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

✍ dations ◷ 2025-10-08 23:47:31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描述、鉴定、命名及分类的植物科学,且可能是植物科学最古老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对象为分类群 (taxa)。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自1980年代之后,更多更广的涵盖范围,使许多学者倾向使用植物系统学这个名称,或认为分类学是包含在系统学之中。实务上,“植物系统学”比植物分类学特别注意到这些分类群之演化与不同分类群之间的关系。描述即是“指定分类群之性状 (character)”。例如,玉山石竹花瓣的颜色为粉红色或白色,花瓣颜色为其性状,而"白色"、"粉红色"为同一性状不同的形式,称为性状状态 (character state),简称状态。在植物系统学中有大量的术语藉以描述出性状及性状状态,这些术语可能是形态上的也可能有其他资料 (如染色体数目、传粉机制等)。这些性状的以及性状状态的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能简炼地表达之工具,表达不论是分类群、个体、或个体的某部位,使学者能利用这些术语作有效的沟通。植物分类学的两个目的是对植物的鉴定以及分类。这两个目的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但经常会被忽略。植物鉴定是指透过与之前收集的标本或经由书本或鉴别手册的帮助来分辨,好以界定出未知的植物来。此一界定的过程会将标本和一发表的名称相关连。植物标本一旦经过界定便可以知道其名称和性质。植物分类则是将已知植物放入类群或范畴之间以显示其中的一些关系。生物分类法遵循一套规则,将植物标准化地放入一层层的分类之中。举例,百合属于的科即被分类如下:植物的分类法导致了一个对未来物种的命名及分类的制度性系统,且概念上反应了植物之间关系的科学概念。参见植物分类系统列表:

相关

  • 单细胞生物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及繁殖等活动。地球上最早
  •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有时会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较不显著),有时又会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较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或粒子的性质。这种称为波粒二象性(wave-par
  • 亚美大陆亚美大陆(Asiamerica)是一块由劳亚大陆形成的大陆,而浅海将之分为位于西方的欧亚大陆与位于东方的北美洲。存在于白垩纪晚期到始新世,并在第四纪更新世再次出现。5千万年内,这块
  • 犁骨犁骨(Vomer)是一粗略的三角骨,形成鼻中隔的下半部分。犁骨的下缘与中隔软骨形成关节,而将鼻子分成左右鼻孔,它的上缘与筛骨的铅直板形成关节。这些形成鼻中隔(Nasal Septum)的
  • 理智理智(英语:reason),一种人类的心智能力。它被认为是一种思考、计算、衡量、推理与逻辑的能力,通常被当成形容词来使用。当我们说一个人是理智的,代表他的行为都是经过思考,考虑过对
  • 药效团药效团是一个药物化学名词,指对于活性起重要作用的结构特征的空间排列形式。药物分子与受体靶点发生作用时,要与靶点产生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的活性构象。药物化学家发现,药物分
  • 黄耆黄芪,又称北芪,亦作黄耆,常用中药之一,一般指豆科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主产于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黄芪可
  • 礼记《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西汉学者戴德将或稍早于他的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
  • ISO 639-2ISO 639-2:1998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639 语言编码标准的第二部分,为各语言和语系所订定的 3 字母语言代码。 ISO 639-2 的注册机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有 22 种语言同时在
  • 配子体配子体(英文:gametophyte)为行世代交替的植物及藻类中,处于单倍体的多细胞阶段。配子体会进行有丝分裂产生配子(可能是雄配子、雌配子或两者皆产生,依种类不同)。配子结合后产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