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芭蕉布
✍ dations ◷ 2025-07-18 14:50:50 #芭蕉布
芭蕉布,又名蕉布、蕉纱、蕉葛,是从芭蕉叶中抽取纤维而织出来的布。广泛产于亚太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域。中国在汉代已有生产芭蕉布,《后汉书·王符传》提及“葛子升越,筒中女布”,唐代李贤引沈怀远《南越志》,认为是指三种粗细不同的蕉布。唐代岭南地区已广泛生产蕉布,也是当地人常用的衣料。广东、广西、福建所产的蕉布在唐宋时为上贡朝廷的贡品。广东亦生产蕉布台湾平埔族原住民由菲律宾传入织造蕉布的技术,例如噶玛兰族人织蕉布用来制作衣服、粮袋、背包等。噶玛兰族的蕉布不加染色,保持蕉纤维原色。越南很早已有生产蕉布,中国称之为交趾葛。琉球生产芭蕉布有长达五百年的历史,在琉球国时代,琉球王府管理大规模的芭蕉园,用来生产芭蕉。民间也在自家的菜园里种植芭蕉,用来生产自家使用的纱线。1974年,喜如嘉芭蕉布(英语:Kijōka-bashōfu)被日本确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现代冲绳县大宜味村的喜如嘉被称为“芭蕉布之里”。菲律宾的蕉布织造历史悠久,被称为“马尼拉麻”,并传入台湾平埔族。印度生产蕉布历史悠久,史诗《罗摩衍那》记载王子罗摩赠送妻子悉多一袭蕉布制成的服装。芭蕉布薄而有张力,一般用作夏天的衣物、蚊帐、拜壂等许多地方。
相关
- 肥皂肥皂,又名香皂、雪文(台湾话)、茶箍(台湾话)、饼药(潮汕话)、番枧(广府话),是用作个人清洁用品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以固体块状的形式存在。古代不管是东西方,最早的洗涤成分不外乎都是碳酸
- 日本汉方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日本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传统医学之一,其
- 牛瘟牛瘟病毒(德语:Rinderpest,英语:cattle plague或steppe murrain),是一种具感染性的牛只病毒,会引起牛瘟。这种病毒性疾病主要传染于水牛之间,但其他野生品种也有致病的记录。牛瘟与
- 熔化热熔化热,亦称熔解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物体需要吸收的热量。物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熔化热是一种潜热,在熔化的过程中,物质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因此不能通
- 难熔金属难熔金属是指特别耐热不易熔化,并且具有耐磨(英语:Wear)性的金属。此术语主要是用在材料科学、和冶金工程。这些元素在不同领域中的的定义方式有些不同。最常见的定义方式包括五
- 波旁复辟波旁复辟(法语:Restauration)是法国历史上从1814年4月6日拿破仑·波拿巴退位到1830年7月29日七月革命的时期。波旁复辟时期,法国又回到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法国再次成为君主制
- 郭柏灵郭柏灵(1936年10月23日-),生于福建龙岩,中国数学家,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Mg(Csub17/subHsub35/subCOO)sub2/sub硬脂酸镁,分子式(C17H35COO)2Mg。白色无臭无味细软光亮粉末。微溶于水,溶于热的乙醇溶液。与强酸反应生成硬脂酸和相应的镁盐。工业品含少量油酸和7%的氧化镁。低毒。由硬脂酸
- 叔母婶,又称婶母、叔母,是中文中亲属关系的称谓,是指叔叔的妻子,口语又称婶婶、婶子、婶娘、阿婶,在现实社会,亦可作中年女性或女性长辈的称呼,或称大婶。英文中,婶、姨妈等统称为Aunt。
- 加拿大大学列表下面是加拿大各大学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