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8地狱猫

✍ dations ◷ 2025-07-20 17:31:55 #M18地狱猫
M18“地狱猫”式坦克歼击车(M18 Hellcat)为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发的一款坦克歼击车。它是美军在二战时,所有履带装甲战斗车辆中,行驶速度最快的战车。故有“地狱猫”的称号。同时是少数底盘为全新设计,而非沿用既有战车之底盘的型号。1941年美军备战时,坦克歼击车部队指挥官安德鲁·戴维斯·布鲁斯(英语:Andrew Davis Bruce)中校理解的坦克歼击车应该是要比战车有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强劲的火力,以海战概念套用,坦克歼击车应该是巡洋舰、而非战舰。所以布鲁斯中校不喜欢M10狼獾与后来发展的M36坦克歼击车,他认为M10太重太慢,而M36是M10的概念衍生因此有同样的问题。而作为他所期望的坦克歼击车,M18则来得太慢也太少。1941年12月,美国陆军军械兵团(Ordnance Corps (United States Army))发布需求,希望研发一款使用克利斯帝悬挂系统(Christie suspension)、莱特R-975引擎(Wright R-975)及37毫米炮的快速坦克歼击车,通用汽车获得了这个竞标合约,制造2辆原型车,代号T40 GMC。后来,在北非的战事中,他们发现37毫米主炮的效果不大。因此,军方改为以57毫米炮安装在这款开发中的坦克歼击车,代号T49 GMC。美军对坦克歼击车的火力从开发起一路三级跳,1942年在6磅炮替换37毫米炮后,军方希望坦克歼击车有更强的火力,最好和M4雪曼战车相等-于是T49取消,变更代号为T67 GMC,原先的封闭式炮塔因空间容积不足也更换为开放式炮塔;不过到1943年初,军方又想要更强的火力,得换上雪曼战车反战车构型的主力武器76毫米炮,由于军方对规格的再度变更,坦克歼击车计划再度变更代号为T70 GMC,这次变更武器同时导入别克汽车工程师哈雷·厄尔(英语:Harley Earl)带领的工作室设计以扭力杆悬吊装置(英语:Torsion bar suspension)之履带底盘设计,引擎启动轮也调整到前部。相关设计在1943年2月定案,但陆军要求得在1943年7月前完成测试并进入量产。第一批量产的T70原型车在经过通用汽车测试后,交付第704坦克歼击车营测评,704营虽然提出了部分需修改之设计,但整体评价称优。最初量产规划要产制8,986辆M18,其中1,600辆将从租借法案中让渡同盟国,7,386辆在美国陆军自用,但最后量产计划备缩水成2,507辆,且其中的640辆被改造为M39装甲通用支援载具(英语:M39 Armored Utility Vehicle)。导致M18减产的理由有三:M18在1943年7月至1944年10月间量产,量产分三个批次,T-6641合约为前1000辆车、T-9167合约是1507辆车、RAD-563合约则是六种衍生车型的开发合约;第一批次合约的前684辆车变速箱齿轮比设计错误,导致车辆无法爬坡,后来这批战车全数返厂修改,并没有配发给野战部队。在第1350号车前使用的引擎为350匹马力的R975-C1引擎,1351号车以后配备具有增压器的R975-C4引擎,输出功率提升到400匹马力。与使用M4雪曼底盘的M10狼獾相比,M18地狱猫的速度较高,可是它仍然选用与M4(76)谢尔曼坦克相同的M1 76毫米坦克炮,药室容积140立方寸(被称作“76毫米炮”),火力较M4未有提高,无法对M4提供更强大的火力支援,而是通常作为快速机动单位独立作战。M10狼獾安装的却是M7 76毫米坦克炮,药室容积205立方寸(虽弹头可与M1炮通用,但发射药筒不同,为免歧义前线称其为“3英寸炮”,但仍对弹药补给带来一定混乱),且底盘与M4相同速度接近,通常与M4协同作战,在M4遇到德国重型坦克难以攻克时提供更强大的穿甲火力。战场需求的结果是,原本计划生产9000辆的M18只生产了2000辆,原本计划生产2000辆的M10、M36却生产了9000辆。尺寸小一号的M18地狱猫车内空间则和M10狼獾相近,能够让五名成员(驾驶,无线电手,炮手,装填手,车长)乘坐。由于当时美军的战略思想与武器运用规范,M18地狱猫在设计之初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优越的路面行驶速度(以确保能够迅速赶到敌军装甲部队出现区域的侧翼展开反击),M18地狱猫仅有一层十分薄弱的装甲,而主炮威力(与德军的同类型车辆相比)也稍嫌不足。薄弱的装甲使车身及乘员们很容易受到炮弹碎片与轻武器的伤害,主炮在远距离无法有效击穿德国虎式及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成为它最大的缺点。而装甲及火力上的失衡,也是源自于它追求高行驶速度的代价。后来,美军投入了高速穿甲弹(HVAP/APCR),使M18地狱猫的主炮贯穿力得到改善。但是这种炮弹在战争大多数期间都无法大量供应,因而限制了M18在战场上的表现。不过大多数的成员认为M18的表现优良,虽然同时也认为它的开顶炮塔与装甲设计太过薄弱,但大多数乘员都摸索出利用其高速度移动至正面装甲较厚的德军战车侧面后再发动攻击,在西北欧战场上仍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这款试作型T70曾经在意大利的安齐澳战役(Battle of Anzio)中进行实战试验。后来投入生产的正式型号M18则投入在西欧及意大利的战场中。起初的M18地狱猫是作为一般装甲车使用,但是,随着后来美军重型坦克的开发及生产,M18开始作为步兵的火力支援。然而,M18更出现了一种衍生型号“M39装甲多用途车辆”。M39装甲多用途车辆是由M18拆除炮塔而成,主力用作运输兵员及淄重,亦是唯一一种正式投入生产的M18衍生型号。M18直至1944年10月才停产,此时已经接近战争的尾声。战后,它就被美国政府停止采用,堪用者就被出售至其他国家使用,如南斯拉夫就一直使用这批战车,直至1990年代。另外中华民国也曾经接收243辆,使用M18直到引擎与底盘不堪再用。之后又将M18的炮塔部分,与M42防空炮车底盘结合,称之为国造六四式轻战车(TL64),拼凑了五十几辆。

相关

  •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 Polyporus versicolor蕈伞平版状孢印白色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前称Coriolus versicolor或Polyporus versicolor),又称彩云革盖菌或瓦菌,是多孔菌科植
  • 松二糖松二糖(Turanose)是一种还原性二糖。自然界中的松二糖基本都是D构型的。其系统名为“α-D-吡喃葡萄糖-(1→3)-α-D-吡喃果糖”。松二糖除了与植物的信号转导有关外,还可被一些
  • 武装冲突武装冲突,指因为争执、对立而发生的军事冲突。国家之间很多矛盾,都是以各种借口先挑起武装冲突,之后再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民族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一般容易引发内战,战
  • 樟芝见本文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俗名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樟菇、窟内菰、神明菇,是一种药用真菌,为拟层孔菌科 (Fomitopsidaceae)薄孔菌属 (Antrodia)的一种真菌,仅原生于台湾。牛樟
  • 纳斯卡板块纳斯卡板块,或译纳兹卡板块,以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命名。它是南美洲西岸以外东太平洋中的一个大洋板块。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它是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纳斯卡
  • 特命全权公使特命全权公使,通常简称公使,是一国元首向驻在国元首派遣的次高外交代表,外交官衔上仅次于特命全权大使,但实质地位、职务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同大使相同。特命全权公使原
  • 阿特拉斯山阿特拉斯山脉(英语:Atlas Mountains;阿拉伯语:جبال أطلس‎),或译亚特拉斯山脉,是地中海与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长2,400公里,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
  • 南北朝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间日本历史上皇室分裂为南、北两个天皇的时代,位于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两方有各自的皇位承传,也各自有朝廷并立对峙。后嵯峨天皇由
  • 苯酮尿症苯丙酮尿症,又称苯酮尿症(英语:Phenylketonuria,缩写为PKU),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肇因于苯丙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代谢能力下降。如果不接受治疗,苯丙酮尿症可能引起智能障碍、癫痫发作
  • 波丽路餐厅波丽路西餐厅是位在台湾台北市大同区的西餐厅,成立于日治时期1934年(昭和9年),其本店建筑在2006年(民国95年)被台北市政府指定为台北市历史建筑。波丽路餐厅为台湾现今仅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