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戈·里曼

✍ dations ◷ 2025-10-08 22:26:42 #1849年出生,1919年逝世,莱比锡大学教师

卡尔·威廉·尤里乌斯·胡戈·里曼(Karl Wilhelm Julius Hugo Riemann,1849年7月18日-1919年7月10日)是德国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

里曼出生在德国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上梅莱尔(今属图林根州)。

父亲罗伯特·里曼给了他音乐启蒙。他是地主、法警,且从当地保留下来的歌曲和合唱作品中来看,是一个活跃的音乐爱好者。胡戈·里曼的理论老师是松德尔斯豪森的唱诗班指挥亨里希·弗兰肯伯格。他跟随奥古斯特·巴泰尔和提奥多·拉岑伯格(后者曾是李斯特的学生)学习钢琴。

他在柏林和图宾根先后学习法律、哲学和历史。参加普法战争之后他决定一生钻研音乐,于是入读莱比锡音乐学院。随后他在比勒菲尔德做了几年教师和指挥,但1878年回到莱比锡在大学做访问教授(Privatdozent)。

他极力想得到莱比锡音乐学院的聘用,但没能实现。于是1880年他去了布罗姆堡,又在1881-1890年间担任汉堡音乐学院的钢琴和理论教师。在松德尔斯豪森的短暂停留后,他在威斯巴登音乐学院获得职位(1890-1895年)。1895年终于回到莱比锡大学做讲师。1901年他被提名教授,1914年升为音乐学院的院长。

在70岁生日前8天,他死于黄热病。

里曼是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理论家之一。他在出版物和讲座中发明的诸多术语当今仍在使用,如和声的功能理论(以及其中的主、属、下属和平行)。此外,还有“乐句”,它作为当今音乐教育最基本的节拍和节奏的术语和理论,也是来源于里曼。他最有名的著作有《音乐辞典》(1882年;1899年第5版;1893-1896年英译版),这是音乐和音乐家的完整辞典;研究和声学的《和声学手册》,以及类似的研究对位法的《对位法教程》,已全部有英译版。他拥护和声二元论(即负和声理论)。他的和声功能理论是和声学的基础,今天仍在德国等诸多欧洲大陆国家被讲授;经过前苏联音乐理论家斯波索宾的改进,形成了斯波索宾和声功能体系,后传入比利时及中国并沿用至今。他还发明了一套和声转换的方式,被美国理论家大卫·列文吸收,最终成为新里曼理论的重要一支。新里曼理论的另外一支——调性网络,虽不是里曼的发明,但很好地普及并传播了该理论。

他在音乐的多个分支领域都有著作。他的学生包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和指挥家马克斯·雷格;以及音乐学家、作曲家沃特·尼曼。

他有许多钢琴、歌曲作品,包括一首钢琴奏鸣曲、六首小奏鸣曲、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一首弦乐四重奏。

相关

  • 休眠休眠可以指:
  •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又称双置换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通过互相交换成分并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模式为AB+CD→AD+CB。必发生在水溶液中,它是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之一。复分解都不是氧化还
  • 木乃伊 (消歧义)木乃伊是在人工防腐情况下或自然条件下可以长久保存的尸体。木乃伊还可以指:
  • 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协议III(英语:Basel III)是由国际清算银行制定,同时得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即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参与制定并同意实施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作为巴塞尔协议的第三
  • 李多祚李多祚(654年-707年8月7日),七世纪末期中国唐朝(武周)的靺鞨族将领,被封为上柱国、辽阳郡王,人称辽阳王。707年参与重俊之变,败死,年五十四。公元691年末黑水靺鞨与武周发生军事冲突,李
  • 3-氯-1,2-丙二醇3-氯-1,2-丙二醇(3-MCPD),分子式C3H7ClO2。无色、有愉快性气味的吸湿性液体,放置后逐渐转变为微带绿色的黄色液体。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微溶于甲苯,不溶于四氯化碳、苯和石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梵语: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称《阿毘达磨发智大毘婆沙论》、《大毗婆沙论》、《鞞婆沙论》,佛教论书。佛教学者认为它约在公元150年前
  • 比尔·扬比尔·扬(英语:Charles William "Bill" Young,1930年12月6日-2013年10月18日)美国共和党籍政治人物。1971年至2013年担任佛罗里达州选出的联邦众议员。1999至2005年众院拨款委员
  • 龟港里龟港里位于台南市六甲区辖内,为六甲区、柳营区、下营区等三区之中心点。邻近有林凤营车站,站内有省道台一线经过,交通非常便利。目前龟港里年轻人部分往外发展,老年人以务农为
  • 查尔斯·拜伦·克拉克查尔斯·拜伦·克拉克(Charles Baron Clarke,1832年6月17日-1906年8月25日)为英国植物学家。他出生于英国汉普郡安杜佛(英语:Andover, Hampshire),特纳·保尔特·克拉克之长子。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