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线状回波

✍ dations ◷ 2025-11-09 19:54:38 #波形线状回波

波形线状回波(Line echo wave pattern)是一种透过气象雷达观测的天气型态,其中尺度低压区会呈现出多个弓形回波(英语:Bow echo)所组成的雷暴线,并具有旋转的“顶部”特征[1] 。波型线状回波所伴随之弓形回波所产生之剧烈天气现象,被称呼为线状风暴(英语:Derecho)[2],其经常产生龙卷风且强度可能不低[3]。与看到钩状回波就意味着龙卷风会生成类似,在雷达观测到波形线状回波的存在,意味着线状风暴已经发展或可能很快就会发展。

根据美国气象局的定义,“波形线状回波”指的是“对流线段之一部分受到加速而其邻近之部分则减速,因而造成对流线之中尺度波动型态”[4]。

波形线状回波是弓形回波的概念延伸,通常会引起强对流风暴,受到弓形回波顶部影响的区域通常天气型态恶劣,其风力影响最大且雨量也会达到最大,但若其两侧开始产生与线状风暴足够平行的力量时,就会产生长延时的暴雨事件,进而导致山洪的发生。连续线状风暴既可以由波形线状回波产生,也可以由单个超大胞产生[5]。理论上,波形线状回波的形成取决于各自波形线状回波不同区域的不同环境条件。在许多波形线状回波中,结构后方的外流往往影响其前缘,在雷达上表现为反射率的凸起,而另一种条件则是沿线平行的切变量不同[6]。

事实上,弓形回波基本型态之一即为串列式之波形线状回波,通常由一飑线在冷锋上或冷锋前发展,弓形回波内嵌于飑线内发展且随飑线移动,经常与强烈移动性低压系统相伴[7]。中华航空高级气象管理师魏志宪的研究初步结果发现,台风部分外围雨带内的对流发展与组织类似于中纬度地区之波形线状回波,具有强烈的下冲流,而台风雨带内部伴随之波形线状回波,在30dBZ最大高度仅达6~12公里[8]。


相关

  • 伊马替尼伊马替尼(INN:Imatinib;商品名Glivec,原称STI571,是诺华公司研发时的编号)是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销售,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胃肠道基质肿瘤等癌症的第一代/旧一代靶向药物,格列卫(中文
  • 奎洛兹迪迪埃·帕特里克·奎洛兹(法语:Didier Patrick Queloz,1966年2月23日-),瑞士天文学家。他是剑桥大学的教授,也是剑桥三一学院的研究员,以及还是日内瓦大学的教授。 1995年,他与米歇
  • 美国联合碳化物美国联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创办于1898年,是美国的主要石油化工公司,现时为美国陶氏化工的全资附属公司。该公司在1917年前,都不算主要的大公司,直至1917年,该公司取得乙烯(Ethen
  • 啮形大目啮齿动物也称作啮形大目(学名:Glires),是咬食性哺乳动物的总称,包含了啮齿目和兔形目等演化支。其中啮齿目的代表动物有松鼠、河狸、鼠、豪猪等,兔形目的代表动物有家兔、野兔和鼠
  • 拜占庭皇帝列表本表列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东罗马帝国的开始时间难于确定。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管理,在284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不过,拜占庭本身由始至终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的合
  • 三家子村三家子村(满语:ᡳᠯᠠᠨ ᠪᠣᠣ ,穆麟德:,太清:,汉字转写:“伊兰孛”“伊兰包”“依兰包”;满语:ᡳᠯᠠᠨ ᠪᠣᠣ  ᡳ ᡤᠠᡧᠠᠨ ,穆麟德:,太清:,汉字转写:“伊兰包易嘎山”;满语:ᡳᠯᠠᠨ
  • 亨利·德·绍姆贝格亨利·德·绍姆贝格,南特伊伯爵(Henri de Schomberg, Comte de Nanteuil) (1575年-1632年) 路易十三时期的法国元帅。绍姆贝格生于巴黎,1619年-1622年担任财政总监(Superintend
  • 国岛水马国岛水马(日语:くにしま すいば、生卒年不详),本名国岛守,日本爱知县出身的东洋画画家、漫画家。日治时代曾活跃在台湾的画界。笔名水马、水马生。大正5年(1916年)渡台,在“台湾日日
  • 沙里拨沙里拨(Saribas) 又称砂里拔斯,沙里伯斯或沙里巴士,是砂拉越的一个地区,由沙里拨河 (Saribas River)和其三条支流组成:拉亚河(Batang Layar),把古河(Batang Paku)及淋巴斯河(Batang Rimbas
  • Pinault定律Pinault定律是一个原始印欧语(PIE)的音位学规则,以发现者法国印欧学家乔治·让·皮诺特(Georges-Jean Pinault(英语:Georges-Jean Pinault))的名字命名。根据这个规则,原始印欧语中喉音在 * 之前消失。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