金刺绣地毯、金颜色的布料和石棉布也深受汉朝民众的喜爱。

97年(永元九年),汉朝名将班超派遣特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经塔里木盆地一直走到安息国并到达波斯湾。但由于安息国害怕汉朝直接开通了与大秦的商路会损害其垄断利益,于是没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经叙利亚的陆路,而是备陈渡海的艰难,又以传说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谓甘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使甘英相信了渡海的艰难,止步于安息,没有到达罗马。后来,班超返回汉朝,并向世人讲述了他在西方国家的所见所闻。

尽管甘英并没有成功到达罗马,但他也曾向世人介绍了他所了解到的罗马概况:

一些史学家认为班超自己到达过里海,但是这种说法并未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很多人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梅斯·提提阿努斯是一位古希腊的旅行家,他曾经从地中海穿越丝绸之路到达汉朝的边界。公元前二世纪早期,梅斯趁着罗马帝国与安息国之间的战争平息下来,带领这自己的商队穿过丝绸之路抵达石塔。有考古学家分析称,石塔便是现今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另一种说法则称梅斯是在公元前一世纪晚期带领商队穿越丝绸之路,抵达石塔的。

地中海沿岸国家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与印度建立了贸易航线。在古希腊航海家发现季风可以辨别方向后,商队便开辟了地中海至印度的海上航线,这条海上航线位于印度洋。考古学家在印度海岸线上挖掘出大量的罗马钱币证明了罗马与印度之间存在贸易往来。为了更好的与罗马帝国进行贸易活动,人们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建立了许多通商口岸。

根据最早的记录,在166年(延熹九年),罗马帝国派遣出第一批特使抵达汉朝。这些使者到达汉朝后以罗马帝国国王安敦的名义向汉朝皇帝汉桓帝进献了礼物。(由于安敦宁·毕尤死于161年(延熹四年),他死后由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继承王位,使者们不知道该用哪个国王的名义参拜汉朝皇帝,所以便称罗马国王为安敦。)罗马的使者从济南郡出海,通过海路,抵达越南的东京,并在东南亚采购了犀牛角、象牙、玳瑁等奢侈品。汉朝也从罗马使者手中得到了有关天文学的书籍。

虽然罗马帝国早已知道汉朝位于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但是,从托勒密所绘的世界地图上来看,罗马对于汉朝的具体位置并不是十分清楚。在地图上,汉朝的领土实际上是在东南亚。这表明了托勒密知道汉朝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但是并不清楚汉朝的具体位置。

首位使者抵达汉朝后,罗马帝国可能又派出了其他的使者出访汉朝,但是没有任何记录能证实这一点。直到公元三世纪,有记载称中国北方的曹魏皇帝魏明帝接见了来自罗马帝国的使者。罗马使者给魏明帝送上了包括玻璃制品在内的许多礼物。如果此记录属实,根据罗马使者抵达魏国的时间推算,这些使者是由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在平息内乱后派遣的。

另一记录称,在284年(太康五年),有罗马使者向晋武帝进献礼物。这可能是罗马皇帝卡鲁斯在波斯战争后派遣的使者。

根据中国的史册记载,商人福林曾在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抵达拜占庭帝国。当时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是康斯坦丁二世(641-688)。也有记载称,在667年(唐高宗乾封元年)、701年(武周大足元年)和719年(唐玄宗开元七年),均有唐朝人通过中亚抵达东罗马帝国。

历史学家德效骞推测,被送到帕提亚东部边境地区的罗马俘虏可能曾经与汉族士兵发生过冲突,此假说称为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

达布斯引用了班固《汉书》所载“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他认为文中的鱼鳞阵可能是指罗马军队作战时的龟甲阵(英语:testudo formation),猜测这些被汉朝俘虏的士兵后来于永昌县骊靬村定居下来。

但是,达布斯的假设未为现代学者所接受。目前,无任何证据此假设,而在测试骊靬村附近男性居民的脱氧核糖核酸后,结果亦否定了此假设。而且,张掖郡骊靬县的建置年代亦早于郅支城之战,因此骊靬县不会因为罗马战俘而得名。

相关

  • 双胍类双胍类(英语:biguanides)是可以只一种分子或者是一系列基于这个分子所发展的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做为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也可以作为抗疟疾药物。过去几个世纪,山羊豆(学
  • 人工耳蜗人工耳蜗,亦称为“人工电子耳”,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其功能是使重度失聪的病人(聋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与助听器等其它类型的听觉辅助设备不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是放
  • 毛利人毛利人(Māori)是新西兰境内的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其民族语言原本没有文字,1840年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民族语言之文字。民族信仰数泛灵的多神信仰。“Māori”这个
  • 特威格斯县特维格县(Twiggs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中部的一个县。面积940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590人。县治杰斐逊维尔 (Jeffersonville)。成立于1809年
  • 斯科弗雷峰斯科费尔峰(英语:Scafell Pike),英格兰最高山峰,海拔978米(3209英尺),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北区域坎布里亚郡湖区。
  • 734年晋国曲沃之乱开始,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在今中国山西省曲沃县)封给其叔成师。前739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退回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公子平
  • 刘湘刘湘(1890年7月1日-1938年1月20日),又名元勋,法号玉宪,汉族,生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四川大邑人,字甫澄:4039。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川军领导人之一。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4039。死后
  • 雁属Chen Boie, 1822 Cygnopsis Brandt, 1836 Cycnopsis Agassiz, 1846 Eulabeia Reichenbach, 1852 Philacte Bannister, 1870 Heterochen Short, 1970雁属(学名:Anser)是雁形目
  • 汉代汉代音系,是指公元一、二世纪的汉朝时期的上古汉语(中原汉语,即官方语言)的音韵体系。“汉语”之名也由此而来。汉朝前期的西汉在时间上距离秦朝不远,而现有历史资料无法充分考证
  • 飞天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电视剧飞天奖,通称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电视剧最高奖项,1981年开始评第一届,初名“全国优秀电视剧奖”,1992年改为现名。2005年开始由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