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脩

✍ dations ◷ 2025-07-09 03:35:42 #生年不详,253年逝世,郭姓,曹魏人,中国刺客,谥威

郭脩(?-253年),字孝先(一名郭修,《三国志·后主传》及《费祎传》中载为郭循),凉州西平人。三国时代曹魏官员,官至中郎将(可能为伪称。曹芳诏称郭脩为“故中郎”,裴松之则指郭脩只是“西州之男子耳”)。被蜀汉卫将军姜维俘虏后降蜀汉,后来刺杀蜀汉大将军费祎。

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孙盛《魏氏春秋》记载,郭脩一向有功绩德行,著名于西州。在一次对蜀汉战事中被姜维所俘,降蜀汉后受刘禅封为左将军。然而郭脩一直不愿成为蜀臣,更想找机会刺杀刘禅,平日利用向刘禅道贺的时机,一边拜贺一边趋前,希望接近刘禅,却总是被其侧近阻隔,难以得手,于是郭脩决定另觅刺杀对象。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于汉寿开办岁首大会,郭脩当时在座,乘费祎欢饮沈醉之际,亲手刺杀费祎,自己亦被蜀人所杀死。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鉼,绢千匹。

虽然曹魏朝廷对于郭脩舍身刺杀费祎一事致以充分的肯定,但裴松之对其所为却有负面的评价。裴氏否定郭脩的原因有三:

因此,裴氏认为郭脩只是一名投机主义者,其行刺本质及动机绝对比不上魏诏提及的聂政、傅介子,亦没有资格被称誉为“舍生取义”。

在《三国志·蜀书》中,《后主传》及《费祎传》均记载费祎被刺杀之事,两处都称刺客为“魏降人郭循”;而在《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曹芳诏中,则称刺杀费祎者为“故中郎西平郭脩”。同为《蜀书》中的《张嶷传》,记载张嶷曾引岑彭、来歙之事劝诫费祎慎防刺客,又指“祎果为魏降人郭脩所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载诸葛恪被孙峻设计杀死一事,裴松之引虞喜《志林》评论中,提起费祎被杀的例子,亦载“斯乃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脩所害”。脩、循二字形似,计《三国志》连裴注,“郭循”见录两处,“郭脩”见录四处,故以郭脩为其本名。

相关

  • 色素脱失色素脱失(英语:Depigmentation)的成因是由于皮肤的淡化或色素的损失。色素脱失可能是由许多局部性的,或系统性的状况而引起。其可能是部分脱失(如由皮肤损伤导致的),或完全脱失(如由
  • 大溪陵寝坐标:24°50′54.09″N 121°17′10.14″E / 24.8483583°N 121.2861500°E / 24.8483583; 121.2861500大溪陵寝,为奉厝中华民国第6、7任总统蒋经国遗体灵榇之处,位于台湾桃园
  • 刘易斯和克拉克刘易斯和克拉克森林(英语:Lewis and Clark National Forest)位处美国蒙大拿州的中西部,幅员2,912平方英里(7,500平方千米),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分别管理。东区位处杰弗逊区(Jeffers
  • CV-60 萨拉托加号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USS Saratoga,CVB/CVA/CV-60),是美国海军福莱斯特级二号舰,该级舰于50年代建造,属于常规动力的超级航母第一个服役的舰级。“萨拉托加号”是同名美国军舰中的
  • 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是一种猜拳游戏,它在各地经常有其独特称呼,如闽南语叫做“铰刀剪子”或者“铰刀二刀剪子”;粤语叫作“猜澄�”(猜呈寻)或「包剪揼」。这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
  • 乔治·埃德温·埃里森乔治·埃德温·埃里森(英语:George Edwin Ellison,1878年-19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杀的最后一名英国军人。埃里森来自英国利兹。早年他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加入了英国陆
  • 阿尔布雷斯特·贝尔伯林格阿尔布雷斯特·路德维希·贝尔伯林格(德语:Albrecht Ludwig Berblinger,1770年6月24日-1829年1月28日),德国乌尔姆人,滑翔翼的发明者。
  • 花序梗花序梗(Peduncle)是支持花序的一段茎干。总花梗可分支,分支后的部分称之为花梗。
  • 尼泊尔共产党(火炬) (1999年)尼泊尔共产党(火炬)(尼泊尔语:नेपाल कम्युनिष्ट पार्टी (मसाल))是尼泊尔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99年4月6日,从尼泊尔共产党(火炬) (1
  • 临界区段在同步的程序设计中,临界区段(Critical section)指的是一个访问共享资源(例如:共享设备或是共享存储器)的程序片段,而这些共享资源有无法同时被多个线程访问的特性。当有线程进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