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徽(越南语:Quốc huy Việt Nam)是越南主权的象征和标志。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呈圆形,红色的圆面上方镶嵌着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象征着国旗,越南人民的革命历史和国家的繁荣;下端有一金黄色之齿轮,象征工业与中央;圆面周围对称环绕着两捆由红色饰带束扎的金黄色稻穗,象征农业。金色齿轮下方为越南文“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越南语喃字为“共和社会主义越南”,意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红底金字绶带。
于1955年11月30日启用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国徽,是当今越南国徽的雏形。1976年7月2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原北越国徽上的字样被修改,并成为越南国徽,通用于越南全境。
越南国徽设计者为越南艺术家裴庄灼(Bùi Trang Chước)。
1951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启动国徽设计征稿赛。毕业于河内印度支那美术大专的画家裴庄酌,是印度支那地区设计邮票的第一个越南人。1953年,他的工作是为北越政府设计勋章、奖状、奖牌,同时参加国徽设计征稿赛,共创作了112幅国徽图案,其中有15幅被中央美术文艺局选定送交宣传部,1954年10月提交总理审批。
由裴庄灼先设计的初步图案,经征求领导的指导意见后,再由陈文谨进行修改,定稿后呈送国会。在1955年9月15日至20日召开的第一届国会第五次会议上,在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比较后,国旗、国歌和国徽研究小组决定将政府建议采用的国徽设计图样呈送国会,请全体国会代表审查通过。
当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的前身是在1955年11月30日启用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徽,北越国徽的设计大致上和现在的越南国徽相若,不过齿轮下的越南文是“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越南语喃字为“越南民主共和”,意为“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越南统一时,国徽下方的越南文“越南民主共和国”字样才被修改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成为越南国徽,在越南全国通用。
与此同时,曾经统治越南南部的越南共和国,国徽图案曾数度更改,起初是竹林图案,1963年政变后改为一个黄色盾徽,盾徽上面镶有三道红色条纹(与越南共和国国旗图案一致),并饰以二龙戏珠。
越南国
(1949年–1954年)
越南国
(1954年–1955年10月26日)
越南共和国
(1955年10月26日–1957年4月22日)
越南共和国
1957年4月22日–1963年11月2日)
越南共和国
(1967年–1975年4月30日)
越南南方共和国
(1969年6月8日–1976年7月2日)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55年11月30日–1976年7月2日)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6年7月2日–)
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府徽章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自1976年以来)
色当王国(1888–1890)
农族自治区(1947–1955)
泰族自治区(1948–1955)
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徽(1955–1976)
越南临时中央政府(1948–1949)
越南国国徽(1948–1954)
越南国国徽(1954–1955)
越南共和国国徽(1955–1957)
越南共和国国徽(1957–1963)
越南共和国国徽(1957–1963)
越南共和国国徽(1963–1967)
越南共和国国徽(1967–1975)
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1969–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