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袋角

✍ dations ◷ 2025-07-16 15:39:08 #上海地理,上海市普陀区,静安区,闸北区,上海地名

叉袋角,又称沙袋角,系上海市市区北部一片区名,位于静安区北部海防路、淮安路、西苏州路交会处一带及普陀区莫干山路附近一带,因流经莫干山路附近处的苏州河形状凸出角状,类似叉袋这种上海一带常用的农具而得名。莫干山路以东河湾一带,后都被工厂占据,而叉袋角地名逐渐消失,惟安远路以南仍沿用此地名。

《上海地名志》认为,此地因流经莫干山路附近处的苏州河形状凸出角状,类似叉袋这种上海一带常用的农具而得名。

但是,《法华乡志》则称此地为“沙袋角”。《普陀地名志》另记载一说:阜丰面粉厂兴建后,工人每日接触面粉袋、袋装面粉,两角叉开,形象河曲之角,乃将沙袋角改称为叉袋角。

该地南北有吴淞江两大河曲,曲度分别为90度和60度,北部河曲为凸出的三角半岛状,南部河曲为凹进的河湾。此处是明代中叶,吴淞江下游改道宋家浜的转折处。

1896年,孙多森、孙多鑫在叉袋角创办阜丰面粉厂,是中国第一家机器制粉厂。1912年,无锡荣家二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也在相邻处创办福新面粉厂,二厂后并为阜丰福新面粉厂,即公私合营后的上海面粉厂。今面粉厂已经作为文物进行保护。

1909年,为抵御租界渗透,两江总督张人骏上书:“上海北市地方市面日渐繁盛,汲水不便……”后获准,授权李平书筹办闸北水电公司。于是,购地16亩于上海火车站西叉袋角一带,1911年竣工、同年9月27日落成,向闸北华界供水供电。1913年因债务纠纷改为官办,易名江苏省闸北水电公司;后因管理不善,1924年复为商办,易名江苏省立闸北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时,营业区域为东北沿黄浦江至张华浜,西南沿苏州河至陈家渡,东南至公共租界,西北至彭浦、江湾。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入侵上海,华界地区遭轰炸炮击,水、电厂部分被毁,后修复恢复供水供电,受嘉奖。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再次入侵上海,闸北华界又遭日军轰炸炮击,位于叉袋角公司水电厂全毁。

当地曾设置渡口,称为通济路船渡(1927年前称叉袋角义渡),南岸位于西苏州河路217号,北岸为光复西路1231号(通济路口)。1927年,承办人获准正式营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航,战争胜利后复航。1956年5月1日以资产入股方式并入上海轮渡,改用钢质渡船、钢踏步,后于1984年因修筑防汛墙而停航撤销。

相关

  • 梅德韦杰夫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едве́дев,读音: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
  • 联邦时期英格兰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of England),或译为英吉利共和国。1649年由英国国会建立,统治英格兰王国。在奥利弗·克伦威尔征服爱尔兰王国后,从1653年5月起开始统治苏格兰王国。
  • Cesub2/subOsub3/sub三氧化二铈(化学式:Ce2O3),是稀土元素铈(Ⅲ)的氧化物,为白色固体,实际上是一个组成在CeO1.50~1.53的非整比化合物。难溶于水和碱,可溶于酸。它不如二氧化铈(CeO2)常见。由二氧化铈在
  • 仁化仁化县是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广东省北部,东经113°30′-114°02′,北纬24°56′-25°27′,县境东西长47.3平方公里,南北宽44平方公里,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70
  • 舰队街弗利特街(英语:Fleet Street),是英国伦敦市内一条著名的街道,以邻近弗利特河而得名。弗利特街向西穿越伦敦市的边界后就变成河岸街;往东,通过路德门圆环后变成路德门山。由于地名“
  • 集束炸弹集束炸弹是将小型炸弹集合成一般空用炸弹的型态,利用数量的特性增加涵盖面积和杀伤范围,每个小型炸弹又称为子炸弹,破坏威力较低,许多设计是以软性目标,如人体、没有装甲的车辆或
  • 2000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女子单打比赛上届冠军是林赛·达文波特,但在决赛败给本届冠军维纳斯·威廉姆斯。本届冠军是维纳斯·威廉姆斯,决赛以6-3 7-63直落二盘击败林赛·达文波特,夺得第1座温布尔登女子单打冠军兼
  • 天主教乌坦尼塔教区天主教乌坦尼塔教区 (拉丁语:Dioecesis Urdanetensis、他加禄语:Diyosesis ng Urdaneta)是菲律宾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天主教仁牙因-达古潘总教区。辖区包括邦阿西楠省东部。201
  • 尼达机场尼达机场(立陶宛语:Nidos oro uostas;ICAO代码:EYND),是立陶宛西部尼达市的一座小型支线机场,建成于1967年。该机场是立陶宛西部最早的机场之一。机场可起降中小型飞机,如萨博2000、
  • 伊万·格里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斯基伊万·格里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斯基(俄语:Ива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Павловский,1909年2月11日(24日)-1999年4月27日),苏联的军事领导人,苏联国防部副部长、陆军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