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 dations ◷ 2025-10-08 20:20:04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英文: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法文:Code international de nomenclature zoologique)由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负责修订和解释,是一套规范动物学名命名的国际性学术规定。这套法规规定了动物学名以及动物界各分类阶元学名命名的原则、语法、作者认定以及约定了对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非正常命名现象的处理方式,约定了动物学家在命名物种以及讨论物种命名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同时还规定了管理和仲裁动物命名的专门机构极其权力。《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用英文和法文写成,被翻译成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中文、日文、阿拉伯文等多国语言,但仅有英文和法文的版本具有实际效力,其他语言的版本仅仅为方便各国动物学者而作为参考版本使用。对动物的系统命名始于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von Linné),1758年林奈发表《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æ)第十版,书中首次提出将作者此前用于植物分类和命名的系统移植到动物界,用拉丁文属名+种加词的方式对动物进行系统命名,此后双名法逐渐被学术界接受,成为对一切生物世界通用的学术命名方式。自1758年之后,生物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动物的认识不断深入。一方面对原已经认识的动物不断加深认识,另一方面发现了大量新的物种,整个动物分类系统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最初林奈曾经在将昆虫纲同翅目头喙亚目的全部42种昆虫归为一个属,但到1930年为止这个亚目下已经有了约5000个属,30000个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动物的学名命名非常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层出不穷,最初由林奈制定的,简单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已经不符使用了,需要编制更完善和更严谨的命名规则。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各国自行制定的命名规则,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英国的Strickland规则(1842年);美国的Dall规则(1877年);法国动物学会规则(1881年);德意志动物学会规则(1894年);国际地质学会议关于动物化石命名的Douvillé规则(1881年);美国鸟类学家协会关于鸟类命名的A.O.U.规则(1885年)。这些命名法规大多结构严谨,内容完善,但是相互独立使得他们不能有效解决国际动物学界面临的学名混乱问题。直到19世纪晚期国际动物学界普遍认同需要有一部统一的世界性动物学名命名规则。1889年第一届国际动物学会议秘书长Raphael Blanchard教授在巴黎提出了第一套国际动物命名规则,在1892年莫斯科的第二届国际动物学会议上这套规则获得通过,在1895年莱顿的第三届国际动物学会议上,有人指责1889年规则过于法国中心,于是会议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个五个不同国籍动物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来协调各方观点,由于意见不能同一,委员会逐步扩大成十五人,并成为国际动物学会议的一个常设机构,直到1904年伯尔尼的第六届国际动物学会议上,由委员会提交的国际动物命名规则(法语:Règl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Nomenclature zoologique)获得通过,在巴黎以法语发表。此后,国际动物学会议对这套规则进行了数次调整,直到1958年更加正规和严谨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取代了前者的地位。1958年,在伦敦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动物学会议通过了此前由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主席Bradley提交的法规草案。至此,世界性的动物命名规则完成了“法国规则-国际动物命名规则-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转变,以法规的形式稳定下来。此后,国际动物命名规则经历了四次修订,最近的一次修订的版本是在1997年经过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投票通过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最初的执行解释和修订机构是国际动物学会议下设的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1972年在摩纳哥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决定将原本定期召开的大会改为不定期召开,为了保持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延续性会议决定将其对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责任和义务转移给国际生物学联合会(IUBS),现在IUBS下设的动物命名法委员会具体负责法规的解释与修订。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共有90条,法规正文根据涉及的内容分为18章,此外还有两章附录。法规的18个章节如下:两章附录分别为

相关

  • 生物学生物学(希腊语:βιολογία;拉丁语:biologia;德语:Biologie;法语:biologie;英语:biology)或称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学(英语: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由经
  • 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或酒后驾驶(英语: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常简写为DUI,中文简称醉驾、酒驾)是指在酒精、酒类饮品影响下控制并驾驶机动车辆(有时包括单车、有发动机、
  • ES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也称为Biernacki反应,简称血沉,是指血红细胞在1小时内沉降的速率。红细胞沉降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血液学测试,是炎症反应的非特
  • 费尔蒂综合征费尔蒂综合征(英语:Felty's syndrome,缩写作 F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别的三联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脏肿大(英语:splenomegaly)和血液的嗜中性白血球太少。它好发于
  • 窥视症窥淫癖、窥阴癖(英语:voyeurism)意指一个人喜欢借由偷看他人更衣、裸体或性行为而得到性快感的行为;这种行为不被社会接受。偷窥者要在被偷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才会得到快感。患
  • 次氯酸水, 次氯酸钙次氯酸钙是钙的次氯酸盐,化学式为Ca(ClO)2,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杀菌性及氧化性。与其性质类似的还有氯气及次氯酸钠,但是它们都不如次氯酸钙的稳定性高。漂白粉的组分包含
  • 性医学性医学(Sexual medicine)是有关性健康的医学专科。性医学大上是有关人体性功能的所有相关诊断、评估及治疗,不过其范围也会强烈的受到各地的观点文化的影响。性医学相关的议题
  • 合理观测标志命名和代码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LOINC) 是一部数据库和通用标准,用于标识检验医学及临床观测指标。LOINC数据库旨在促进临
  • 脑成像神经成像(英语:Neuroimaging)泛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系统(主要是脑)的功能,结构,和药理学特性进行成像的技术。神经成像是医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较新的一个领域。根据成像的模式,神
  • 丁基东莨菪碱丁基东莨菪碱(Hyoscine butylbromide),商品名补斯可胖(Buscopan),是一种用于治疗腹部绞痛、食道痉挛(英语:esophageal spasm)、肾绞痛,以及膀胱过动症的药物。本品也可用于临终(英语: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