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史

✍ dations ◷ 2025-07-22 02:44:28 #中国考古学,中国文化史

本文讲述中国历代的考古成就与发现。

在夏代时,传禹铸九鼎。后世各个帝王也为这九个鼎费尽心思。与九鼎相同,当时还有其它的象征权力之器物被各个帝王下令发掘收藏。但是这时期的考古,更多的是政治目的,而不是收藏赏玩。汉承周秦争古物之风,政府有大宗古物收藏。汉朝诸帝得鼎后,都会献于宗庙或赏赐群臣。这一风气延续到了唐朝。

宋代兴起了金石学,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著有《考古图》。

关于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不同学者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以1921年安特生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为标志;二是以李济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为标志;三是以1928年史语所考古组成立并发掘殷墟为标志。

相关

  • 中心科学化学常被称作中心科学是因为它连结了自然科学(其中包含化学)与生命科学和应用科学(如医学和工程学)。这一关系的本质是化学哲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核心话题之一。化学这一用语因在《
  • 仪器仪器(英语:Instrument)及仪表(英语:Instrumentation)通常指一些用于科学研究或技术测量的,一般来说专用于一个目的的设备或装置。一般来说仪器是比较复杂的,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仪器
  • 五原郡五原郡,郡名。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郡治在九原县(县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隶属于朔方刺史部。东汉时属幷州。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废。魏晋时其地为鲜卑、羌
  • 敏感性灵敏度和特异度(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是统计学中用来表征二项分类测试特征的数据。灵敏度可以作为避免假阴性的量化指标,而特异度可以作为避免假阳性的量化指标。对于
  • span class=nowrapTiO(NOsub3/sub)sub2/sub/spa硝酸氧钛,又称碱式硝酸钛,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iO(NO3)2。硝酸氧钛可以由TiOCl2和氨水(1:1溶液)在4℃反应,沉淀用稀HNO3溶解得到。硝酸氧钛作为氧化剂,和有机物(如甘氨酸)混合,
  • 大比目鱼见内文比目鱼或扁鱼,是鲽形目鱼类的统称,又名.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
  • animal见内文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统称为动物界。动物身体的基本形态会随着其发育而变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发育时,但也有些动物会在其生命中有变态的过程。大多数动
  • 19941994年欧洲歌唱大赛是第39届欧洲歌唱大赛,该届赛事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点剧院举办,比赛的日期是1994年4月30日。截至2017年为止,本届赛事是最后一次于四月举办的欧洲歌唱大赛
  • 乙二酰二胺乙二酰二胺又名草酰胺,分子式(CONH2)2,常温下为非常稳定的无色结晶或粉末,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乙二酰二胺是草酸的二酰胺衍生物,氰是乙二酰二胺的酸酐。工业上,乙二酰
  • 傅大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学士傅大为(?-),台湾科学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创社社长,现任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国立阳明大学人文社